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失踪后——看男女处理问题方式的不同(静燃)2019.09.12

静燃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9.09.12

 

有两个学生不见了!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半路落跑

事情是这样的:夏令营结束后,学生阿梅邀请我们几位讲员去她家做客。阿梅家坐落在海拔三千多米的美丽大草原上。我、林弟兄和从大洋彼岸来的丽莎,还有几个夏令营的学生,欣然前往。

那日,我们在县城吃完晚饭,回到阿梅家的时候,发现竟然少了两个男生,小扎和小奇!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能跑哪儿去呢?难道遇到什么意外了?

千百个念头在我脑海里翻腾!我责备着自己的大意,问:“他们人呢?是从什么时候起不见的?”

“我明明看着他们上了出租车!就跟在我们后面啊!”林弟兄道。

“他们是上了车,可是不一会就下去了。”阿梅终于开了口。

“他们怎么能不经过我们同意就下车?他们是想要跑哪儿去玩吗?”在焦急和担心中,我请林弟兄赶紧打电话联系他们,然后问表情有些怪怪的阿梅。阿梅和这两个男生坐的是同一辆出租,只有她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好像……好像要去买酒喝。”阿梅吞吞吐吐地说:“他们说不想回来……”

我胸腔里的怒火,一下涌上了脑袋。17岁的小扎出生在草原上,家境一般,以前混迹街头,喝酒、打架、闹事。不过自从信主后,他那些坏习惯改了不少。这次夏令营,他主动当了小组长,认真学习圣经,在学生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没想到,一离开夏令营,他就打回原形了!

林弟兄终于打通了电话,原来小扎和小奇回到了我们吃饭的地方。林弟兄在电话里叮嘱了几句后,就准备赶过去。

“我也去!”我决定,亲自把那两人抓回来,好好教育一番。

“还是……还是让他一个人去吧!”阿梅在一旁小声地说。林弟兄也安慰我们,让我们不要太着急。他坚持自己一个人去。

虽然我对这一安排不解,也不满,但最后还是林弟兄一人去接他们了。

 

铁青著脸

因为语言不通,美国来的丽莎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我跟她说了大致的情况,她听了之后也很生气:“青少年真是太任性了!我在美国做青少年事工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没想到小扎会这样!他在营会里,明明表现得那么渴慕主,那么渴求学习圣经!我确实很欣赏他,他对圣经的理解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我们这次旅行虽然是自发的,但也是一个团队,应该同进同退,他却带着同学私自行动!因为这次来旅游的学生中,只有他是我们主动邀请的,所以他就把这个当成了Privilege(特权),凭着我们看重他,他就这样不遵守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下次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们要好好考虑,要不要让他参加!”

丽萨的一番话也让我有些吃惊,因为她提到了一个我没考虑过的原因,但我也有些难以想像,小扎真的会忽然这样耍起城市孩子常有的任性脾气吗?

20分钟后,林弟兄带着小扎和小奇回来了。与我和丽莎铁青著脸不同,他们3个人有说有笑的。

“没事了,没事了。这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林弟兄笑着说。

看着他们轻松、愉快的样子,我几次想上去责问,都被林弟兄挡了回来。有次我开口的时候,有其他几个学生凑过来听,林弟兄高声阻止了我:“这件事情我已经处理了。不要再提了,让它过去吧!”

这下,我连林弟兄的气都生上了。丽莎也在一旁连连摇头。

等我和丽莎终于找到机会,和林弟兄单独说话,林弟兄才告诉我们,原来,小扎和小奇发现自己没钱继续旅游了。他们觉得很尴尬、很丢脸,就决定干脆不跟大家回去了,反正也没钱和大家一起继续走了。郁闷之中,两人还去买了瓶酒喝。

林弟兄说,他已经帮他俩垫上了旅费,并且让他们反省。他还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应该如何解决。因为两个男孩子不希望其他同学知道这件事,所以他用了那样的处理方式。

当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再看到小扎那故作自然的微笑,才惊觉,自己差点好心犯了大错。

 

事关尊严

看到林弟兄的处理方式,其实我的第一感觉,是他太过“嘻嘻哈哈”。后来我发现,事关男性自尊,林弟兄比我和丽莎更能感同身受。他采取了合适的处理方式。早就听说,男人需要尊重。这件事情让我看到,小扎这样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子,也如此渴望尊重。他不想让同学、老师知道他的窘况,也想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于是选择了喝酒这样自暴自弃的方式。

这不禁让我想到,当今社会用经济能力把男人分为了高、中、低几等。有多少钱,成了评判男人,甚至男人评判自己优劣的标准。很多男人在这样的压力下,选择了“宅”、“丧”及各种瘾症来纾解这种压力,例如选择在与异性混乱的关系,或是不好的影片那里去寻找男人的尊严。

林弟兄的处理方式,让我看到,在自尊心已经受到打击的情况下,那晚的小扎和小奇,需要的是同为男性的理解、安慰、接纳和提醒。而我和丽莎的批评教育、追究责任,甚至考虑以后不再邀请他们出行……都会让小扎和小奇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更大、更深的伤害。那是需要恩典的时候。等以后有机会,我也许会对小扎和小奇说,男人需要尊重,他们有“做头”的渴望,但是,不能让“尊重”成为他的偶像。如果为了获得尊重,而向人做出不适当的妥协或迎合的话,这就是掉入偶像的网罗了。就连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也不是每时每刻受人尊重。跟随耶稣的人,自然也不会一直得到世界的喜欢和尊重。

那又如何呢?是谁造了男人?是谁给了世上第一个男人照顾伊甸园的任务?只有上帝真正认识男人!正如祂对摩西所说的:“我按你的名认识你。”(《出》33:17)

只有在上帝的爱,以及圣经对男人身份和使命的启示里,男人才能面对自己的软弱,才能如使徒保罗一般一边承认“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10),一边如钢铁战士般,在诡诈的人心、艰苦的环境、复杂的民族纠纷、波云诡谲的属灵争战之中,仍然持守使命,向标杆奔跑!

 

适时退后

现代女性要承受家里家外的压力,在办公室打拼后,回家还要在厨房奋战。全职妈妈则要面对孤独和质疑自我价值等问题。面临各种压力,人容易满怀怨气。如果男人达不到她的期望,批评、指责、教育,一股脑都会爆发出来。而这些怨言中,隐含着对男性的轻蔑。不仅在社会中,在教会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女人误信的谎言》(作者:Nancy Leigh DeMoss)一书里提到:“多数女人是天生的‘修补者’,只要有什么不对劲,我们就想‘拨乱反正’。如果有人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就想改变他。”而在这个“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女人容易通过情绪来判断事情,并且快速做出反应。据研究表明,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过男人,所以女人容易在言语上伤害男人。圣经里也提到:“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21:9)可见女性言语的杀伤力。

在小扎的例子里,如果当时没有被人拦住,我和丽莎一定会去教育他们一番。就算我们知道了事情原委,我们也未必会意识到,那是“恩典”时刻。我们还是会进行教育、指正。

我也没有对林弟兄足够信任。在他说“事情已经解决,让它过去吧”时,我仍然觉得我的处理方式才是好的。后来我学习到,男子气概只能通过男性传递,我的指正会伤了小扎自尊,我的安慰也可能给他带来另一层面的压力。

在我参加“世界需要父亲”培训时,凯西‧卡斯特老师指出,6岁前的孩子,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妈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了主要作用。6岁后,孩子应当从妈妈的怀抱中脱离出来,更多地和爸爸在一起。

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妈妈退后,将爸爸推向前。比如当孩子问妈妈问题,妈妈即使知道答案,也应当将孩子引到爸爸面前,让孩子问爸爸,帮助爸爸成为家中主要的带领者。可见,女性的适时退后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培养男性时。

女人的感性、敏感,用在对的地方,可以安慰、体贴人,及时发现他人的需要。然而若用得不对,就可能是武断、打击人……

女人确实需要在神的帮助下,“里面存著长久温柔、安静的心”(《彼前》3:4),懂得什么时候上前,什么时候退后。

 

结语

男女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是因为上帝造男女不同。凯西‧卡斯特在推动“世界需要父亲”异象时,提到《路加福音》1章17节施洗约翰有三件事要做,其中一件就是“叫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在英文中,这节经文里的“父”是复数。而一个男人如果不成为敬虔的男人,是无法成为合格的父亲的。我们不仅需要婚姻内的关于父亲的培训,也要从儿童主日学,青少年团契及至单身团契,注意男女的不同,建造合神心意的“男性品格”,来抵御世界对男人形象的扭曲和摧毁。

 

作者现居成都,自由职业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