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复兴和上帝荣耀(谢文郁)

谢文郁

本文原刊于《举目》50期

       编者注: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中华文化名人雕塑园。第一尊完成的青铜孔子像, 高九点五米、重量约十七吨,于2011年1月11日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广场,面对天安门,因此而引发热烈的关注和讨论。4月22日,国博表示,庭院建设已竣 工,按原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无形地规范著华人的语言、思想和行为。这种价值体系是否会造成基督教信仰的冲击呢?华人基督徒要如何看待这方兴未艾的“孔子热”呢?

         这些年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力量,儒家思想重新成为显学。最近吸引人关注的 “天安门国家博物馆门前孔子像竖立事件” ,即是这种力量的表达。

        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基督教热” 开始以后,儒家就一直在积蓄能量复兴,待势而发。进入本世纪之后,这股力量开始产生显性影响力。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恐怕我们目前还无法估算其全部 能量。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股力量的压力了。

       因此,我这里先考察一下这股力量的能量源头和布布局,然后再追踪它的发展前景。

一直是主导

        自西汉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儒家就一直是中国思想界的主导。两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给儒家注入了丰富的内容,使之成了中国历代政治家治理社会的主要思想资源。

        不过,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生存面临西方列强的挑战,一些思想家开始反省,进而否定儒家思想的生命力。这便是1919年以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击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人们希望从西方文化资源中,找到西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子,并植入中国社会,激活中国。

        这个想法,就其根基而言,其实渗透著“与时俱进”的儒家精神,但在语言表达上,儒家成了“痛打落水狗”的那条狗。于是,后来的几十年中,虽然儒家思想仍然不 声不响地规范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因各种原因,发展了西式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和70年代的“批林 批孔运动”中,儒家的话语权更是完全被剥夺。

        然而,西式话语体系一直没有能力落实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平等观念未 能代替等级观念,法律取消不了关系网,阶级斗争还得将就人情,等等。但一方面,西式话语体系却又强迫人改变说话方式,结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一 套,做一套,乃至于欺上瞒下成为一时风气。每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对抗的张力。

复兴的原因

       1979年,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80年代,出现了两套西式话语体系(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激烈冲突,并在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中达到了高峰。

       90年代之后,中国思想界进入了缺乏主导话语体系的时代。基督教话语体系一度开始发烧,出现了所谓的“文化基督徒”现象。但是,这个热潮是由一批非基督徒学者推动的,并没有在教会界引起多大的共鸣。

        人们把90年代称为信仰真空时代。更准确地说,这是主导话语体系真空的时代。这也是邓小平“白猫黑猫论”鼎盛的时代,是不说话、只做事的时代。失去主导话语 体系,人的行为规范自然回归原始,回归约定俗成,回归传统。于是,传统积淀下来的定律,就开始发挥作用了。这便是儒家传统复兴的动力源泉。

         儒家话语体系在过去两千多年里,一直主导中国人的言说,并且有效地规范著中国人的行为。因此,在西式话语体系丧失主导性时,人们很快再次感受到儒家话语体系的亲和性。

        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中,人的本质是由他所属于阶级决定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便是在这个“阶级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阶级斗争这种说法,一直是和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相冲突的。

        比较一下儒家的“天下观”:天下有序,其中有位,每个人在这秩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努力尽这个位置所规定的义务,便是人的本分所在。如果人在其位且各尽其职,这个世界就和谐太平。

        对于人际关系,儒家讲究和谐。当“和谐”这种语言,出现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时,到处都是赞同的回声。“和谐”这种说法的出现,和受到的广泛共鸣,足以说明儒家传统的深厚力量。

应该是同步

       历史上,即使在“痛打落水狗”的时代,儒家也没有被打成死狗。在话语权被剥夺的时代,儒家借着中国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存在。我们知道,佛教进入中国后, 在补儒的同时,自身也被儒化了(禅宗)。伊斯兰进入中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儒化的回教徒。现在,马克思主义也走向了儒化之路。

        儒家思想是汉语文化的象征性标志,是华人的认同性标志。只要你使用汉语,你就无法摆脱它。你就算不这样说,你也这样做了。

        华人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儒家复兴?我想指出的是,儒家复兴不是一种新兴力量之崛起。儒家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存。如果我们不想自欺欺人,我们就要承认它是我们生存的组成部分。

        儒家复兴运动,可以说是一个重夺话语权的运动。这给了基督徒警醒、反思的机会——我们如何向他人分享自己的信仰?我们只能用汉语来分享见证,而我们的汉语渗 透著儒家思想。怎样才能准确地用汉语表达我们的见证、彰显上帝的荣耀呢?我们必须反思、分辨、更新那存在于我们生存结构中的儒家思想。我想,儒家复兴和在 中国这块土地上彰显上帝荣耀,应该是同步的。

作者来自中国,现为北美神学院教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