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7.08.31
在非洲,有一种树名叫“Baobab”,中文翻译叫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全身从上到下都是宝物,它的树叶和花可作为蔬菜,加工成调味品、饮料、糖果;猴面包果富含维生素和钙质,是一种非洲人喜爱的水果;树皮可以刮下来做成绳索、篮子,或用来织布;树干可以做成纸浆。非洲人非常尊崇它,称之为生命树。
自2013年我到非洲,遇到许多宣教士,他们的生命,就像这些猴面包树,将根扎入大地,将树枝刺向天空,为了天国的荣耀,他们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非洲人民。
猴面包树
奥利弗牧师:一个将要写入当地历史的人物
信主前,奥利弗牧师曾是巴西国家足球队的队员。他有着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工资,每天过著豪车美女,花天酒地的生活。有一天,他踢完球,在酒吧里鬼混了一个晚上后,跌跌撞撞地走出酒吧,突然感到一阵空虚。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昏天黑地,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信步走到一个教会前面,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让他跪倒在十字架面前。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说:“奥利弗,我要你去教会。”
他找到牧师,满眼含泪,混身颤抖,牧师看他满脸酒气,口齿不清,只当他是一个酒鬼,没有理睬他。他步履蹒跚地走出教会,又听到那如雷贯耳的声音:“奥利弗,我要你去教会。”
这洪钟一般的声音,引领他来到一个又小又破的教会,就在那里,一位牧师唤醒了他,为他祷告,这祷告如同一股暖流涌入他的心间,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那醉生梦死的生活。不久他得救重生。
奥利弗
成为基督徒后,奥利弗立即抛弃了原来的生活,成了一个汽车修理工。虽然,收入少了很多,但是,他觉得生活无比充实。不久,他去神学院学习。2年后,奥利弗在巴西传福音,建立了一个不满百人的小教会。
但是,每次他祷告,祈求上帝的引领时,都听见一个清楚的呼声:“非洲!”这一声音让他有些疑惑。因为他从来没去过非洲,也没想到过要去非洲。有一天,他新婚的妻子泪流满面地告诉他:“我们要一起去非洲。”妻子的话使他十分震撼,看来,上帝同时也感动了妻子,面对上帝的呼召,他不能推卸。
就这样,1975年,奥利弗和妻子来到了几内亚比绍(该地语言和巴西相同,都说葡萄牙语)。
在比绍耕耘了几年,他们的事工初见成效。但后来,奥利弗和妻子被几内亚比绍共产党驱逐出境。他们在100多度的高温下徒步,40多天走了800公里的路,流浪到了塞内加尔。
他们与巴西的母会失去了联系,也失去了经济来源。但他们毫不气馁,一边打工,一边重新开始学法语。当时,塞内加尔的穆斯林占人口的98%,奥利弗牧师和师母,每天都走上街头,用不纯熟的法语,向人们传福音。警察驱逐他们,孩童调戏他们,整整15年,他们仅带领了很少几个人信主。
面对15年几乎是空白的事工,奥利弗向上帝呼求:主呀,您要我来这里做什么?
奥利弗牧师在丛林深处与牧师们一起商讨工作
上帝及时差遣了美国教会来支持他们。他们的事工,尤其是近15年来,出现了井喷式的爆发。
奥利弗牢记上帝的托付,没有忘记几内亚比绍的呼唤,他重新回到比绍,原来迫害他的那些人,不知道什么原因都陆续死去。更多的人归向上帝。
到目前为止,在塞内加尔和几内亚比绍,奥利弗带领他的团队建立了30几个教会,还建立了3所学校,共有400多个学生;建立了2个诊所,1个稳固的短宣基地。
奥利弗牧师每年经手十几万美元的经费,在非洲,这是一笔天文数字。但他没有将1分銭放入自己的口袋。他在非洲42年,没有买房。至今,他还是住在基地的一个小房间里。他把钱花在培训牧师、给牧师发生活费,供应学校开支、补助贫困家庭等事工上。
5年前,我们的一位同工访问奥利弗牧师:“您去非洲38年了,您现在已75岁,您对退休有什么安排吗?您有住房、健康保险、存款之类的吗?”
“没有,我什么都没有,上帝自有安排。”奥利弗牧师说。
这位身无分文,心系非洲的上帝的老仆人,正在用他的生命,实践主耶稣的教导:“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19-21)
经过400英哩的长途跋涉,老仆人累了。
丛林深处的村寨
每年到非洲,我们都会去一个遥远的村庄,它位于丛林深处,我们需要先坐中巴,大约2公里后,再换一辆货车(只有这车才能开进非洲的莽莽丛林)。道路崎岖蜿蜒,忽高忽低,就像在迪斯尼坐过山车一样,我们一会被抛起,一会被放下,手里必须紧紧抓住货车顶上的铁杠,还要随时躲避迎面扑来的树枝,防止被它刺破喉咙或者脸蛋。
客货两用的货车,车顶上有一条绳子,被人手磨得光滑,抓往它就可以爬上车。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地搏斗,终于到达丛林深处的山寨。
奥利弗牧师在这个山寨里耕耘了十几年,他们的首领带领全村归向了上帝,这个村庄100多人,有一位常驻牧师贝塔,他每周带领村民做礼拜,学圣经。奥利弗的团队还为村里的孩子们建立了学校,贝塔牧师兼任老师。
左边是部落首领,右边是贝塔牧师
贝塔原是本村的巫师,起初他坚决拒绝福音。他不相信世界上有一位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他只相信他们村头的树神。有一天,奥利弗牧师带领村民在大树底下祷告,只见一股黑气从大树梢升起,从此,全村村民一心向主。贝塔信主后,他将生命全部献给神。
村口的大树是聚会场所,也是村民以前信仰的中心,右边是我们送去的粮食和食油。
这个丛林深处的村寨,其贫穷程度令人震惊。我们有幸参观了首领的小屋,一个小院子,三块石头,加上几个黑色的锅子就是他的厨房,一个木头架子上面摆了几根木头和一顶蚊帐(这是全村唯一的防蚊设备),便是他的床。首领的生活条件都如此,其他人的状况可想而知。
首领的院子,三块石头垒成了厨房,木棍做成的床上面有一床蚊帐
村里有一口水井,因天气干旱,只有浅浅的一汪混沌泥浆,全村100多号人加上畜生饮水都靠它。
已经干的只剩一汪浊水的水井
几内亚比绍的事工
战乱中的比绍,満目苍夷,遍地饿蜉,道路水电不通,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气息。在奥利弗牧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地建了3所小学,共有400多个学生,学校只向家长象征性地收一些学费,学校还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午餐。
安鲁牧师(奥利弗牧师的同工)和妻子瓦莉莎,陪我们参观了2所学校。瓦莉莎兼任两所学校的校长。第一所学校有160多名学生。当我们走进学校,学生们身穿整齐的校服,准备了节目欢迎我们,有的唱国歌,有的朗读课文,也有的朗诵《诗篇》。
上图为加建的茅屋教室,下图为正规教室的一角
下午我们去了另外一所学校,该校共有240多名学生。这个学校地基是由一个姐妹在丈夫去世以后,将她的家全部奉献而来;而建筑费则来自尼尔森牧师教会的一位姐妹,她将一辈子辛苦为别人做家务的1万美金存款,奉献给了非洲。
全体队员合影,后面墙上用葡萄牙语写着:“奥利弗牧师建立此校”。
一走进学校,迎面遇见一个男孩,大概十六七岁,尼尔森牧师紧紧拥抱他。这个男孩名叫亚图,4年前尼尔森牧师来此讲道时,与他相遇。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哑巴孤儿,在几内亚比绍,这样的弃儿到处都是。尼尔森牧师当即按手为他祷告,十分钟后,走路有点瘸的他,居然顺顺当当地站了起来,而且开口说话了,虽不是很连贯。
从那天以后,他就成了教会的孩子,住在教会的一间小房里。他叫教会的牧师为爸爸,师母为妈妈。
只见这小男孩拉住牧师,往教会的后面走去。原来他要求尼尔森牧师为他买一个床垫(在比绍,床垫是一个奢侈品),他视尼尔森牧师如父,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足为怪,尼尔森牧师当即答应为他买一个。之后,他又拉住尼尔森牧师向屋外走去,他要牧师为他在后墙上开一个窗户,牧师也当即答应了。
亚图的小房
中午时分,刚好学校开饭,午饭是大米加红豆,还有午餐肉(午餐肉是因为我们的到来,特地添加的)。学校午餐不供应饮料,许多孩子来到井旁,用井绳从深深的井底,拉上一桶混浊的井水,他们张开小嘴就著水桶喝水,一派十分满足的表情,看得令人心酸。
学校浑浊的井水
学生直接饮用井水
艺术家荷门太太
荷门太太是一位艺术家,荷兰人,原居住在法国。1992年她受法国教会泒遣,来到塞内加尔首都达卡宣教。她在达卡买了一块地,修建了一个宣教基地,以接待各国宣教士和短宣队员。
荷门太太还开办了一个艺术工艺学校,专门收留街头无家可归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住宿,向他们传福音,教他们谋生技能。
学生宿舍,里边电灯、电脑、床垫和蚊帐一应俱全。
荷门太太的家,到处都透出一股精致的艺术气氛,使用非洲原材料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件件都是精心制作,只是出售价格要贵一些,因为所有的收入都要用来支持宣教亊工以及荷门太太的的学校。
用原木的木心制作的木琴,加上葫芦共鸣,所奏的音乐,像天籁之声。
很难想像,一个艺术家离开充满艺术气息的欧洲,来到落后的非洲传道,她每天面对的,是尘土飞扬、蚊蝇遍地、污水横流的环境,而且,这一住,就是20多年,她的两个孩子,也在非洲长大。
非洲的呼唤:尼尔森牧师
尼尔森牧师出生于巴西一个贫苦的家庭,大学1年级后,他得到一个机会,到美国学习。年轻的尼尔森想快快地赚钱,然后买一部好车,盖一栋大房子,娶上一个好媳妇,过上快快乐乐的好生活。
到美国后,学习很枯燥,而此时的巴西移民中,许多人都在做房屋装修,装修工人供不应求。很快,尼尔森就学会了泥瓦工的技术,成了一个包工头。他为人精明,待人诚实。很快,便有大把银子进项,他也拿到了绿卡,娶了一个娇妻,实现了美国梦。
但婚后不久,婚姻就陷入僵局,在友人的劝告下,他走进了教会。上帝挽救了他的婚姻,夫妻俩决志信主。
得救的尼尔森夫妇,不久便投入了教会的事工。但不久医生诊断,他的妻子不能怀孕。尼尔森夫妇紧紧抓住主,他们相信,人不能,但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可以。6个月后,妻子顺利怀孕。
得到上帝所赐珍贵的礼物之后,尼尔森夫妇在上帝的面前,立下誓言,要终生为上帝所用。不久,夫妻俩又遇见一个残酷现实,那便是他们的儿子安得鲁泪管发育不全,他的眼睛将终日泪眼盈盈,会有失明的可能。他们虽忧心如焚,但相信上帝所赐的孩子,祂自会照看。不久,小安得鲁双眼干爽,发育健全。医生也不由得感叹上帝的伟大。
尼尔森牧师和儿子
经历这几次试炼后,夫妇俩更加明确要全身心服事主。
最开始,他接受了自己教会的邀约(他是他们教会系统唯一一位没有读过神学院而被按立为牧师的人),服事教会,牧会进展得较为顺利。
但尼尔森牧师的心却仍旧不能满足。他带领会众在巴西传福音,也看不到一点果效。每次,为著教会事奉的方向,他向上帝祷告时,晚上,他都会梦见一位非洲少女,她衣不蔽体,瞪着一双大眼睛,向他哭喊:“我饿!”
一天,尼尔森牧师正带领两位宣教士举行布道大会。忽然,一位陌生老人站在教会门口,他微笑着,脸庞黝黑,深邃的眼光透出慈祥,他便是奥利弗牧师。他来美国休假,他的一位亲戚是该教会会友,他跟着亲戚来教会聚会。
尼尔森牧师和奥利弗牧师一交谈,兴奋渴慕之情油然而生。他当即决定,请奥利弗牧师在教会介绍西非事工。奥利弗牧师的介绍,点燃了会众去非洲宣教的热情。
自从14年前,尼尔森牧师带领同工们开启了第一次非洲之旅,就像保罗听见马其顿的呼声一样,此后的14年,他们不断收集旧衣物、书籍、计算机等给非洲带去;此外,他们还捐款,修建教会、学校、宣教基地、为当地人打井、修路、培训牧师、同工……
尼尔森牧师带领痲疯村村民们祷告
上帝因着他们的服事,也祝福他们。参与非洲事工使他们的教会复兴,会友们的属灵状况有了改变,教会也有了增长。
每次去非洲,尼尔森牧师殷勤的服事都让我感动。他既要讲道,又要做租车买水等后勤杂事,还要负责开车。
尼尔森牧师为我们开车,窗外尘土漫天。
在非洲的每一天,我都哽咽不止,宣教士们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带着配偶和孩子,在这长期而又默默地为主做工,我为他们的生命感动,他们用生命点燃的熊熊烈火,在我的心头燃烧,我暗暗立志要将生命献给非洲人民。
饿蜉遍野,赤地千里,饥渴的非洲,在呼唤著奥利弗牧师,尼尔森牧师,也呼唤著每一位基督徒:“你在哪里?”
如果您愿意以各种方式参与我们非洲的事工,请和我联系。您的所有捐款将全部用于非洲,我和队员们的机票食宿全部自理,我们也没有任何行政管理费用。
邮件地址:iloverehabmed@hotmail.com,
微信: jun9174343767
网页:http://www.africacriesout.org/ 您将会得到更加详细的情况。
如果您愿意捐款,支票请写给:AGWV, 寄至Jun Xu, MD, 1171 E Putnam Avenue, Riverside, CT 06878, 您将会收到IRS认可的免税收据。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