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91期和官网2019.08.10
盐光
世上没有一个婴儿会在没有人照料的情况下,自己成长起来。通常做父母的,都有养育孩子的经历。婴儿一出生就要定时给他们喂奶,帮他们洗澡,时常观察他们的反应等等。在这样细心的照料下,孩子们开始翻身,学走路,学说话,渐渐可以吃干粮,玩耍,学习,独立做事……父母才逐渐开始放手,让其独立。
教会里通常称初信主的基督徒为属灵“婴儿”。即他们得救受洗之后,不但需要被喂养,还需要特别的呵护和关心。然而,在很多教会,都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不信的人来教会时,一开始,大家往往很热情:打招呼、陪他们聊天、有时还会打电话关心他们等等。一段时间后,这些人被弟兄姐妹的爱心感动,决定持续来教会听福音,听讲道;之后有一天,他们愿意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受洗,成为神家里的一分子。
可是接下来,这些刚刚出生的属灵婴儿很快就被冷落、忽略了——最初关心他们的弟兄姐妹们纷纷“移情别恋”,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慕道的朋友,如此反差,常常让这些婴儿一下子无法适应,信心逐渐低落下来。
笔者信主20多年,想以个人的经历,对如何牧养、“培伴”属灵婴儿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培”伴之陪伴:作别人生命中的“老妈妈”
一个家庭如果有哥哥姐姐的话,父母一定会让哥哥姐姐学着带弟弟妹妹,比如帮助穿衣服、照顾、分享食物、陪他们一起玩。初信的“婴儿”同样需要如此的照顾与陪伴。但是,教会常见的现象是聚餐或者聚会之后,弟兄姐妹喜欢扎堆,有些“老”基督徒只愿意跟熟悉的弟兄姐妹在一起,又说又笑,冷落初信者。而初信者通常对人、对环境还有些陌生,比较被动,因此会倍觉孤独,以至于长时间都难融入教会。
我自己的经历便是个例子。最初我喜欢去教会,是因着弟兄姐妹的关爱和付出,后来搬家,换了一个教会,但是原来关心我的姐妹一直给我打电话,不久后我就决定受洗了。
很多人对教会有好感,遇到这样的人,只要他们肯来教会聚会,无论是当司机、请吃饭、上门探访等,我们都愿意付出。可是,一旦这些被自己关心过的人信了主、受洗之后,我们常常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我们会抛下他们,立即去关心新来的、还没有认识神的人。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因此,教会每年都有很多人信主受洗,但是,我们也眼睁睁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教会。有一次,我关心过的一个姐妹给我发信息,要我为她在家庭中的挣扎祷告。那天我哭了,我发现自己实在没有爱,从来没有了解和关心过这位刚刚信主的姐妹的需要。我问自己:“这么多年你都在忙些什么?你明白神的心意吗?主喜悦你所做的吗?”
我回忆起自己属灵成长的经历。记得信主之后,虽然当时所在的教会没有初信成长班,却有一个年近70岁的老妈妈,常常对我问长问短。她鼓励我读圣经,知道我一定读不懂,就买了一本《每日读经》的灵修书籍送我;她又送我吴勇长老写的传记;并常嘱咐我要把孩子带到神的面前,“膝”下要下功夫,坚持每天为孩子祷告。
每主日见到我,她就关心我是否有祷告、读经,每次我都是支支吾吾,觉得很有压力,有时甚至怕见到她。有时她也会把我叫到她家,和我一起祷告;有时也会买一些属灵书籍借给我读……那个老妈妈对我实在很用心,我相信那时她每天都在为我祷告。
感谢神的恩典和怜悯,感动那个老妈妈带领我走过了“婴儿期”。如果不是当年她如此耐心、细心的陪伴、照顾,今天的我会怎样呢?难以想象。因此,我也盼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老妈妈”。
二、“培”伴之喂养:食物不宜太硬,要易于消化
对属灵婴儿,不仅要普通的陪伴——花时间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培”伴——栽培和伴随。
栽培有两个方面:言传和身教。我们先来看话语的喂养。
婴儿需要吃奶,因为奶适宜吸收和消化。同理,初信“婴儿”也要“喂奶”。教会可以为初信“婴儿”设立适合他们的查经班或主日学。考虑到他们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对圣经的讲解要浅显易懂,不宜以极其深奥的解经方式,灌输大堆神学知识。否则,食物无法咬得动,嚼得烂,并进入到胃肠消化;反而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无法健康成长,甚至有时会长成头大身子小的“畸形儿”。
考虑到是照料属灵“婴儿”,所以对牧者或教会同工有不一般的要求。
首先,对一般学校老师来说,备好课,照本宣科就可以,然后就走人。学生有问题可以来找老师,而老师不会主动去找学生。然而,圣经老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背景、年龄以及吸收的能力。否则在教导神的话语时,就无法“对症下药”,弟兄姐妹会不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其次,做教导的,不可高高在上,只单单地讲授,让人听到的是一堆知识或者大道理,对老师的认识只有学问的一面,却看不到他们实际生活中的另一面。做教导的也要有爱人、牧养人的负担,当然,这并非是指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关心,可以考虑在课堂外给予初信者更多的关怀。
常听到有人引用这段圣经:“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3:6-7)。这经文讲的没错,一个人信主之后的成长,的确是神的工作。但是不可断章取义误解这段经文。神同样强调对初信婴儿给予细心的照料是必要的。
哪有一棵树苗不需要精心培育,就能茁壮成长?哪有一个婴儿不需要父母精心呵护,自己就能发育得很好?种子撒了,施肥浇灌了,发芽了,之后岂非还需要细心照看?幼芽很脆弱,容易被虫子吃掉,被风吹断,被水淹掉……圣经上也说,撒但像吼叫的狮子,到处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参《彼前》5:8)
耶稣在世上为我们留下了作教师很好的榜样。在祂3年多的传道中,祂常常将各样通俗易懂的比喻,讲解给跟随祂的人,并解释给他们听。祂通过人们常见的盐和光,吩咐门徒在世上作盐作光;祂用一个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告诉人们怎样才叫“爱人如己”;祂用小孩子比喻什么叫谦卑;祂用撒种子的比喻,讲解听道的不同反应;祂讲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告诉世人天父的爱;祂举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的例子,让门徒明白神喜悦人怎样地祷告……
三、“培”伴之身教:生活当有见证
对于一个属灵婴儿,来自带领者的“培伴”不单要言传,也要身教。正如父母不但要定时喂养孩子、教导他们,更需要给他们作榜样。婴儿既脆弱又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一个婴孩从小未被呵护、关照,或常常活在父母整日吵架的环境中,他们长大后心里也很容易不健全。
再者,婴儿的成长,常常靠的是“模仿”。初信基督徒很容易被一些言行举止随便的老基督徒绊倒,因为他们的信心稚嫩,对神的认识也有限,有时经不起试探,无法做到只定睛仰望神而不去看人。
多年前,我曾听唐佑之牧师讲到老基督徒对初信基督徒的影响问题。他说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教会讲道,结束之后,有一个弟兄找他问了一个问题。那个弟兄刚刚信主不久,心里非常火热,希望参加教会的各项聚会,包括祷告会。
他去问一个“老”基督徒是否应该来参加教会的祷告会。“老”基督徒很认真地回答说:“基督徒当然要参加教会的祷告会了!”所以,祷告会的那天,那个初信的弟兄满腔热忱地按时来教会,却发现只有牧师一个人,其他基督徒都没有来。更让他失望的是,劝他来的弟兄竟然也没有来。
如果我们把福音传给了别人,以至于这个人信了主,但在很多聚会中看不到我们的踪影,在服事上也看不到我们的参与,这个初信基督徒对我们所讲的,怎会不困惑呢?我们所讲的神真的有那么好吗?如果真有那么好,为何从我们身上,他们看不到所信的神呢?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上,为何与不信的人没有分别呢?
在教会中,常听到很多人说一句话:“不要看人,要眼睛盯着耶稣”。这句话对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初信基督徒来说,他们怎么可能不看人,不以“大人”为他们的榜样呢?神的爱若不常常是借着弟兄姐妹表现出来,人怎么感觉得到呢?
圣经说,“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一》4:20)耶稣也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太》18:5-6)
所以,对初信婴儿说“你们不要看我,眼目要盯着神”这样的话,还是谨慎一些为好。或许神正要借着你这“老”基督徒的属灵榜样、生命见证,包括生命里真实的挣扎与得胜,来帮助这些“婴孩”们逐渐成长,认识神,经历神。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属灵婴儿期的“培”伴者是谁?你愿意成为别人婴儿期的“培”伴者吗?
作者现居美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