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导出里外一致的孩子?(辛立)2019.06.17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2019.06.17

辛立

经文:“参孙跟他父母下亭拿去。到了亭拿的葡萄园,见有一只少壮狮子向他吼叫。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虽然手无器械,却将狮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样。他行这事并没有告诉父母。”(《士》14:5-6)

很多人读到参孙的故事,也许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参孙刚刚走出家庭,走向“世界”,就想和异族女子结婚(这是律法禁止的事)?圣经用参孙“下到亭拿”(《士》14:1)和“上来禀告父母”(《士》14:2)“一上一下”两个词,描述他的生命走向。

《士师记》接着的叙述,让人对参孙的故事更难以理解:“参孙对他父亲说:‘愿你给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悦她。’他父母却不知道这事出于耶和华,因为他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士》14:3b-4)

为什么参孙的父母“不知道这事出于耶和华”,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在婚姻这件人生大事上,参孙看到非利士女子,就喜悦她,之后,他才去征求父母的意见。他父母起初不同意,但参孙坚持,父母便跟他一起“下”到非利士人居住的亭拿去,向女方提亲。但是在去的途中,参孙却没有同行;以至于圣经写道,参孙打死了一只少壮狮子,父母竟然不在场、事后也没有被告知这事。

第二次,在娶亲的路上,参孙又没有和父母亲同行。在途中,他从被自己打死的狮子尸体内“用手取蜜,且走且吃,到了父母那里,给他父母,他们也吃了。只是没有告诉这蜜是从死狮之内取来的。”(《士》14:8-9)

参孙在出生前,天使就告诉了他的父母如何教养这个归耶和华为圣的儿子:他要一生作拿细耳人。而拿细耳人“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接近死尸。甚至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姊妹离世,也不可接触他们的尸体。”(《民》6:6-7)但参孙所行的,完全破坏了律法的规定,也使父母陷入了不洁净的尴尬处境。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孙与父母的关系之显著特点是:参孙喜欢先做决定,再告知父母;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告诉父母自己隐秘的事情。因此,这个家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父母对孩子有许多看似知道、实际却不知道的地方。

这样的亲子关系让我们反思:

第一,参孙的父母虽然按照律法规范、教育儿子,却不知培养和儿子的亲密关系最为重要。以至于在重大问题上,父母和儿子之间没有沟通;甚至婚姻的事情都是在儿子作出决定后,父母才无奈地附和。

第二,父母的教育并没有让孩子活出表里如一的完整性。所以,父母和孩子看似是“同路人”,却分别而行。参孙在做不洁净的事情时毫无顾忌,在使父母陷入不洁净的处境时,也没有任何内疚感。

第三,最重要的,参孙的父母不知道耶和华的心意会如何在参孙的身上实现。他们为参孙娶亲,也只是为了满足他的生理需求,并不明白耶和华要以“娶非利士女子”的方式,让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

从事少儿心理教育的基督徒专家有这样的观察:当父母用严格的外在宗教行为规范孩子,且这些要求又过于孩子所能承担的量度时,孩子的性格会出现双重性。一方面,孩子表面上努力做到父母的要求,以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孩子会出现孤僻,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的个性,他们常以恶作剧的方式,报复家长。一旦条件成熟,这样的逆反心态可能会以离家、交损友、同居等方式表达出来。参孙的表现,无疑就具有以上的特征。

祷告:主啊,求你给我们智慧,让我们从参孙和父母的关系中,学习如何教养我们的孩子,我们看到,参孙即使有蒙大福的出生背景,但因缺少了与神的密切关系、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便活不出从内到外的圣洁生活,生命最终出了问题。让我们教养出里外一致,敬畏你的孩子,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