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定国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7.09.06
今年一月参加“基甸三百”营会,有幸与华欣牧师(海外校园机构总干事)及柏有成老师(基督使者协会总干事)共进午餐。我们聊到了学生事工的各方面。他们鼓励我将疾风教会的模式写下来,提供给有心成立学生教会者参考。
过去几年,中国每年赴美留学的人数屡创新高。 海归人数亦持续增多。据报导,2017 年,中国首度海归人数多于出国人数。面对越来越严苛的就业环境,且难以拿到工作签证,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留学潮或也会逐渐退烧)。如此一来,对学生基督徒的造就跟栽培,就变得刻不容缓了。许多对学生工作有负担的教会,都在思考与摸索,如何更深、更快地造就这些学生。
我们疾风教会的异象,是把教会带到学生当中。我们有许多的不足,也犯过许多错误。我们只是谦卑地盼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抛砖引玉,引起弟兄姐妹更多的热情、更多的思考,把握现今的机会,一同乘上这一波的学生福音浪潮。
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圣地亚哥的每个角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路边的小花也肆意地绽放—— 2013年的复活节,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东南方,诞生了一个“新的”、“年轻的”教会 ——疾风教会。“新的”,因为它的确很新,复活节是其第一次主日崇拜;“年轻”,是因为教会里90%以上都是学生,会众平均年龄约20岁,青涩却充满活力。
疾风教会成立的时候,只有6位信徒(包括牧师、师母,也就是我和妻子)。其他成员都不是基督徒。很多人为这教会捏把冷汗。疾风确实先天不足:
- 位置不佳。属于老区,还有治安问题,因此华人家庭稀少。
- 疾风的学生多来自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学生在校时间短,流动性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机会也不如高科技专业来的多……这些对于教会的稳定跟发展,都是隐忧。
- 教会的牧者跟师母身体都很软弱。身为牧师的我,是血癌患者。师母则行动不便。为了不增加教会的财务负担,加上医疗保险的缘故,我除了牧会,还要全时间上班,自给自足。因此,比起全时间的传道人,我照管教会的时间跟精力,都受到更多的限制。
然而也因为如此,让人不得不承认,疾风教会的成立跟存在,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大能!疾风虽然“先天不足”,却“后天不失调”—— 教会携同工经历了上帝带领的奇妙。主亲自看顾祂自己的教会,先后感动几对成熟又愿意栽培年轻同工的夫妇来到疾风。一些愿意委身教会的学生同工,也在毕业后,顺利在本地找到工作,并且抽中H-1B签证,故而为疾风留下一批骨干,为软弱的牧师、 师母分忧解劳。
定位“话语型”
教会一般分为事工型或是话语型。话语型的教会着重传讲上帝的话、栽培会众生命,以及门徒训练。疾风把自己定位为话语型教会,目标单纯而集中。疾风要求每一位受洗的基督徒,都参加一对一、至多一对三的门徒训练,成为主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
疾风教会里的不少学生,对圣经的认识几乎是零,以为施洗约翰和使徒约翰是同一人,以为查经就是茶经(喝茶之道),不知道摩西是谁。然而经过主日讲台、主日学、一对一门徒训练,他们自己发起“灵修挑战营”,主动要求更深入的查经,主的话语逐渐倾注入他们的生命。
教会里的各位长辈包括牧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辅导,而不是领导。大家的目标是栽培新一代的基督徒领袖。教会属灵的方向跟同工生命的造就,由牧师及理事会筹划决定。教会的事工则由年轻同工负责规划,并随着他们灵命的成熟跟成长,逐步授权。
小人开大车
因为疾风的使命跟方向很明确,所以教会的组织相对简单。牧师 — 理事会 — 核心同工 — 同工,组成了疾风的同工团队。疾风的核心同工又称为FWCORE,Fresh Wind Core,FWCORE中的F:Fellowship 团契,W:Worship 敬拜,C:Caring 关怀,O:Outreach 外展(宣传),R:Resource 资源(教会的叔叔、阿姨提供事工需要的咨询跟资源),E:Edification 造就。核心同工亦负责教会全年事工的计划跟预算,经过理事会审核后,全体同工一起推动跟执行。
在许多人眼中,疾风教会是“小人开大车”,因为疾风的大部分事工是由一群“乳臭未干”的年轻同工负责。确实,疾风愿意提供机会,让年轻基督徒发挥恩赐跟才华,允许他们犯错,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因为,他们是教会未来的希望。他们成为领袖,才能为基督得着新的世代。
主人的意识
开始崇拜之前半年,团契对固定来团契的学生作了恩赐调查,并且针对他们既有的基础跟兴趣,提供培训(找人训练他们,送他们出去上课)。有些学生甚至是从零开始,学习架子鼓、吉他跟钢琴伴奏。
年轻人果然潜力无穷,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敬拜团队基本成形。第一次敬拜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台上有人在几个月前什么乐器都不会。这再一次验证,只要教会愿意提供机会跟培训,年轻的基督徒的成长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另外让人很感动的是,这些才20出头的年轻同工,自愿帮忙看顾婴孩,教小孩子主日学。理事会怕他们负担太重,提议雇用人来照顾婴幼儿,竟然被他们否决。理由是:这是大家的孩子,我们自己带!
很多学生团契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团契的主人而不是客人。疾风也不例外。尽管牧师、师母,还有叔叔、阿姨们再三告诉学生们,他们才是团契真正的主角,效果却不显著。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都还是认为,团契是叔叔、阿姨的,他们只是参加者。
当团契发展成教会、开始主日崇拜之后,学生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觉得教会和团契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有了责任跟使命感。这是从团契发展成教会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生命的造就,疾风也看重信仰的落实。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学生就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带查经、敬拜、餐点、排放桌椅、结束之后收拾跟清洁,基本上都是年轻同工和学生负责。团契的晚餐,也是他们轮流做。这些年轻人竟然可以做出四五十人的饭菜,而且色香俱全,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疾风这样培训他们,一方面是让他们有机会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活出信仰,让他们的爱不只停留在言语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活出爱。
好几位疾风的访客,一致提到疾风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地方:从聚会开始到结束,都是年轻同工跟学生在负责,忙进忙出。他们甚至把饭菜先端给叔叔、阿姨们吃。这与许多学生团契形成强烈对比。在很多教会,学生们都是被服事的,他们在教会吃丰盛的晚餐,听精彩的演讲,叔叔、阿姨们则负责跟在后面收拾与清洁,深怕万一招待不周,以后他们就不来了。
疾风盼望,培养出身体跟头脑一起长大的基督徒。
丰沛的雨水
一谈到学生教会,许多人就想到一个问题,即财务来源——都是在校的学生,奉献有限!
值得感恩的是,信实的上帝感动祂的儿女,一直按时降下春雨跟秋雨,供应疾风的需要。
因为是学生教会,牧师又不支薪,疾风的财务需要相对简单,主要的花费就是团契的晚餐跟主日的午餐。上帝为疾风预备了一个理想的聚会场地——慷慨的美国教会只象征性地收取租金。疾风一年的花费预算还不到5万美金,跟许多教会比起来微乎其微。
更让我们感恩的是,诚如保罗劝勉哥林多教会:“上帝会更加丰富地赐给你们,使你们不但自己充足有余,还能够在各样慈善的事上出力。”(《林后》9:8,现代中文译本)我们居然还有余力,对一些机构实行十一奉献,并且资助教会两位学生进入神学院就读。除了感谢上帝的恩典,我们还能说什么?
更稳重、成熟
很多在学生团契信主的人,离开校园跟团契之后,就不去教会了。学生教会,因为团契跟教会紧密连结在一起,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相对于团契,学生教会对学生生命的成长、服事,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帮助与装备。
在团契里带敬拜,与在主日带敬拜,是截然不同的;规划团契活动,与规划全教会的活动,所要考虑的也有很大不同。学生教会可以拓展学生同工的视野,提升其高度,使其生命变得更稳重、成熟。将来他们不论到哪里,都可以像种子落在好土里,扎根、萌芽 。
《加拉太书》6章9节:“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教会成立之初,当我和师母面临挑战时,常常用这段经文来鼓励自己。如果那我们所做的,确是从上帝来的呼召,我相信靠着上帝的恩典和大能,祂必成全这工。
作者现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牧养疾风教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