,

她为什么又发火了?(施玮)

本文原刊于《举目》75期。

文/施玮

BH75-08-7928-图1-by hotblack-file3001281800212 宽380最近发生了一件小事,却让我沮丧又困惑。

G姐妹是在我家中决志的,后来我也鼓励她进了神学院。她爱人也爱主,大家都看见了她的改变。特别是她过去在家里脾气很大,对丈夫、孩子也常公开地粗暴训斥,现在却表现得像贤妻良母,更令她丈夫觉得幸福无比,对主极为感恩。

只是,每隔一段日子,她还是会旧态复萌一次,但我觉得这是生命成长中“老我”渐死的过程,认为随着“灵命”的提高和成熟就会好的。

G成了新成立的团契主席后,因为离得远,我和她私下的接触就少了。偶有几次她情绪波动,我就事论事地劝导一番,并没有深入去关心或辅导她,反而渐渐以一个传道人的标准来要求她了。

主日,当众发火

上个主日,轮到我们一起服事饭食,按出席人数盛好200多份饭菜后,会众就涌进了饭堂。教会不成文的要求是,一人一盘,等吃完了,若锅中还有,可以再去添。

我发现有个年轻人正在低头吃饭,G却站起来将另外两、三盘饭菜,杂乱地倒在一个盘中,高高地堆放在他面前给他,引起有些人的侧目。

我先是提醒大家把桌上多拿的饭菜盘放回大桌,但发现她并未领会我的意思,就又趁著那年轻人离桌时,笑着对她说:“堆那么多,别浪费了。”她却只是冲著回来的年轻人大喊:“全吃光啊!别浪费!”

这下,反而让更多人注意到了那盘堆积的饭菜。

这时,我见她拿着她孩子的盘子去添饭菜,就悄悄跟上去对她说:“下次等吃完了,再去帮他盛吧,不然大家看着不太好。”她说,那是她同学的儿子,饭量大。我说:“那就事先帮他多盛点,若我们同工破坏规矩,别人也会学,那后面出来的人就可能没有了。”

没想到的是,我悄声地提醒,她却大声嚷嚷,再三强调那是个慕道友!她是把她和丈夫的饭菜给了他,他俩吃的是孩子剩的,这是爱的行为应该表扬!

BH75-08-7928-图2-谈妮摄.DSC_0823 宽500

她还一再大声地冲我吼著:“这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对?我们不该让慕道友吃饱饭?”

这下,弄得大家都颇难堪。我更是感到自己好像一下子得罪了很多人,生怕新朋友会觉得我不近情理。我轻声地向她解释新朋友有专席照顾他们,而我也只是让她注意方式,不是不让人吃饭。但她火气很大,声音也高,完全不听我解释。

这时,带敬拜的几位同工收拾好音响设备进来,果然就没有饭菜了。我一边帮他们想办法,去各桌上找被人多拿却还没动过的饭,一边心里觉得G姊妹是团契主席,又是蒙召服事上帝的,怎么连个普通人都不如呢?

控告,自我控告

回家后不久,她来微信道歉,说觉得自己那气急败坏的脸,特别不造就人。我对她的情况比较了解,也很喜欢她,知道她对人心里很火热。这次她就是因为爱那个年轻人,怕他吃不饱,所以堆了许多饭菜让他吃。

之前,好几次她发火也是一样,都是出于好心。

我也想到教会同工或长执中有发火的,甚至有一怒之下离开教会的,在辅导中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出于好心、爱心、热心。出于“坏心”“恶心”的,一般都会被良知提醒,加上圣灵的光照,反而难以在教会里肆无忌惮地发怒。

于是,我就和她分享,其实我们常常是出于好心,就觉得自己有了“义”,一旦别人不按我们的意思做,或者质疑我们时,我们就会大发“义怒”,并且不加控制也不羞愧。我们通著微信,彼此像亲姊妹一样坦诚地聊著,她也赞同我的分析。回信说:“姐姐,攻克己身好难啊!”然后放了个哭的图示。我看了,心有戚戚焉,也鼻子酸酸的。

我俩心里都很沮丧,都认为这次的发火和她以往时不时的发火一样,都是“灵命”问题,我们都在从“治死老我”这个角度用力,刻意地否认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我也知道,因为她时不时地“发火”,所以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成为传道人。其实这种感受我也一样,每当不健康的情绪产生时,就会认为是灵命问题,被别人控告,也自我控告。

理解,换个角度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地存在着,并且其产生是复杂的。但在教会中,我们会把情绪简单化,分割开,并且特别否定或掩饰一些情绪,例如,发怒、沮丧、嫉妒等等。

我们将这些情绪简单归为“罪”、“老我”,然后否认它们。没有去面对并分析这些情绪所反映出来的,生命中需要医治的地方;更无法借着对情绪冲突的分析和处理,来除去同工团队中的隐患,增进同工互相的了解,以便彼此配搭,形成基督里一体的事奉。

4天后,在我早晨灵修时,上帝突然又让我想起主日的这件小事,开启我从另一个角度看G姊妹的发火。我意识到,虽然她家比我和许多人都有钱,但因为她有过较穷困的经验,所以非常省,做过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节约”事。

我想,在这件事上,是否她下意识中的第一反应是我说她拿多了,是占了教会的便宜?而她反复强调并感到委屈的,也是这一点。所以会要用喇叭般喊一下,是他们夫妇的饭给了那年轻人吃。

而我心里并不觉得教会的饭菜有什么了不得,对我和不少人来说,在教会吃饭也是一种服事,是为了大家一周能有一次亲热交谈的机会。于是就无法理解她的发火,并且把她说“难道不让慕道友吃饱”的责难,当成无理取闹。

简单说,就是一个在关心吃的实质,一个在关心吃的形式。

BH75-08-7928-图3-谈妮摄-DSC_0691 宽580

发烧:要看医生

圣经中说:“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雅〉1:19-20)

虽然我让G姊妹学习安静,遇事慢慢说,不要轻易发怒,也帮助了她分析她的容易动怒,是因为常以自己的“好心”为义……但我的问题,却是在辅导中,判断了“情绪”的对错,让她否认真实存在的“情绪”,而没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首先,我应当承认她“情绪”的合理性,然后,才能帮助她思想产生表面情绪的根由。

例如,这次事件,若是我站在自己觉得“正常”的立场上,就会认为她破坏了教会秩序,还不顾我悄悄提醒的好意,公然发大火,是修养和灵命都不如普通会众。但如果换位从她的角度看,在这件事上,只是她和我的关注点不同,“发怒”并不完全与“灵命”相关。

反过来再想想我,自己为什么对她发火那么“惊恐”?虽然我表面上顾到和谐,做得不错,但也由此发现自己生命中需要医治的地方——害怕大声冲突、争执;太注意自己的“修养”“形象”;怕得罪人,希望面面俱到,等等。

此刻,当我思想《诗篇》中诗人热烈的情绪,当我面对着上帝慈爱的笑脸,我的心何等感恩并开阔。

我们不需要惧怕我们的“情绪”,上帝不要将我们变成一个个戴着“平安”、“喜乐”面具的人,更不要我们成为“不冷也不热”的宗教“圣人”。“情绪”仿佛就是发烧,我们不是只要退烧,而是要去查找发烧的原因。

上帝是在一切的事上作王的。只要我们常常活在主面前,即便是“坏”情绪(负面),也是祂对我们的带引和祝福。如果“发烧”了,我们就要去看医生,而不是想当然地自己当医生,来吃各种的药“退烧”。

个人如此,团队也是如此。

G姊妹同意我将这事分享出来,她说很感谢上帝将我放在她生命中,而我心中,岂不也是感恩上帝将她放在我生命中吗?

因为她发了一场“火”,我俩双双来到了主面前。两个性格绝然不同的人,因着上帝可以理解、并认同对方那不可思意的“情绪”,一起享受上帝的医治和释放。

她为什么又发火了?因为天父要成就一件美好的事。

作者是《海外校园》杂志主编,教会传道人。

4 responses to “她为什么又发火了?(施玮)”

  1. sarah Avatar
    sarah

    非常感谢作者的分享!

    宽容和忍耐,也不是一味的哑忍,而是需要真正去面对冲突的根本,花时间去了解对方,去沟通自己的想法。感谢主,这些很难很难的事情,在主里面成为了可能。特别感谢作者和那位姊妹,原意把这些分享出来,让很多人能够学习。

  2. 回应 Avatar
    回应

    事实是怎样的,主是无所不知的!感谢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