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調重彈(鄭期英)2016.04.19

/鄭期英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編者心專欄2016.04.19

于媽媽走了。

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心中的感受蠻複雜的。于媽媽和母親住在一個院子裡,她早先在一個名人家幫傭,拉拔大獨子和領養的一個女兒。兒子結婚後住在我母親的小院的三樓,因不放心母親獨居,把母親接來同住。漸漸地我母親和于媽媽成為朋友,一起上老人學,最終帶于媽媽信了主,成為主裡的姐妹。

原先于媽媽的兒子和媳婦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後來突然想做生意,于媽媽把僅有的一點老本幫兒子開了一個早餐店,自此生活作息就不同了。于媽媽的三餐常不定時,常常獨自一人,她原先食量很好,身體也很富態,自從幾年前腳開了刀,需扶拐杖又常摔跤後,就很少下樓了。因為兒子生意不太好,也無法請人照顧,只好把老母親留在家中。

去年回台還看過她在陽台的身影。今年春節回去,探望她的朋友告訴媽媽:于媽媽已瘦的不成人形,在當時霸王級寒流的天氣下,下半身只包了塊尿布,蓋條毯子,屋內臭氣熏人。母親當時為此難過了好些天。從台灣回來不到一個月,就聽到于媽媽走了。

想像她孤單地躺在那間斗室的最後時日,當她回顧這一生,心中會不會百感交集呢?……所幸她已認識了主。

從某個角度而言,于媽媽的境遇可能還不算最糟的,新聞報導中,逆子弒父或棄養父母的新聞,時有所聞;而周遭也常聽到不孝的事。最近台灣一位老藝人被養子棄養的消息上了媒體。據報導說,那位老藝人生病時巴望著養子去探望,養子卻要求先把財產分了再談。

孝親原是天經地義之事,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以孝治國,相傳堯之傳位給舜,是因他孝順。曾子也曾問孝於孔子,因而有孝經,其中紀孝行章中,對孝親有很具體的描述。中國傳統中更有24孝的故事,雖然24孝中的有些故事,以今日看似乎不太合理,但基本的精神是教導人要孝親。

曾幾何時,這項傳統美德似乎變了味?是否媒體對正面的報導太少了?

在舊約上帝頒佈的十誡中,前四誡談的是和上帝的關係,後六誡談人的關係時,最先提到的就是“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摩西在離世前再度提醒勸誡以色列人,“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5:16)

保羅在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書信中也重提,“‘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

因此無論舊約或新約,都重視孝道。可能在知識的層面,人人都知道要孝順,但問題在於行出來的能力。感謝上帝,祂不僅頒下要孝敬父母的命令,更因著信靠耶穌基督,祂復活的大能可以運行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可以超越各方面的有限。

當我們即將慶祝母親節、父親節之際,讓我們再次提醒自己,也教導我們的兒女,孝敬父母,這是上帝所喜悅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