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音为中心的社会正义——读提姆∙ 凯乐《慷慨的正义》(王星然)2016.06.13

文/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6.06.13

“公义必然是社会性的,因为它涉及关系。

与上帝和好的人,也必然致力于生命中所有其他关系都回归正确的位置。

书名:慷慨的正义(Generous Justice)

作者:提姆∙凯勒(Tim Keller)

中文版译者:李晋,马丽

中文版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我在很传统的教会中长大,从小在团契中学习服事。传福音和门训,是两项教会最看重的事工。后来赴美求学、工作,我的教会对系统神学和救恩神学的教导不遗余力,我们把教理问答也置入在崇拜程序中,帮助会众能正确地理解福音。

感谢上帝,这些重要的基本功,对于传福音、门训、杜绝异端,起了很有效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教会难免会缺乏真理的根基,容易随波逐流,拥抱世上的小学,偏离正道。

我们不太花时间去认识公共神学,也不太讨论社会正义与福音的关系,认为那是自由派神学家所关注的,是所谓的社会福音,与灵魂得救没有直接关系——基督徒在这世上不过是寄居的客旅,教会不该浪费力气在社会正义上;教会的首要工作,就是领人归主,而非改造社会。

我们所认识的福音,仅止于个人的得救和个人生命的改变,我们传的福音,很少有社会层面的敍事在其中。

可是,当我们读福音书,却发现耶稣对于孤儿寡妇这些弱势群体,以及税吏妓女这些被社会看不起的边绿人,给予了极大的怜悯和关爱。这是我们今天在传福音时常忽略的。

我们忘记了福音不仅是恩典,更是上帝公义的极致彰显,而公义必然是社会性的,因为它涉及关系

在《路加福音》里,耶稣引用先知以赛亚提到关于祂的宣告: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膏立我去向贫穷的人传福音,他差派我去宣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让受欺压的得自由,宣告主所悦纳的禧年(《路》4:18-19 ,中文标准译本)。

从旧约到新约,上帝从未停止对贫穷、对寄居者、对弱势群体、对不义社会现象的关注。

*****

一般传统的华人教会似乎并不很重视实践神学。教会的讲台把重点放在帮助弟兄姐妹正确地理解福音的内涵。看来我们有一个假设:只要能正确理解,就能实行出来。

其实,从相信理解到行为实践,是有相当距离的。《雅各书》2:17 提到有些人只有信心,没有行为,这样的人他的信仰是死的。

在耶稣时代,法利赛人和文士是最下功夫钻研并了解旧约律法的一群人,也是当时最具资格教导百姓“归正”的宗教人士,连耶稣都不否认他们的教导要听!耶稣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23:3)

但是,最荒谬绝伦、最令人恐惧颤惊的事,莫过于这群所谓熟读旧约并且教导真理的人,竟然是离真理最遥远的,而最后把真理送上了十字架的,也是这群人!更讽刺的是,那些不懂真理的税吏、妓女、罪人,反而得救了。

耶稣说,如果我们的义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

我无意在此暗示大家别花时间认识真道,不!认识真理绝对是首要的基本功,凯乐在书中再三提醒:这是所有事工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事工……但这不是因为属灵的比物质的更重要,而是因为永恒的比暂时的更重要。

如果我们以为基本功就是全部,是遗憾的!因为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当时,有最扎实的基本功。没人能否认,他们比谁都熟读旧约圣经,但这也就是他们仅有的义了。

以下,凯乐牧师把他的观点做了一个平衡的陈述:

我劝读者要审慎地看待我在这里提出的这种平衡关系。如果我们把传福音和社会正义混为一谈,我们就忽略了基督徒可以为这个世界做出的一件最独特的服事。除了信徒之外,其他人也可以喂养饥饿的人。

但基督徒有耶稣的福音,所有人都可以藉这福音重生,有得永生的确实盼望。除了信徒之外,没有人可以发出这样的邀请。但是,很多基督徒更强烈地关心传福音,而把行义视为一种分心之事,认为行义会使他们的焦点离开福音使命。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

凯乐牧师在这本书里,给我们的重要提醒是,做为基督徒、教会,需要思考:既然我们领受了上帝的恩典,要如何行义,见证祂的荣耀?我的社区(邻舍)如何因为教会的存在而蒙福?

我曾深不以为然附近的美国教会去帮穷人挖井、盖房子,也曾质疑他们大费周章举办5公里路跑为慈善机构募款,是不务正业——为什么不去好好地传福音?枉费这么多钱和教会人力去做这些花拳绣腿的“福音预工”,价值何在?

显然,这些美国教会和我有不一样的“看见”。

北美华人教会堪称“属灵的中产阶级”,手握许多丰富的资源,却没有成为向社区施舍祝福的出口。对于不施舍的基督徒,凯乐牧师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并不真的认识福音。

福音是“深刻理解我们在上帝面前负债累累,而完全没有能力救赎自己,福音是认识唯一能救赎我的,是上帝白白地施与我们的慷慨的恩典”。恩典既是白白得来的,也要慷慨地施舍出去。

一个蒙恩的基督徒自然地会认同社区中那些贫穷的、软弱的、匮乏的、寄居的、受欺压的…….因为那就是我们灵里的真实写照,如今我们是蒙了何等大恩典的一群人?

施舍或行义不是为了达成“福音业绩”的“目的性”工具,而是基督徒对恩典的回应,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

在福音的光照下,我们自然愿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不只是关心他们灵魂的需要,也关心他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

这不是唱高调,是圣经清楚的教导: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2:16)

如果有人认为施舍只要在教会内部实行即可,向教会外的社区行义是不务正业,那人可能没有留意“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凯乐牧师在书中细腻地分析这个比喻,让我们看见爱邻舍的行动,是要跨越种族和信仰的藩篱——我们的邻舍,可能是教会外那些和我们有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但却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一群人。

当然,教会不可能帮助社区里所有的人,但一个教会如果完全无视于所在社区的需要,却是异常的。

对于行义,教会需要建立评估的标准,谁符合接受救助的资格?必需考量资源的分配,顾及人力的调度。教会领袖需要寻求上帝赐下智慧,来帮助教会分辨并实行。同时要谨记在行义的同时,又不能放任它喧宾夺主取代了大使命。

*****

凯乐牧师在书中提供了教会及个人三种不同层次的“行义”思考方向:

1 救济(直接给鱼吃)

耶稣教导的“好撒玛利亚人”故事,就是典型的人道救济(这故事里包括了身体上的保护,紧急医疗救助,旅店租金……)。看顾孩子、老人、未婚妈妈、身体上有残疾的人士,帮助他们和政府社会资源(教育、医疗、法律)连结。

2 发展(辅导人如何钓鱼)

救济和施舍能帮助短期有需要的人,但长期的关怀常是必要的:包括了辅导就业、帮助学习一技之长、提供咨询、设立关怀网络。

3社会改良(改善自然环境,让大家都有鱼吃)

参与公听,表达公民意见,关心立法的推动或制度的改善,最终达成“纠正性的正义”。一般教会不易直接参与这个层次的行义,但是教会至少可以教导、启发、支持会友中的专业人士,让他们可以进入政、经、社会领域,发挥影响力。

这部份凯乐牧师相当程度地认同Abraham Kuyper(荷兰神学家凯伯尔,1837-1920。编注)的领域主权(Sphere Sovereignty)的概念,教会应当牧养信徒进入各行各业(各个不同的领域),为主作见证,彰显上帝的荣耀。

不是每个教会或每个基督徒,都要同时参与这三种层次的行义,。以地方教会而言,依其资源、异象及恩赐,每个教会必然有不同的作法,但一个教会若完全不参与行义、不教导行义,是无法满足上帝的心意,更遑论成为祂的见证。

教会的领袖必须要思考如何教导、引导会众行义。

*****

普遍来说,这一代的年轻人比上一代更关注社会公义的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环保、动物保育、到各种平权运动……这一代的年轻人更积极,更无畏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意见。许多年轻人身体力行,成为志愿者,亲身进入资源匮乏、甚至危险的地方服务。

这些是他们勤奋努力拼经济的中产阶级父母所无法想像的。

做为这一代学生团契的辅导,我在思考要如何帮助年轻人,从圣经真理的角度来理解公义,甚至带领他们行义,凯乐牧师这本书给我很好的启发:

我们行义,因为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虽然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好使我们借着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 。

我们行义,不是为了赚取救恩,而是我们深知一个与上帝和好的人,也必然致力于生命中所有其他关系都回归正确的位置。

作者为教会长老,任职于密西根州政府IT部门,目前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2 responses to “以福音为中心的社会正义——读提姆∙ 凯乐《慷慨的正义》(王星然)2016.06.13”

  1. Rev. Henry Yap Avatar
    Rev. Henry Yap

    谢谢帖文。

    在中文教会圈子里,仍需要更多的反思、反省意愿与行动。

    叶挺隆牧师-纽西兰惠灵顿华人圣公会。

    1. BH Editor Avatar
      BH Editor

      小编回复:谢谢牧师的留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