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孙丽雯

本文原刊于《举目》48期

       飘洋过海、换个活法,是许多人的梦想。然而,当你真的到了海的那边,看见同根同种的同胞在这里你争我夺,你会如何惊讶?当你更看到,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人都把一切当成商品去占有、掳掠时,你又如何地震撼无语!?

        这就是生活!很感叹以前的以色列人民,即便是上帝亲手降下灾祸,他们也是那样极力赞美上帝,认为自己罪有应得!

        我们中国人呢?我们有没有神?也许我们的神太多了,各人信奉个人的,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地客气一套,或者无关痛痒地隔离、冷漠。

       “日头不再作你白昼的光,月亮也不再发光照耀你;耶和华却要作你永远的光,你神要为你的荣耀。”(《赛》60:19)离乡别井,你流眼泪,你的家人不会知道;受了委屈,你的祖国荫庇不了你。那么,为何你还要阻挡这“永远的光”进入你的内心?

         美国宪法指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自由和平等,也是人普遍的心愿。一浪高似一浪的移民潮,就是这种反应和体现。但是,我们落地却无法生根,定居却无法安稳,绚烂的激情瞬间即逝,那么生命中还有什么能令我们感动?

        中国人遭受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压迫,已经习惯于逆来顺受、夹缝中挣扎。“虫”一样的生活,膨胀起来往往会自大为“龙”。这种“自欺”,被鲁迅说成是“哀其不 幸,怒其不争”。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如天边的惊雷,着实让当时的一帮知识分子兴奋不已,自然也冲击了苦海中的普罗大众。人们期望抓住那个梦,却在其后的几十 年,被人造的“神”所掳,砸锅卖铁的忠诚换回的是食不果腹。

        “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于是无数人携家带小、不远万里漂泊海外。然而,海外也并非天堂,到处都是“Stop”,即便你有十八般武艺,也抵不住种族的防范和排斥。那么,有没有不排斥我们的地方呢?

        我们谈谈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吧。以加拿大为例,社会上存在着许多非政府组织,帮助社会,比如疾病、贫穷、社区发展、新移民安置和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减 缓了政府压力,支撑了社会安全网络。这些组织有很多是义务工作,要求的是无私的奉献。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你,能做得到吗?

        再比如 Club(俱乐部),加国有着各种品味、各种性向的大小俱乐部。只要你愿意,你总能在某个俱乐部里,找到跟你气味相投的人。这意味着你不孤单了。可是这些 “不孤单”是需要代价的,需要你去入会、加盟,需要你的时间,还有金钱(费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倘若你只伸手索取而不和盘端出,那么背后的冷 眼,你是必然要承担的。

        然而,有一个地方,是真正能接纳我们的。在那里,你能跳多高,就有一只看不见的“膀臂”把你支撑多高;你能飞多 远,就有一双追随你的慧眼看顾你到多远。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祂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 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祂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诗》 121)

        那就是在神里面,在基督信仰里面。因为有这信仰,当我们伤痕累累、坐以待毙时,却发现:“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 不吹灭。”(《赛》42:3)“祂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诗》113:7)基督在我们还软弱的时候为我们死,我们也借着祂得与神 和好。“我们又借着祂,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 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2-5)

        海外的华人教会,既是我们 漂泊异乡之人相互依偎、取暖之处,更是一个让我们“平静安稳”、“得力”、“归回安息”、“得救”的地方。它替代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管教,替代兄弟给我们帮 助,替代姐妹给我们关怀……即使我们身陷困境,即便我们孤掌难鸣,我们还是能够在“十字架”前找到和睦、兴起、发光的缘由。

        有神的光的照耀,也唯有神的光照,才能够重新凝聚那个苦难重重的民族!

作者为南京大学外国哲学硕士,2006年归信基督教。现居加拿大多伦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