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话(35):前车之鉴(吕沛渊)

吕沛渊

本文原刊于《举目》41期

        迦克墩大公会议(451年)之后,《迦克墩信经》成为罗马帝国内教会的信仰准则。对于西部教会来说,以罗马主教利欧的《大卷》为依据的信经,当然是无可置疑的正统教义。然而在帝国东部的教会,仍处于纷争的状态。 聂斯多留派的信徒,向东迁移至边境的艾狄撒与波斯帝国;屈利罗派中的守旧分子,对于《迦克墩信经》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利欧的基督论,不过是比聂斯多留派稍 好一点。这些人士被称为“一性派”(Monophysites)。

“一性派”的抗争

       这些人认为《迦克墩信经》说主基督具有神人二性的区分,等于是主张基督具有两个实体,不啻是否认了在基督里“圣道”与“人性”的合一。虽然他们不全然赞同犹提克的“一位一性论”(被“迦克墩大会”定罪,但是仍坚持“主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后,只有一性”)。

        东方的“一性派”运动,不仅得到一些主教们的支持,更获得埃及与叙利亚北部修道团体的热烈拥护;也因此得到当地一般信徒的全力支持。所以,康士坦丁堡皇帝所面对的,不仅是教会的纷争,也是埃及与叙利亚人民的政治分派。

       举例来说,当亚历山大主教长狄奥司科(“一性派”的主将)被定罪放逐后,继任的普若提瑞(Proterius)遭到暴民抵制,必须由皇帝派兵护送上任。耶路 撒冷主教长因为签署《迦克墩信经》,而被教区民众驱逐,避难于康堡。当皇帝麦吉安于457年逝世时,亚历山大的暴民竟将主教普氏处死;“一性派”领袖们拥 立提摩太为主教。新任皇帝利奥(Leo)在东部各省召开主教会议,确定主教们都支持《迦克墩信经》与制裁提摩太之后,他才能于459年下令放逐提摩太。

       在叙利亚的安提阿, “一性派”领袖在469年趁著主教长出外不在时,另立彼得为主教长。他将“一性派”的教义放入崇拜仪式中,直到471年被除位放逐。皇帝利奥于474年离 世之后,继任皇帝郑诺(Zeno)在位不久,因宫廷政变由巴西里克(Basiliscus)篡位。他倒向“一性派”以获得民众支持,并立刻召回提摩太与彼 得,出任亚历山大与安提阿的主教长;后来且发表谕令,定罪利欧的《大卷》与“迦克墩大会”的决议。此谕令获得东部大多数主教的支持,以及民众的广大欢迎。

联合条款

       然而,康堡主教长雅凯修(Acacius)并未臣服于巴西里克的要求,他获得罗马主教以及康堡修士的支持。两年之后,巴西里克失势退位,郑诺恢复皇位。巴西 里克所施行的政策,显示出“一性派”在民间的势力浩大。郑诺复位之后,了解民情,经由雅凯修的辅佐设计,决定采取妥协和好路线。

       他在 482年发表出名的谕令“联合条款”(henoticon),其中声明“康士坦丁堡大会”与“以弗所大会”所持守的《尼西亚信经》,足以界定正统信仰;定 罪聂斯多留与犹提克;认同屈利罗的“十二定罪条款”;对于利欧的《大卷》与《迦克墩信经》的“两属性”教义避而不谈。换言之,郑诺表明容许各方对《迦克墩 信经》有不同的解释,盼望借此妥协方法达至和平共存。

       郑诺的“联合条款”获得亚历山大与安提阿主教长的签署同意,在东方教会带来暂时的和平。郑诺的继任著亚拿他司(Anastasius,491-518在位),也是萧规曹随,所以“联合条款”从482年起施行在东方,带来36年的暂时安宁。

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联合条款”并未让“一性派”完全满意,因为其中并未定罪《迦克墩信经》中的一些字句。另一方面,在罗马主教眼中,“联合条款”并未持守《迦克墩信经》为必须 坚守的正统信仰,等于是拒绝了利欧的《大卷》;后来又看见康堡主教雅凯修,擅自与“一性派”恢复交通团契。罗马主教下定决心,于484年开除雅凯修主教与 皇帝郑诺的教籍,断绝关系。

       虽然罗马主教的决定,在郑诺来说是令人遗憾的,但是西罗马帝国已经沦为蛮族统治,当务之急是获得埃及与叙利亚 的民心支持,维持东罗马帝国的大业。所以,在郑诺与亚拿他司执政其间,东西方教会的分裂共36年。在这期间,“一性派”神学家如安提阿的塞弗如 (Severus),著书立说;另外有人冒名“亚略巴古的官多尼修”(pseudo-Dionusius),以“新柏拉图主义”思想,来发展反向思考的神 秘主义,颇负盛名。

          塞弗如获得皇帝亚拿他司的信任,皇帝听从其言,发布谕令定罪《迦克墩信经》的基督论与利欧的《大卷》;皇帝还废除安提 阿主教,派任塞弗如出任此职位。但是东方教会中,仍有不少坚守《迦克墩信经》的主教与会众,在巴勒斯坦与小亚细亚,仍然上书罗马主教求助。当亚拿他司于 518年离世后,新任皇帝尤斯丁(Justin I)笃信《迦克墩信经》,立即废除塞弗如的主教职位,与罗马主教联系,愿意按照罗马主教的要求,来恢复东西方教会的关系。

       尤斯丁下令定罪 “联合条款”与支持此条款的康堡历任主教们。东方教会领袖们,大多数都同意尤斯丁的要求:接受《迦克墩信经》,然而他们坚持要以《尼西亚信经》的基督论与 屈利罗的立场来解释之。尤斯丁的政策,是要在《迦克墩信经》的基础上,来促进正统派与“一性派”的和好合一。此政策的执行,在他的继任者尤斯丁尼 (Justinian I)长期任内(527-565年)开展出来。

尤斯丁尼的努力

       尤斯丁尼的政治雄心,是从蛮族手中夺回西方,重建罗马帝国。他整军经武,终于夺回意大利与北非。因为意大利重归他的版图,罗马主教也在他统治范围之内,他就 有权要求五大主教长(罗马,康堡,亚历山大,安提阿,耶路撒冷)有合一的共同信仰,以四次大公会议(从尼西亚到迦克墩)所制订的信经,作为正统信仰的根 基。虽然皇后提尔多瓦(Theodora)赞同“一性派”的立场,常常挫其锐气,但是他仍不余遗力地推行合一的大业。

       尤斯丁尼为了安抚 “一性派”的领袖,于533年颁布谕令,以屈利罗的用词与“一性派”的标语来解释《迦克墩信经》;并且发信给罗马与康堡的主教长,说明他的基督论,带来短 暂的和解。塞弗如被接到康堡,皇后又安排支持塞弗如的人出任康堡与亚历山大的主教,看来双方可以和平共存。然而,这些措施招致罗马主教的怀疑。当罗马主教 亲访康堡时,不能接受康堡主教的“一性派”立场,立刻将之革职,另立正统派的人为主教。

       虽然皇帝尤斯丁尼有失面子,但是他当机立断,同意放逐塞弗如及其同党,又将亚历山大主教撤换为正统派人士。以此表明他捍卫《迦克墩信经》的决心。从此以后,虽然皇帝仍然尝试赢回“一性派”领袖,然而必须认同《迦克墩信经》成为必要条件。

定罪俄利根与“三章”

       到 了543年,当巴勒斯坦的修士团体中起了纷争时,上诉皇帝。他严守《迦克墩信经》,定罪俄利根的教训。在544年,尤斯丁尼为了继续安抚“一性派”,宣布 定罪“三章”(Three Chapters)——即聂氏老师提阿多,聂氏朋友衣巴斯与提尔多瑞所著,有“聂斯多留派”思想倾向的三篇作品。因为安提阿学派的衣巴斯与提尔多瑞,被 “迦克墩大会”接纳为正统信仰人士,所以尤斯丁尼措辞小心,并非定罪他们个人,乃是谴责他们的一些文章论点。

        尤斯丁尼定罪“三章”,并不 能挽回“一性派”,反而招致西方教会的抗议,许多北非,意大利,高卢的主教,认为这是间接助长“一性派”的错谬。然而,尤斯丁尼迫使当时的罗马主教韦吉立 (Vigilius)表态同意,韦氏并于548年发表公开信函,赞同皇帝的作法。韦氏此举遭到北非主教会议的谴责开除。韦氏虽遭皇帝软禁,最后于551年 鼓起勇气,不再畏惧皇帝,收回先前的同意,并开除康堡主教长与皇帝的神学顾问。

召开大公会议

      尤斯丁尼后来为要解决争端,下令在553年5月康士坦丁堡召开“第五次大公会议”,共有164位主教参加,其中约有12位是西方主教,所以,罗马主教韦氏拒 绝参加。大会通过定罪“三章”与“俄利根派”。韦氏后来被迫表态,接受此次大公会议的决议,以获得释放返回阔别七年的罗马;后来他病逝于旅途中。由于罗马 主教的赞同,北非与意大利米兰等地切断和罗马的关系。直到后来,罗马主教大贵钩力(Gregory the Great)时,才结束了西方内部的分裂,承认此次康堡会议为第五次大公会议。

       此次大公会议,可以说是“迦克墩会议”的后续,无形中继续肯定《迦克墩信经》为正统,更仔细的驳斥“三章”中误导人们的论点,以及定罪俄利根的错误思想。

结论

      “一 性派”的抗争,事关重大,因为这是论到“主基督的位格与属性”,对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从《尼西亚信经》到《迦克墩信经》,表明正统信仰教会所坚信的是: “一位格两属性”。在今日不重视教义的后现代中,读者们也许会问:坚信《迦克墩信经》的意义何在?为何不能容忍不同看法?

1. 首先要澄清的是:正统教会并非是坚持信经的字句,乃是坚持这些字句所表明的圣经基要真理。从今日的“耶和华见証人会”反对“三位一体”真理,我们晓得必须 坚持《尼西亚信经》;从“景教”入华的变质变色,我们深知必须坚信《迦克墩信经》。假若当时正统教会不坚持信经,则两千年来,纯正的福音信仰早就荡然无 存。

2. 教会历史的研究显示:人的软弱失败,教会内部的纷争分裂,政教之间的权利斗争,都是不可讳言的事实。然而我们不可忘记:主基督是历史的主宰,他叫万事互相 效力,使教会得益处;圣灵引导教会制订信经,保守教会免于异端教训的危害。先贤所信的正统教义,为何能万世永存?岂不是因为正统信仰,在根据圣经的历代信 经信条中,得以保存代代相传吗? 

3. 圣经说:“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 (《提前》3:16) “……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约贰》7);另参《约壹》4:1-3)所以凡是在“基督的位格与属性”出错的,都是 异端。例如20世纪的史怀哲,虽然是到非洲医疗传教的人道主义者,却是新派信仰,他认为主耶稣有弥赛亚意识,却失败了。另外,在德国纳粹逼迫下殉道的潘霍 华,是出名的世俗神学大师,其基督论是新派理论,却常被人捧为“门徒生活”的导师。然而,如果不是传讲圣经所启示的主基督,不论当事人生活多么敬虔或热心 宣教,岂不是害人害己徒劳无益?

4. 论到《迦克墩信经》根据圣经制订“基督的位格与属性”教义,20世纪的神学大师华斐德(B. B. Warfield)说:迦克墩的基督论,仍然是今日我们要持守的基要真理,因为迦克墩的定案,完全符合圣经,是“道成肉身”真理的必然结论,是“救赎”所 必需的,是“敬虔生活”的指标,是认识我们主基督位格的必要条件。

作者为美国西敏神学院历史与神学博士。现在北加州湾区圣经归正教会( http://www.biblerc.org/ )牧会,并在基督工人神学院兼课。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