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灵恩赐与圣灵工作(下)(余达心)

余达心

(续上期)

本文原刊于《举目》31期
福音派所需要的反省

           面对着这样广阔而丰富的圣灵观,现代福音派必须谦卑地反省,我们有否保持着这样的传统?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我们或许看到自己的缺乏。事实上,改教运动到了 第三代,本来充满活力的福音信仰,在后改教时期因着不停的神学争论,变成了极度客观、理性、抽离现实和僵化不堪的信仰条文,并加以经院式的思维系统诠释。

          美国改革宗神学家赫舍林克(John Hesselink)在阐述加尔文充满属灵感、而又亲切非常的圣灵论之后慨叹地说:“问题是宗教改革后的教会是否觉察并忠于加尔文所开展的这般宏大的圣灵 神学?可惜的是,大体上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在17世纪,一方面是经院正统主义,另一方面是敬虔主义,对加尔文合乎中道的有关圣灵工作的神学,造成了创伤 性的打击。”(注24)

          教会的生命力耗尽于神学争论的同时,信仰的表达更被规范于抽象、枯燥并与生活绝缘的神学论述中。圣灵也成了挂在唇 边的信条,失去了转化生命的内在动力。当基督教正统主义遇上随后的启蒙运动思潮,僵化的信仰体系更溃不成军。理性主义挟著科学主义的威势,对任何超自然的 叙事抱着质疑以至否定的态度,圣灵的工作不单被视为玄妙神秘,更有怪力乱神之嫌。

          18、19世纪后,福音信仰神学一方面要对抗自由主义稀 释信仰的威胁,一方面要在形形色色的圣经批判学术论述中,建立学术公信,以力保圣经的权威;另一方面又要回应科学实証主义的真理验証要求,以及后现代浮移 无定的真理观,确立客观真理,确立神的话语的客观真实性。如何回应后现代极度自我主义而将真理私有化的潮流,如何使福音在当今世界被确认为“大公真理” (public truth)(注25),都是福音信仰神学当前最大的关注,并且不能稍有松懈。

          在福音信仰的教会看来,灵恩运动将客观的福音真理私人化(privatize),正是教会自乱阵脚的内患。在这样的情势下,福音派的神学及属灵取向,很容易步入正统主义(orthodoxy)思辩的壁垒,变得抽象、理性以致缺乏生命经历的真实感。

          在 神学系统的建构中,福音派诚然不会忘记圣灵应有的位置,也不忘提醒其在信徒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福音派对缺乏客观依据而依主观经历确认的信仰诠述,是有 相当保留的。同时,在专注表述福音真理的客观性与大公性(经得起公开的理性思辩的考验)中,圣灵工作的奥秘如何表述亦是一大难题。无怪乎当巴特提出圣灵倾 注在人的生命中,使基督所启示的客观真理成为主观事实(the outpouring of the Holy Spirit as the subjective reality of revelation),使圣经中人的文字成为上帝的道(human words become the Word of God)(注26),不少福音派的神学家便批评他,认为他有主观主义之嫌。

          我们不妨反躬自问,圣灵在现代福音派的神学中 到底有何位置?圣灵大抵是在讨论圣经权威或无误的时候,出现得最多。圣灵往往成了神学知识论的一项原则性的法则(Formal Principle),其功能只在保住圣经作为真理的客观标准或依据。这标准一经确立,圣灵便隐退到背景去,等待下一次神学争论时再度被抬出来。我们的 “话语神学”是否成了窒碍圣灵彰显的建构?(注27)

          福音派是否往往将“神的道”化成“经卷文字”,将信仰生活化成查经、听道、布道的活 动,将牧养事奉化成释经、讲道、教义讲解?不错,福音派常以守住“圣灵与神的话语紧密相连”的原则为傲,但圣灵在话语的事奉(ministry of the Word)中到底有什么实质的位置?福音派释经学者在释经时有否将圣灵的光照计算在他们研究、默想、解开圣经的活动上?

          同时,圣 灵如何内住于信徒的生命中,光照、引领、保守、警醒、赦免、洁净他,给他能力过得胜的生活,赐他恩典叫他结出圣灵的果子,并叫他有勇气见証基督?这一切对 路德或加尔文来说,是救恩具体实现的核心,是关乎生死的,而绝不是挂在口边的一项信仰宣认。他们非常强调圣灵内住的成圣经历。但对于现代的福音派,成圣已 成为一失传的教义;生命的内在性也甚少提及。我们对圣灵的经历是否显得苍白?Larry Christenson说得好:“宣认圣灵的位格与迎接祂或被祂的临在所充满的经验是连结在一起的。正因祂是有位格的主体,祂必须被迎接。我们不能假设一 个人赞同了正确的教义便自动得到圣灵满有影响的临在。一个人可以相信有关圣灵的教义,而从没有经历祂的临在与祂的能力。”(注28)

          被誉 为美国本土最重要的哲学家,并美国大复兴的领袖爱德华兹,为福音派传统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抱着开放的态度,具创意地去发掘我们传统中已有、但被忽略的 信仰;他更结合严谨的神学思辨和向圣灵不可理解的奥秘抱完全开放的态度;他强调客观真理,却坚持必须有真实的圣灵内住的经历。

          他提醒我 们,信心绝不可被约化为一种接受启示的理解活动(an act of understanding)。信心固然是知识,但却是一种充满著爱的知识,是“爱慕神真理的知识”(loving knowledge of God’s truth)。这种知识需要思想与心灵结合为一个整体,完全地投入。我们的理性在寻求认识上帝时,被祂的爱感动,并同时被爱祂之情所灌注。因此,信心的行 动是一种“心灵的感觉”(the sense of the heart)。

           他说:“当然,心灵的感觉,尝到神真实的滋味,不是靠理性思 维,假若理性思维只是狭窄地被理解为逻辑推理。心灵的感觉在本质上并非关乎纯客观事物真相的判断,其中判断的主体抽离地作一个旁观者以推断客体。一个人 ‘有心灵感觉’,乃因他亲切地与客体联合,以一种敬爱的态度与之相交。”(注29)

           当人认识上帝的真理时,他不单见到真理之光,他更是被 圣灵灌注。“真圣徒得赐神的灵住在他们里面,祂以此作为永远的居所:在里面影响他们的心,作为新生命的原理,或作为他们生活和行动的超自然泉源。”(注 30)对爱德华兹来说,一个人若有更新的生命,他必定会因圣灵内住而与神契合,他不单感到神的实在,也感到祂在自己生命中产生的果效的实在。

           成圣的事实不是一种神学概念,而是一种实在的经历。爱德华兹称之为“感觉得到的知识”(sensible knowledge);它不单是一种直觉的确信(intuited conviction),它更是一种“视觉”(sight),将抽象的真理化成与感觉分不开的“真实意念”(actual ideas)。(注31)一个对圣灵没有经历的人是一个没有真生命的人。灵恩派强调圣灵临在的真实是福音派信徒应自省的。

           强调经历,相信不少福音派信徒都觉得问题不大。他们比较难接受的是灵恩派对神蹟奇事的推崇。然而,否定神蹟奇事乃神的大能的彰显,并在今日仍然彰显,他们在神学上不是完全没有困难的。

           圣经常以神蹟奇事来显出神的能力和祂绝对的自主自由,并对人的关切。我们有什么神学理据去否定今日神可以在祂的圣民中行神蹟奇事?我们常听到的解释是加尔文也曾用的,就是神蹟奇事随使徒时代的过去而消失。但这理据成立吗?

          值得注意的是,加尔文只是强调,某一些恩赐(例如方言)因教会需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一些特别的恩赐便出现而显为重要;如今教会既已被建立,这些恩赐亦因完 成任务而消失。但加尔文继续指出,一些恩赐隐没了,另一些以前未显的恩赐却涌现出来。恩赐不是绝对的、恒在的。加尔文认为前所未显的恩赐可以在以后的时代 因圣灵的决定而显现,这一点非常精彩。

           或许最值得反省的是福音派的救赎观、成圣观是否太内向而个人化,因而缺乏天国视野(kingdom perspective)?同时在教会观方面是否缺乏末世观照(eschatological vision),以致教会缺乏一种历史的动向感?缺乏天国视野可使人内向,专注于个人内在生命的重建。这样的属灵导向叫人很容易忽略一重要的事实,就是 “国度冲突”(kingdom conflict)的问题。

          个人生命的主权一定牵涉撒但的权势与上帝国度的冲突。“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 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争战。”战场不单在我们的内心,而是全面的,从身体、灵魂、家庭、伦理、政治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上帝的国度要在 这些生活环节彰显时,我们便会遇到攻击。对上帝的大能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我们不单陷自己的生命于危险中,更陷上帝的国度于危险中。福音派的神学工作者 以及牧者是否对上帝的大能、圣灵的大能有这样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是值得深思的。

灵恩派所需要的反省

          假若说福音派执住改教神学的一端,将圣灵“封存”于“话语”之内,并将圣灵的大能完全限于引领信徒明白真理,那么灵恩派便可以说是执于另一端,就是以“圣灵的恩赐”至上的角度,去理解圣灵的临在与祂大能的真实。灵恩派在改教神学的亮光下或许有三方面是值得反省的。

          一、 如路德所认为的,上帝一切的丰富都在基督里显明了出来。基督所说的话,使徒见証的记录,以及一切指向基督的启示,都是圣灵所说的话语。圣灵使“神的话语” 透过先知、耶稣及使徒,成为人的话语。我们可以说,向人说出“神的话语”是圣灵首要的工作,而神要向人所说的话,都以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所成就的救恩为中 心、为依归。神所必要说的,都在圣经中说了出来。因此,圣灵在圣经中说出了全备的启示;凡关乎救恩的启示,人需要知道的已在圣经之内。

          在这基础上,圣灵所需要做的就是引领人一步一步地进入圣经所揭示的奥秘。圣灵既不会背乎自己在圣经中所说的,也不会踰越神定意向人所作的启示。因此,圣灵作 为“保惠师”的工作,与神在圣经中所说的话是一致的。亦因如此,要了解、辨认圣灵的工作,我们不可离开圣经。而圣经也为圣灵的工作、恩赐与大能作见証。我 们也要按圣经所见証的,相信圣灵的工作、恩赐与大能。因不自觉的理性、科学的世界观而导致企图将圣经所见証的解释掉,是错误的。

          然而,因 “得胜主义”的驱使而夸大或随意宣称圣灵的神蹟奇事,让自己陷于偏离圣经的见証的危险,也同样是错误的。灵恩派一些人的宣称与行动,会使人怀疑他们是否一 如Muntzer等的“圣灵派”一样,将自己圣灵的经历置于圣经之上,而这是圣灵自己绝对不会做的。圣灵只会在人心中不断印証圣经所启示的客观真理。圣灵 在人里面引发主观的信仰经历,所引发的是对客观的启示真理的认信、体悟和顺服。脱离了客观的启示真理,就是脱离了圣灵的工作。福音派恒常所强调的这一点, 是非常值得灵恩派的弟兄姊妹深思的。

          二、圣灵的大能是灵恩运动非常独特的经历,也是它动力的所在。但什么是圣灵的大能?路德提醒我们,圣灵的大能与基督的受苦和复活所彰显的大能是不能分割、二而为一的。说到“得胜”,神最大的胜利乃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展现的爱以及全然的顺服。

           从基督的受死我们可以看到,无所不能的神与撒但决战,将它彻底打败,祂所展示的不是撒但熟识并切慕的那种强势能力,而是刚好与之背道而驰的另一种能力,就是舍己的爱的能力。这能力是撒但没有办法明白,也是它最需要明白的,更是它最缺乏的。

          神若要跟撒但一般见识以权能势力与它对阵,神早就可以用绝对的优势把撒但完全击败。但神没有这样做,祂选择了世人唾弃之路。神以自限、对权势的舍弃,去战胜撒但的自显以及对权势的拥抱,以基督的谦卑、舍己、倒空,去揭示撒但骄妄的虚空。

          基督的受苦原来可以散发出毁灭罪恶权势的能力,基督徒也因此要以受苦作为兵器。保罗劝勉信徒以为主忍受苦难为荣耀(《弗》3:13),他们所蒙的恩,不单是 得到基督,更是得到为祂受苦的权利(《腓》1:29);而他自己生命最高的目标是“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 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腓》3:10-11)。惟有复活的大能是保罗锐意追求的。而吊诡的是,这大能竟与受苦分不开。缺乏了这样的透视而谈大能,很容易 将大能平面化,将神的大能降格。

           灵恩派某一些人给人的印象恐怕正有这样的缺乏。亲身经历了圣灵更新而对灵恩运动抱肯定态度的英国神学家史 麦尔(Tom Smail),便不讳言灵恩运动确有这样的不足。他说:“……我们需要承认五旬宗神学,就像其它传统的神学一样,有其不足及限制。在我看来,其中主要的 是,五旬宗神学的基本结构使我们难于看到,使人更新和充满能力的圣灵工作,其实与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复活这福音的中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缺失不是 单单叫福音的不同方面出现不平衡,更是许多实际的夸大与歪曲的根源。当下更新运动的某些人正受着这样的威胁。”(注32)

          史麦尔将五旬节的更新典模(pentecostal model of renewal),与他称之为被杀羔羊的更新典模(paschal model of renewal),作了一个对比:

           “五旬节典模将神在新约的活动看做两个紧接的阶段,首先在耶稣,然后在圣灵;基督徒入道也分两个阶段……我们首先归向基督,在十字架下被赦免,然后受圣灵的 洗,并开始以方言或其它圣灵恩赐以彰显祂的能力……如此一来,十字架的福音很容易被视为一种普通程度(O Level)的基督教信仰,是进到高级程度(A Level)的灵恩经历所需要经过的一个初阶。这样最大的危险是灵恩经历可以成为独立自主的领域,在那里我们可以毋须问,我们的经验和期望如何与被钉的基 督吻合。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别人的见証所激励,我们很容易以为自己活在超自然能力的世界之内,从得胜被引领到另一得胜,而在加略山上受苦的那位却被抛 在脑后,起码不再担当主要的角色。”(注33)

          反过来,被杀羔羊典模却以“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作为神对待我们的救赎中心;神藉圣灵在我 们里头所作的一切都是由基督的受苦和复活而出,并且一切都必须与之吻合。我们所见的不是两个圆圈──一以十字架为中心,一以圣灵为中心──而是一个圆圈, 以被钉和复活的主作中心。圣父赐下圣灵是将圣灵赐给这被钉和复活的主,由祂将圣灵赐给祂的门徒,首先作为受苦的灵,然后才作为祂能力的灵。”(注34)

          只谈圣灵的大能,而忘记这大能的圣灵要彰显的,正是那隐藏自己的大能、放下本属于自己的荣耀而为罪人受苦的基督,这样的圣灵观是一种割裂的圣灵观。

           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相信圣灵可以在我们当中行神蹟奇事;问题乃在,在深信圣灵大能的前提下,我们如何看待苦难?苦难在基督徒成圣的生活中是否仍有位置?我们应否仍积极地寻求在实际生活中体悟基督所受的苦?神若要以超自然的权能压倒性地打败撒但,基督便毋须受苦了。

          史麦尔说得好:“我们常常听人谈到权能布道、权能医治以及与罪恶势力权能对峙,我们需要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对于那些有眼睛去看的,今日确有祂医治和释放 大能的确据……但令我担心的是,我们若不留心,就会在这里让关乎神大能的错误观念偷偷潜了进来……给人一种印象以为我们相信神对付罪恶是以猛烈的超自然威 力去立时压碎它。”(注35)

           于此,路德的十架神学便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方面,我绝不怀疑注重圣灵恩赐的弟兄姊妹,也非常重视信徒内在生命的更新,因为对他们来说,圣灵能力的彰显乃由于圣灵的充满,而圣灵充满必然会相应地引致圣洁的生活。问题在于圣灵的工作与圣灵的恩赐的本末次序,孰轻孰重,以致信徒须将焦点放在哪里。

          福音信仰的传统,深信圣灵的工作是恒常的,是信徒“作成得救功夫”的必要部分,是他们得基业的凭据,更是神改变生命的大能的彰显。这因此是首要的,是信徒必 须切慕追求的。至于圣灵恩赐是神按自己的心意分给各人的礼物。这些恩赐对于建立教会固然重要,却不是成全救恩的必要部分。恩赐具有使命功能的性质,是神应 许并亲自使用的,因此不能忽视。然而它们绝不能取代圣灵的工作。因此,一个人可以有圣灵在他生命中不间断地工作,结出圣灵的果子,他虽未有灵恩派看为标志 性的恩赐(例如方言、医病、赶鬼),也可说是得了圣灵的充满。

           我们当然不能想像一个人可以被圣灵充满、任圣灵在他生命中工作、结出了圣灵的果子而竟可以没有圣灵的恩赐。问题在于,圣灵恩赐的彰显是否限于灵恩派所专注的瞩目恩赐,抑或一如加尔文所认为,圣灵的恩赐是多元而众多的、是不受我们既定的目录所限的。

           灵恩派会不会因过分强调外显和超乎平常的恩赐,反而忽略了圣灵可以大大使用却又不显眼的其它恩赐?(注36)无论如何,将焦点过于集中在神蹟奇事,可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重要、却不是首要的事情上。这可能是灵恩派的弟兄姊妹需要留意的。

  结语
以上所论不是用各打50大板的方式,以达四平八稳的中间立场。不!假若真的要立于中间的立场,那我便宁愿站于费依(Gordon Fee)所谓的“极端的中间”(radical middle)。他以此来描述保罗的立埸。所谓“极端的中间”乃指满有张力的中间立埸。保罗的立埸是一种两面兼备(both-and)的立埸。他一方面呼 吁我们冷静、谨慎、中肯如实地理解和讲论圣灵;而另一方面却又要我们向那位随己意行事的圣灵全然开放,敢于经历圣灵大能的彰显。

          我最深的盼望是我们两大阵营的人能放下成见,为教会以及个人的复兴彼此学习,彼此丰富。而我写这文章乃发自深感自己不足而写。假若这篇文章真的能引发谦卑坦诚勇敢的对话,那我便非常满足了。

注:
24. 参John Hesselink,同上,页380。
25. 1992年,由纽碧坚主教(Bishop Leslie Newbigin)在英国打比郡召开的神学及宣教会议,会议的中心乃“福音作为大公真理”(the Gospel as Public Truth)。
26. 参Karl Barth,Church Dogmatics, 1/I, 页513-535。
27. 在五零年代初,纽碧坚主教批评福音派(Protestantism)的教会观,他称之为“话语教会观”(Ecclesiology of the Word)。这样的教会观视话语的宣讲是基督生命最重要的表达,把圣灵伏在话语之下,因而将活泼的属灵生命经历和充满能力的生活见証,约化为聆听话语的宣 讲。他同样地批评天主教的“圣礼教会观”(Ecclesiology of the Sacrament),把圣灵置于掌握圣礼的圣品人员手中,以致圣灵被层层的教会行政架构所窒息。他呼吁两大传统谦卑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因而开放地向灵恩 派学习,让灵恩派注重圣灵活动的教会观,补足他们的欠缺。参Leslie Newbigin, The Household of God, London: SCM Press, 1953.
28. Larry Christenson, The Charismatic Renewal Among Lutherans, Minneapolis: Bethany Fellowship, 1976, 页35。
29. Jonathan Edwards, “A Divine and Natural Light,”引自Conrad Cherry, The Theology of Jonathan Edward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0, 页22。
30. Edwards, “Treatise on Religious Affections,” 引自Cherry, 同上,页28。
31. 参Harold P. Simonson, Jonathan Edwards-Theologians of the Heart, Macon, GA: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1982, 页69。
32. Tom Smail et al, Charismatic Renewal-The Search for a Theology, London: SPCK, 1993, 页54。
33. 同上,页57。
34. 同上,页60。
35. 同上,页61。
36. 在《出埃及记》31章中神称祂以祂的灵充满比撒列,要他做的不过是金、银、铜器的巧工。

作者现任香港中国神学院院长。
编按:本文原刊于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第三十三期(2002.7)。经作者删节后允让本刊刊发。

2 responses to “圣灵恩赐与圣灵工作(下)(余达心)”

  1. […] 黄子嘉,《圣灵的洗和充满》,《举目》31期,http://behold.oc.org/?p=4937。 […]

  2. sarah Avatar
    sarah

    能够请作者写一个abstract, 再强调一下核心结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