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9.06.15
黄邓敏
前 言
对一般教会而言,除了宣道与教导,关怀事工是占据教会大部份人力、物力资源的事工。宣扬福音是教会主要的目标,其次教会需要让会众接受扎实的圣经造就,以培育出成熟、为主而活的基督徒。事实上,关怀与牧养乃是紧密结合的。
近30年来,不论海内或海外,有许多“新移民”(来自本国或外国)加入教会。教会在努力接触并欢迎他们之时,发现不少新来者,一开始未必对福音感兴趣,而是寻求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和帮助。特别是北美各地的华人教会,为了迎接来自亚洲各地的华人学子,更是努力投入人力、物力等资源,一方面协助学子们安顿下来,另一方面,也向他们传扬福音,并设法将之带进教会。
教会事工和大多数新移民造访教会的目的显然不同。教会在接触新朋友时,当明确自己的定位。即教会可以为社区做很多事,但却不是所有的事;教会更不应该成为有求必应的地方——因为教会既非是“全方位”的服务机构,亦欠缺“全方位”的资源。
教会的本质是个不完美的群体,她乃是欢迎人于此寻获福音和永生的场所,是神为人所预备的一个属灵的家,是使心灵得医治和平安的场所;教会亦是推动和影响社区彼此相爱和扶持的大家庭;教会更是神施行牧养和照管祂儿女行走在合祂心意之道路的所在。
教会最大的关注之一,应是设法让每一位进来的人认识耶稣。要使新来者认识耶稣,势必先让他们留下来。留住新人从个别关怀着手。关怀事工不容易,在于需求巨大,且针对性和程度亦不相同。更现实的问题是缺乏持续参与的同工,光凭少数牧者的探访,力量相当有限,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果效。
一般而言,教会关怀事工包括一般性关怀、危机性关怀、以及灵性关怀等三方面。
一般性关怀
这种关怀主要是针对会友、新移居者和慕道朋友等提供的关怀和照应。大多数教会都会设立一般性关怀系统,并持续执行,此事工能促进会众对教会有更深的归属感。事实上,笔者以为,建立会众对教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正是教会牧养的中心思想。
落实一般性关怀事工,不能仅靠一两位牧师或同工,教会必须动员现有的团契或小组成员来达成目标。换言之,关怀工作应提倡“人人有责”,让弟兄姊妹在别人的需要中看到自己的责任,并回应神爱人、关注人灵魂之心。笔者根据自己的牧养经验,以下分享一些做法:
- 当有新人来到教会,牧师、长老、或关怀负责的同工宜于第一时间,邀请2位就近的团契同工前往新人住处作首次探访。而后请2位同工各自再邀请1位会友前去探访该新人(建议1个礼拜后),周间配合以电话、信息等问安。
如此前后3次,即可让新人至少认识7-8位弟兄姐妹,可使他们于短时间内,熟悉教会并产生兴趣和归属感。随后,可邀请新人参加信仰栽培之类的教会活动。我们切勿小觑这3次的探访或期间的关怀。真诚和坚持的关心,能产生真实的感动和长远的效果。
- 鼓励关怀者对新来者作一对一、一家人对一家人,或者两家人对一家人的陪伴与帮助。最好是就近的信徒成为关怀者,可随时以电话、家访、或款待新来者保持联系,发现他们的需要和问题,向教会或团契寻求资源与协助。
- 团契可定期举办聚餐或联谊等活动,让会众彼此更熟悉,进而增强对教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
- 教会关怀部可以职业、兴趣等为群组,组织聚会,并将各聚会的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予以公布,以鼓励新来者结交更多基督徒朋友,解答他们对信仰或生活等方面的疑惑。
- 教会可收集如婚丧喜庆协助人力资源等,建立特定的“资源分享”群组,供会众和需要者作参考,让大家体会到温馨周到的关怀。
- 教会可预备内容广泛的福音单张、基督教书籍等,赠与新来者,并请关怀者向新来者作一两次的讲解、学习。
- 牧者每礼拜安排1至2次探访会友是有必要的。牧者可利用中餐或晚餐时间,邀约会友或一个家庭共餐、话家常,藉以增进双方的熟悉与亲密度。
- 教会可安排1年1次或两次郊游踏青等活动,让会众彼此熟悉,也利用机会发现某些肢体或家庭有特殊关怀之需求,以进一步服事。
总之,一般性关怀事工的资源需要从各个团契内部启动,同时亦需要有一个跨团契的关怀部门,作必要的支援、人员调度、以及有效的资源分配等工作,如此方能发挥“身体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其职,按身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
危机关怀
危机关怀是指会众遭遇包括重病、车祸、失窃、性侵扰、身体受伤、职业伤残、精神疾病、家人触法、酗酒、破产、失业、分居、离婚、自戕、丧偶、丧亲、家庭危机、经济危机、天灾等,教会提供的关怀与帮助。
每个教会,会众都可能会遭遇到上述困难。在面对突发性、隐藏性、有时具危害性的危机时,牧师和小组成员通常都会第一时间前往探望,并配合作陪伴、聆听、劝慰、提供交通服务、送饭食、协助照料未成年子女、处理丧事、寻求法律咨询、寻觅特殊保护场所等服事。
不容置疑,某些危机必须透过专业人员介入帮助,不宜交给缺乏专业训练和无特殊资源的一般信徒来处理。有时,教会有必要与社会资源如警察局、社会局、医院、殡仪馆等结合,建立有效档案资料,以利教牧人员尽快获得协助会友渡过难关的资讯。
此外,危机辅导大多针对个别性的需求,由于情况可能有些复杂或棘手,最好有至少两位牧者或同工携手服事。
灵性关怀
灵性关怀包含一般性和个别性关怀。通常个别性的灵性关怀针对慕道朋友。传福音乃是教会持续性的一项事工。面对多年拒绝福音、迟迟未信的“资深慕道友”,弟兄姐妹难免感到焦虑。尤其作为基督徒的配偶或家人,更有一份沉重的负担,牧者也常动员弟兄姐妹为之祷告、提供灵性关怀。
一般性的灵性关怀多表现为鼓励信徒力行每日灵修,参与各类聚会等,目标乃是鼓励信徒认识圣经,并遵行神的旨意,且不落入偏差的教义和异端信仰之中。牧者除讲解真理的道,亦须鼓励会众于日常生活中,保持殷勤读经和阅读属灵书籍等习惯。灵性操练须藉多方面的学习来培养。此外,教会亦可每半年或每年举办一次灵命成长见证会,让会众之间彼此分享、相互鞭策属灵生命的成长。
建议
只要是人,就会有问题和需要,有被关心、被爱、被重视的需求。关怀与牧养乃是密不可分的,因二者皆针对的是全人的需要。牧者不能任凭羊圈中的羊儿自生自灭,或不曾意识到会众个别性的需求与困难。
但教会不能光靠少数几位牧师或同工,来回应广大会众的需求。教会必须经常发觉具备关怀、劝化、接待、怜悯、施舍等恩赐的人才,并动员他们与牧者同心同德;此外,可提供相当的训练,来装备每一位关怀者,一起建造神的大家庭。笔者试以野人献曝之心,具体分享一些可行的建议:
- 牧师和关怀事工同工平日可作关怀羊群之言传身教的榜样,让会众感受到教会真实的爱。
- 教会提供必要的关怀者联系方式,一本经常更新的通讯录和相关资料是必要的;同时亦须重视关怀过程中的保密性。
- 教会可定期举办预防危机发生之关怀性讲座,如:改进婚姻关系、生活危机处理、心理与精神健康、增进亲子关系、促进人际关系、有效财务管理、合宜的投资与经营等。
- 利用周报或夹页,藉文字作简明关怀专题教导与辅导。
- 牧者鼓励会众之间真诚扶持和切实代祷。可藉不同的兴趣小组(如读书、音乐、工艺等),建立深厚主内的属灵情谊,兴起彼此关怀的氛围,让关怀成为大家庭的习惯和乐意做的事情。
- 发掘并储备团契内具关怀恩赐的人才,提供定期栽培关怀者的训练课程、专题讲座、读书、小组研讨等。
- 关怀同工团队可建立有效的通报系统(包括代祷事项或跟进关怀的需求,要征得被关怀者的同意)以及全教会的支持系统,并与牧师密切配合,好使需要被关怀的信徒,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 教会可利用年节或假期,举办联合性活动或庆祝会,给信徒机会彼此分享和学习。
- 教会设立“关怀信箱”或“关怀热线”,使会友本人能主动寻求关怀。
10. 教会可于特定时间(如主日崇拜或主日学之后)安排教牧同工,与有需要咨询者见面、交通、祷告,亦是实践持续关怀的好方法。
- 牧师和关怀团队要对曾接受关怀者,作定期跟进和评估,让会众在滚动式的关怀氛围中生命成长。
- 牧者和关怀同工可定期在不同团契探视,持续更新对羊群的了解,乃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关怀。
结 语
关怀与牧养宛如一枚铜板的两面,是心系羊群之牧者委身的记号。教牧人员应设法动员具关怀恩赐且灵命成熟的同工,认真培育,并将关怀牧养的理念与宣道、教导与辅导等资源紧密结合,必能达到合神心意的成果。
诚如“百年树人”的哲学,也许一时半会儿,关怀牧养未必能看出什么成效,唯藉牧者与会众全心全意的委身摆上,方能迎来累累的果实。最后,用4个词总结关怀事工的秘诀,它们是:主动、及时、坚持、无条件!
作者为前中华福音神学院专任教师,若歌教会退休师母,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北堂退休师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