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考试的关键一题(吕保罗)2019.12.22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2019.12.22

吕保罗

经文:“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约》21:15-17)

《约翰福音》21章记载了一段彼得与耶稣的对话,在加利利海边。这是个美丽的故事,这故事总结了彼得过去的人生,也展开了彼得生命的新页,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反复思想。

旧地重游,旧梦重温

加利利是门徒与耶稣的家乡,耶稣在此游行传道,行过许多神迹。好几位门徒在此以捕鱼为业,也在这里蒙耶稣呼召。

耶稣复活后,门徒依约来到加利利,当时门徒见到熟悉的海与渔船,就起了旧梦重温的念头,7个门徒到船上开始打渔。

没想到辛苦了整个晚上,没有打着什么。疲惫困窘之余,天已微亮,黎明来临。岸边出现了耶稣,祂指点门徒在船右边下网,于是捕获了153条大鱼。

整夜辛苦却一无所获,彼得也许有过几次经历。但是得着指点就拉起满船鱼甚至无处可容,那样的神迹彼得只经验过一次,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当时彼得嚎啕大哭对耶稣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心思细腻的约翰认出岸边的是耶稣,个性冲动的彼得不由分说跃入水中,向着耶稣游去。他也许会想起那个暴风雨之夜,看到耶稣由远方履海而来,他也跳入水中在水上行走,没想到一转眼看到风雨波浪,他就沉下。海水灌入口鼻中,极度惊惶害怕的彼得,尽力呼喊出最简短的经典祷告:“主啊,救我!”(参《太》14:30)

当然,面对耶稣时,彼得心里还有个过不去的坎,就是在最后晚餐时,他信誓旦旦宣誓效忠耶稣,肝胆涂地在所不辞。可没过几个小时,他就三次不认主!在撕心裂肺的痛哭后,是三天的灵性黑夜。

重建手术,三次问答

等到耶稣复活的消息由抹大拉马利亚传来,彼得虽然见了空坟墓,又与众门徒见过复活的耶稣。他心中总有个心结,他的三次不认主是罪?是伤?还是软弱?这个破口,需要面对耶稣来缝合伤口,赦免罪恶,坚固软弱。许多人相信这三次的问话,就是彼得生命重建的一场手术。

爱主,超越一切

耶稣首先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这是耶稣重申作门徒的资格条件:“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 

耶稣对彼得要求爱的承诺。彼得之所以跌倒软弱,是因为他虽然愿意舍命,但事实证明,他内心深处最爱的还是自己。

对许多人来说,爱自己与看得见的亲人是天经地义的,爱看不见的神,爱时空遥远的耶稣,太抽象了,这样的委身之爱,怎能办得到?

然而,是耶稣先爱彼得,祂所要求的,只是爱的回应。如果不能爱主胜过其他,彼得的生命最后会失落。因为世间各种爱的对象都是有限的,所以他的爱会失落,至终会带来极大的痛苦与空虚。

唯有对神的爱,是对爱的源头的回应,会产生源源不断、恒久而不止息的爱。这样爱的循环,是真正的恩典与福气,让我们能够爱神,也能够爱人。

爱主,人生使命

彼得从一名加利利海的打渔专业户,变成游走四方传道、得人如鱼的渔夫,是极大的改变。彼得一定深深记得耶稣对他呼召时,所给的应许:“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可》1:17)彼得担负传福音引人归主的责任。所以后来《使徒行传》中记载彼得布道,就有三、五千人信主(参《徒》2:41,4:4)。

但是在这段海边清晨的对话中,耶稣先后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牧养是危险中的保护、带领走正路;喂养是供应生活与灵性的需要。从此彼得毕生以牧者为自己的身分,在《彼得前书》5章1-4节中,彼得以老牧者的身分,鼓励其他牧者担负牧养与喂养的责任。

耶稣与彼得的对话,像是按牧的考试,或是教会寻牧的面谈对话。

可是如果这是考试或者面谈,这样的内容有点奇怪。一般按牧或寻牧,会问神学思想,牧养理念,恩赐性格,服事经历等问题,以及会问是否会查经讲道,关怀辅导,治理推动教会与事工。

在彼得生命的低谷与转折点、人生使命由渔夫变牧人的关头,耶稣没有教导牧人的责任与装备,却连问三次:“你爱我吗?”

原来事奉上最重要的不是学识装备或经验,却是爱主的心!这是耶稣所重视的。

爱主,终生不渝

有人以这段对话所用“爱”一字的希腊文来挖掘:耶稣前两次用了神的爱Agape,彼得都用兄弟之爱Phileo回答,耶稣第三次改以兄弟之爱Phileo相问,似乎耶稣对彼得降低要求,以致彼得难过。但因这两个字在约翰的著作里会交替出现,并没有严格分别,所以此说法并没有共识。

但是彼得被问到第三次时,的确是难过了,他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

圣经里面的爱,最核心的是三一神里面的爱(参《约》3:35、5:20),然后是神对人的爱(参《约》3:16,《弗》3:18),再来是人对神的爱(参《太》22:37),以及人对人的爱(参《约》13:34-35)。

出于无限永恒神的爱,一定是完全的,而有限软弱人的爱,必然不可能完全。神对人的爱的要求,是完全呢?还是不需要完全?

我猜想彼得的忧愁,就是看到这种不对等,基督对人的爱长阔高深,人对神的爱软弱失败,立志要爱却爱不出来,人的爱总是不完全。

存著这个总是不够,总是达不到主标准的忧愁心态,这个对话结束了。

塑造门徒,最后一课

画家作画时会面临一个问题:要怎样画最后一笔,这个作品才算完成?作家写作,建筑师设计,雕塑家刻画,音乐家作曲……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就好像学生需要经过考试,才能入学。入学后每学期都有大小测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等等,到了学业完成时,还要经过毕业考试,才能毕业。

我相信这个对话,是耶稣在世时,塑造彼得的最后的一课!

彼得有正确的答案吗?他对主的爱完全了吗?

虽然他毕生尽心尽力尽性尽意爱主,他还没有完全,但是耶稣要离开了,祂让这个问题一直跟着彼得,作为他终生的作业。耶稣也赐下圣灵,帮助他一生学习爱主更深的功课。

犹太人拉比喜欢讨论一些想象的信仰问题。其中之一是:末日审判时,神会问人什么问题?他们相信这个问题一定简单明确,绝不会冗长复杂,能够一针见血的把人一生是非对错显明出来。经过讨论后,他们认为神会问的问题是:什么是你一生中该做却没有做,不该做却做了的事?

然而这个答案只显明人外表的行为,并没有探索人的内心深处。所以我想象中对信徒最后审判的问题,就是: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神的爱带来赦免医治与称义,人对神的爱使我们长大成熟,成义并成圣。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感谢你不放弃彼得,以及所有软弱跌倒的信徒。感谢你用你的爱寻找他们,教导他们来爱你与爱人。但愿我们靠你的恩典,一生用尽心尽力尽性尽意的爱,回应你长阔高深、恒久忍耐的爱。愿一切荣耀都归给你。奉你的圣名祷告祈求,阿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