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故我思——神学思考方法献议》(陈培德)2017.11.16

 

陈培德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品书香专栏2017.11.16

 

信仰,是感知上的东西?神学,是基督徒私有的范畴?圣经,是无误的吗?传统,是不合潮流的东西?……今天寻求知识,要不是以客观为判准,就是以相对的多元为标准。前者排斥任何未经证实的信念,声称唯有理性才可胜任这一任务;后者不相信理性,不会委身于任何特定的信念,如此只会在不同的观点之间游走。神学思考同样也会落入如此景况。

我要介绍的好书是《信故我思——神学思考方法献议》(Faith Thinking: The Dynamics of Christian Theology),该书英文原著出版于1995年,作者是苏格兰著名系统神学家哈特(Trevor Hart)。他是圣安德烈斯圣公会主任牧师,同时兼任圣安德烈斯大学神学荣誉教授,他专于系统神学、基督教传统的当代重构和神学的跨学科(尤其是哲学和文学)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关于人类想像的本性和作用。

作者的著作有《在生命境况中寻见上帝:给当代读者的旧约故事》(与包衡合著)、《盼望犹存——基督教终末论的当代意义》(与包衡合著)、以及Regarding Karl BarthBetween the Image and the Wor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等。

 

 

《信故我思——神学思考方法献议》是神学知识论的著作,本书讨论神学知识的进路及其本性。面对启蒙时代以来做神学时常见的问题,本书并不简单直接提供标准答案,反倒首先深入分析上述两种判准所引起的种种困难,之后才提出作者的第三条进路。

全书钥字是faith thinking(信仰思考)。作者确信,神学是透过信仰来理解它自身、它关注的对象,以及它在今日世界中的位置的一种尝试。这样的探寻,是信仰存在其自身无法逃避的必然结果。上帝会在不同的时代中重新呼召教会,让她为信仰提出融贯的讲述,为上帝托付她的活泼真理——基督的福音作见证。每一个人作为信仰和见证群体的一分子,都蒙上帝呼召参与神学任务。

全书分为4部,共11章,作者于第一部“信仰的复兴”(共3章)探讨信仰的确定性的问题,并缕述信仰于知识中的位置;

接着在第二部“恢复神学中的信仰”(共2章),重申“信仰寻求理解”的重要性,并厘清神学在公共领域的位置;

第三部“弄清楚圣经的意思”(共2章),表明信仰羣体怎样透过圣经去理解其所委身的信仰,并应以什么方式和态度去诠释圣经;

最后,作者于第四部“传统的转化”(共4章),带领读者一起反思信仰传统的传承、开展与整合的问题,从而描述如何做神学,并从中学习,好让读者自己在神学领域的探险中获得指引。

中译本两位译者欧力仁、邓绍光均毕业于圣安德烈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受业于哈特。欧力仁博士是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特职牧师,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著有《你的神祇,我的上帝?》、《哪位基督?何种神学?》,译有潘霍华的《耶稣的祈祷书》。

邓绍光博士则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译有潘宁博的《天国近了》、包衡的《启示录神学》、卡普托的《哲学与神学》、韦伯斯特的《圣经:一个教义式的勾画》、根顿的《如此我信》(与赵崇明合译)等书,个人著作甚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