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属灵经验(陈济民)

陈济民

本文原刊于《举目》35期

       在上(34)期我们谈到亲近神时,曾经说过:“亲近神是到他的施恩座前,朝见那创造天地并救罪人 的主宰!在他的面前,我们敬拜,听他说话,求他施恩,也享受他的恩典,然后将他的旨意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当然包括意志、思想和情感。因此,亲近 神的人是有主观的感受的。

        谈到亲近神,不能不谈经历。可是,由于这课题相当大,而且是经常困扰基督徒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另文处理。

一、旧约圣徒的经验

        谈到旧约圣徒亲近神的经验,《诗篇》是最好的线索。在《诗篇》51篇,大卫就指出一个悔改归向神的人,会享受救恩之乐(《诗》51:12),而他在32篇则形容自己不认罪的时候,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诗》32:3)。

        同样,在《诗篇》中,我们一再看到一个人到圣殿中与神见面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果效。当人心怀不平而进入神的圣所时,他会得到另一种人生观,心理也就得到平衡 (《诗》73篇,特别是15-17,21-22,27-28节)。当人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向神求告的时候,他会脱离不满和埋怨,转为感恩(例如:《诗》 22,69篇)。

        诗人说:“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46:2-3) 这是因为在上帝的圣城中,“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诗》46:11)《诗篇》16:11更是正面地感谢神:“在你面前有 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在旧约时代,一个人敬拜神,可以是个人的默想或敬拜,但是,集体的敬拜有时是相当热闹的。关于这 一点,旧约圣经中最著名的事蹟,恐怕是大卫迎接约柜进耶路撒冷时“极力跳舞”(《撒下》6:14),而《诗篇》其实也要圣徒使用各种乐器,包括“用大响的 钹”赞美神(《诗》150:5)。

        然而,圣经在这方面有几个重要的提醒。

        第一,一个人感受到平安与满足,并不表示他与上 帝一定非常亲近。这是因为我们的罪性常使我们欺骗自己。在先知书中,以西结和耶利米特别警告以色列人,当他们拜偶像犯罪的时候,虽然一再告诉自己:“这是 耶和华的殿”,但这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耶》7:4,6:13-14,23:17;《结》13:8-10)。

        第二,我们没有感觉到神的同在,并不表示上帝就不在。在雅各的生平中,他曾在伯特利惊讶地发现:原来神在这里(《创》28:16)!在这种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信心的眼睛,也就是以信心接受神的恩典。

        第三,与神同在就有神的平安,但并不表示信徒一生都是生活在情感的高峰,更不表示一生都没有问题。当诗人在46篇说不怕的时候,当时耶路撒冷事实上正被外邦人所围困;当诗人在16篇感谢神的时候,他事实上正受到死亡的威胁!

         第四,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地方遇到神,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摩西与以利亚同样到了西乃山,却有不同的体验:摩西在西乃山时,上帝是在雷轰火焰中显现,这是一个 替以色列人申冤和施行拯救的时候(《出》19:16-25);当以利亚回到西乃山的时候,上帝却是以微小的声音向他说话,要他知道神还要继续忍耐,藉以利 沙向以色列人说话,却同时在当代的政治环境中,安排不同的人执行他的旨意(《王上》19:1-18)。

        换言之,敬拜独一真神的人必定有属灵的经验,而且有时可以有相当激情的表现,但是,属灵经验必需是敬拜独一真神产生的结果。同时,主观的经验可能因人因时而异,更是不能代替落实的敬虔生活。

二、主耶稣的预言

        新约又如何谈论基督徒的生活经历呢?主耶稣上十字架以前,在《约翰福音》14至17章的“小楼谈话”中,曾到谈到门徒在他死后的生活,有两个要点。

        首先,一个人生活在死亡的威胁下,就是生活在魔鬼的权势之下(《约》14:30)。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生活的特征就是恐惧和焦虑(《约》14:1,27 下),并且恨主耶稣和属他的人(《约》15:18-19)。但是,主耶稣的学生在这种仇恨的环境下,却因信而有一种“平安……不像世人所赐的”(《约》 14:27),他们也会因主耶稣的同在得到一种“没有人能夺去的”喜乐(16:22)。

         这是因为耶稣虽然在十字架上死了,却仍然会与信徒同在,而且在世界上行事,使信徒超越死亡(《约》14:19)。因此,在困境下,信徒遵守主的命令彼此相爱,像主耶稣一样,看到死亡的来临,却说:“这世 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参《约》14:30-31),没有恐惧和 焦虑,而是体验更深的喜乐,有勇气迎向死亡,向死亡挑战!

        第二,主耶稣的同在又是怎样一回事呢?在《约翰福音》14章,主耶稣说圣灵的同在就是他的同在(《约》14:16-24)。在15章,他讲到葡萄树的比喻:主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他住在我们里面,我们也住在他里面,这是我们熟悉的经文(《约》15:1-11)。

        信徒与主耶稣的关系是生命的连结。当主耶稣为门徒祷告时,他也求神使他们合而为一(《约》17:22),而这种合一是:“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约》17:26)。因此,主耶稣谈到生命的关系时,跟着就要门徒听从他的命令,彼此相爱(《约》15:12)。

         与主合而为一的人必定是听从上帝而在生活中流露出爱心的人。由于圣灵不是物质,而爱心更是上帝生命的流露,在某个意义中,我们可以说,信徒与主耶稣的合一是一种神秘的属灵经验。但是,这种合一并不是说我们与神混而为一,更不是说我们变成上帝。

         换言之,根据主耶稣的教导,他的死为信徒带来了平安、喜乐和生命,也让他们得到圣灵,活出属神的爱。这不是理论,而是可以具体地在信徒的生活中体验的。旧约圣徒的生活经验在新约时代更丰满地实现了。

三、保罗书信的教导

        谈到新约信徒的属灵经验,我们不能忽视保罗的教导。从保罗所写的书信,我们不仅看到主耶稣所应许的救恩在信徒身上应验了,也可以更仔细地看到一些特殊的属灵经验在信徒经历中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我们要谈的是方言。谈到方言,明显的是:保罗确实是认为方言是圣灵恩赐之一(《林前》12:10、28-30),而且保罗甚至提到一种可能性──虽然 他并没有说真的有人做得到,就是信徒“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林前》13:1)。保罗更是明说一个人用方言祷告的时候,是:“用灵祷告”,也就 是没有用悟性,连祷告者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林前》14:14)。

        因此,不管方言本身是否一种人间的语言,对说话者本身以及在场的一些人而言,说方言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也是超自然的属灵经验。保罗自己说他也会讲方言(《林前》14:18),而且肯定它的价值,认为这是:“在心灵里……讲说各样的奥祕”。

        在保罗的教导中,恩赐是主耶稣胜过死亡以后赐给信徒的战利品(《弗》4:6-8),所以能讲方言绝对是好的。但是,做为一种属灵的经验,保罗的看法却相当独 特,因为保罗认为所有的基督徒都可能会说方言,但不认为所有基督徒都必须讲方言。他们都有可能讲方言,是因为这本是圣灵的恩赐,也就是神的恩典,信徒并不 需具备任何先天的条件;但是做为恩赐之一,它却不是所有基督徒都会得着,而是凭上帝和圣灵的定夺(《林前》12:7-11,28-30)。

        换言之,在方言的现象中,我们看到有一些信徒会体验到某种明显的超自然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信徒都需要有这种经验。更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13章明言,一个信徒有可能会说方言,却可能没有信徒必备的爱。也就是说,一个人会说方言,并不表示这个人就是亲近神,属灵的人。这种看法对我们而言是有 点难懂,但却是保罗的教导。

        第二,我们要谈的是保罗乐园的经验。有几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 这也明显是一种神祕的经验。保罗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也就是三层天),听见隐祕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但并不知道实际上他是“在身内”,或“在身外”(《林后》12:4,参看第2节)。

        2. 这不是保罗经常有的经验,而是一件14年前的事(《林后》12:2)。

        3. 这件事本身是好的,是主的恩典,保罗觉得可以夸口(《林后》12:5上)。但是,它也有危险性,就是会过于自高(《林后》12:7)。这是人罪性的严重,人看为高超的属灵经验并不保証一个人不犯罪!

        4. 更重要的是,保罗认为,做为主的仆人, 最要紧的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显出与主同死同复活(《林后》12:9-10)。哥林多信徒根据一个传道者是否看过异象,而将他们排列名次,保罗深深不以为然。

        三层天的属灵经验虽好,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耶稣基督的形象更是重要,不能以属灵的经验取代。由于耶稣基督的救赎消除了人与神之间的障碍,因此信徒在今世可以享 受属天的福分,得到属灵的恩赐,有些人甚至可以有三层天的经验;但恩赐因人而异,也不是每个基督徒都会有三层天的经历。神对每个基督徒共同的要求,是活出 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样式。

结语

        做为基督徒,有三一真神的同在,在生活中经历神的救恩,所以必定会有属灵的经验,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神祕的经验,有时甚至有相当激情的表现。但是,属灵经验必需是敬拜独一真神和相信主耶稣而产生的结果。

        在圣经中,属灵的经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平安、喜乐和爱心是每一位基督徒必需经历的。但另一些,如圣灵恩赐和异象等,则因人因时而异。要紧的是,主观的经验不能代替落实的敬虔生活。

        读盖恩夫人《馨香的没药》,听到罗伦斯每天与神同行,看到宋尚节布道会中带领许多人信主;或是某人有医病恩赐,另有一位听到神说话,我们要为这些人感谢主。同时也应谨记,我们要效法的,不是这些人的经历和成就,而是像他们一样在生活中经历那死而复活的主所带来丰盛的救恩!

作者曾任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现住美国洛杉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