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观的更新──纪念我的老师纳许博士(李洪军)

李洪军

本文原刊于《举目》29期

           纳许(Ronald H. Nash)博士是我在神学院时的教授。他在《生命的终极问题》(Life’s Ultimate Questions)一书的开头,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大约五十多年前,在加州洛杉矶有一个臭名昭著的黑帮首领米奇.寇汉(Mickey Cohen)。此人在葛培理(Billy Graham)博士的一次洛杉矶布道会上,突然宣告自己愿意接受耶稣。此举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然而几个月后,人们发现寇汉的生活完全没有改变,继续从他的黑帮生涯。在一次谈话中,寇汉清楚地表示,他从来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他解释说,既然有基督徒体育明星、基督徒政治家和基督徒商人,他想做一 个基督徒黑帮领袖。

          纳许博士用这样一个例子,引出了人们对世界观的思考,也使我这颗理工科出身的榆木脑袋,开始对哲学和神学产生了兴趣。今以此文,纪念这位给我启蒙的神学老师(他已于2006年三月间辞世)。

          寇汉的例子也许比较极端,然而持像寇汉这样心态的人,在基督徒中并非罕见。有相当一部分基督徒,他们得救以后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和得救以前没有什么明显 的变化。然而这些人,还心安理得地认为这很正常。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作一个基督徒不仅仅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而是生命的更新,正如保罗在《林后》 5:17节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一个新造的人……”

          导致基督徒生活不正常的因素很多,这里我们只从世界观的角度,看看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世界观是什么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命和信仰等重大问题的一些最基本观点,它如同戴在人眼睛上的一付隐形眼镜,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我们所观察和思考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是透过它完成的。因此,对于同样真实的事件,不同的人,透过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却是无法理解、匪夷所思的。因此从一个错误的世界观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和从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所得出的结论发生冲突。

          世界观和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人以为,基督教信仰只在乎信,而不具备什么思想性内容;基督教神学只不过是一些零散教义的堆积。其实这是对基督教信仰不正 确的理解。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不仅仅存在于无神的自然主义者之中,也存在于许多基督徒思想中。实际上,基督教信仰不仅仅只是信,同时也是一套关乎神─人─ 宇宙的完整思想体系,也就是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生命的改变首先是内在思想体系的转变,是世界观的更新。这正是《罗马书》12:2节 所说的“心意更新而变化”

           世界观和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一个人的世界观告诉他什么是“真”;在所有他看为真的事情上,他的伦理观告诉他什么是“善”;在所有他认为善的事情上,他的价值观告诉他什么是“美”;他所认为美的事,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向和日常活动的优先次序。因此,一个人日常生活的表现,是他内在世界观最好的表达。Open in new window

世界观的元素

           纳许博士认为世界观至少包含五个基本组成部分:(1) 神观(God),(2) 终极存在观(Metaphysics),(3) 知识观(Epistemology),(4) 伦理观(Ethics),和(5) 人观(Anthropology)。(注1)我们将从这些基本观念中,看看它们对基督徒生活和生命的影响。

          (1) 神观。神观是世界观里最关键的内容。神观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神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怎样的存在?根据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回答,人们的信仰可以分成无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神论,独一神论等。

          基督徒相信的是独一的,自有永有的,而且是有位格的神。然而,如果人只相信这位独一真神的存在,却对祂的属性、旨意和作为一无所知,人就不能认识到这位神与 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是信仰和生活脱节的关键因素之一。布易士(James Boice)博士在他的《全权之神》(The Sovereign God)一书中写道:

           “今天,我们缺乏刚强的教会,也没有很多刚强的信徒。追根究底是因为信徒极度缺乏健全的属灵知识……他们忘了神是 谁,及祂对信靠祂之人的应许。你若问一般基督徒对神的看法,除了听到可期待的答案之余,你会发现他的神是个感情变迁不定的小神。祂有心拯救世界,却无能为 力;祂想阻止邪恶,却又力不从心……这样的神绝非圣经中的神。”(注2)

           可见,对神的正确认识,对基督徒信仰的建立是何等地重要。难怪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为祂的门徒向父神祷告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2) 终极存在观。终极存在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宇宙的存在和特性,以及神与世界的关系。这一观念对人们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因为它使人把真实从虚幻中分别出来,也将永恒和暂时区别开来。          

          基督徒相信,和眼前这些千变万化的可见物质现象相比,神永恒、不可见的国度更真实、更有意义。基督徒如果没有正确的永恒观念,而把全部精力用在暂时的眼前利 益上,就会被世上的荣华富贵所缠扰,而不愿花时间和精力预备承受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正如牛津大学教授鲁益士(C. S Lewis)在他的《荣耀的重量》(The Weight of Glory)一书所写的:

           “我们都是缺心少肺的人,在无限的喜乐面前,被酒色或野心所迷惑。就像一个无知的顽童,因无法想像假日海滨的品味,而宁愿在陋巷里玩泥巴一样。我们太容易被满足了。”(注3)

          是的,如果我们能从表面现象的迷惑中走出来,认识到神国度的真实,明白“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怎么能会对属灵的事不热心呢?

         (3) 知识观。 知识观主要涉及人类知识的来源和途径,以及认知的程度。这是近代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人们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分成几大类:理性主义认为,人依靠理性,最终就 能揭示终极真理;经验主义者认为,真理必须通过感官获得;然而对基督徒影响最大的,是休谟(Hume)和康德(Kant)的不可知论思想。 RTS(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学院教授傅兰姆(John Frame)博士,在他的《关于认识神的教义》(The Doctrine of the Knowledge of God)一书中写道:

          “关于知识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个时代。休谟(Hume)和康德(Kant)所提出的基本问题,使得现代哲学家们(包括科学家,神学家,艺 术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被我们能知道什么,和我们怎么知道,这类问题紧紧抓住。平信徒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被以下话题主导著:我怎么知道圣经说 的是真的?我怎么知道自己得救了?我如何知道神在我生活中的旨意?……”(注4)

          人们在“是否可知”和“如何知道”这类的问题上捉摸不定,严重地影响了基督徒对神的知识的追求和了解。

           基督教信仰认为,人类一切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神自己的启示──普遍启示或特殊启示。前者是透过神的创造──自然界,后者是透过神所说的话──圣经。因此,无论 人信不信神,他都无可推诿地拥有对神或多或少的知识。因着我们对神的认识来自神自己的启示,而不是出于我们的猜测和推演,这使得我们对神的认识成为可能, 但同时又为我们所能知道的范围,划定了界线。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神启示出来的事情上认识祂,但我们却无法得知在祂启示之外的任何奥秘。因此,保罗 在为歌罗西教会祷告时祈求说:“……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渐渐的多知道神;”(《西》1:9-10)

           (4) 伦理观。伦理观所涉及的内容,集中反映在判断善恶的标准上。这个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它的来源是哪里?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标准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善恶标准。

          基督徒相信人类的道德标准是绝对的,它只能来自一个有绝对位格的全能创造者。傅兰姆在《卫道学概论》(Apologetics to the Glory of God)里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观的)绝对的准则就是神的旨意。”(注5)

           然而在这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的时代,人们不再接受神的旨意为绝对的道德标准。自由主义和相对主义流行于世。汤玛斯(Cal Thomas)在《美国伦理的死亡》(The Death of Ethics in America)一书中引用霍沃生(Richard Halverson)牧师的话说:“抛弃绝对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将不可逆转地导致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完全失丧。”(注6)

           因此,在道德观念普遍沦丧的社会环境中,基督徒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刚刚得救的基督徒,如果不经历世界观的更新,可怕的还不是他会继续犯罪,更可怕的是他活在罪中,却未能意识到那是犯罪。

          (5)人观。 人的本质、来源和结局,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信念。自然主义者认为,人不过是物种进化的产 物。从这个观念出发,去寻找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完全是一种虚妄。因此希腊自然主义哲学家,例如在《使徒行传》17:18节与保罗辩论的以彼古罗 (Epicurean)和斯多亚(Stoic)门派等,把人生的目的完全建立在短暂的过程当中,把追求物质或精神上的享受,定为人生在世的最终目的,因 此,一切知识、伦理,甚至宗教,都是围绕这一目的服务的。

世界观的更新

           基督教信仰认为人是按照神自己的形象被造的,神造人的目的决定了人生活的意义,就是为著神国度的荣耀。然而亚当堕落,使得人偏离了这一目标而走向死亡。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为的是把人拯救出来,重新回到神起初造人的旨意当中──进入神荣耀的国度,得享永恒的生命。

           然而,随着人文主义的泛滥,人们在不自觉中,逐渐把以神和祂的国度为根本的福音信仰,淡化成以个人性救赎为根本的世俗性人本信仰。在这种救赎论的影响下,人 们首先考虑的,也往往是仅仅考虑的,是个人得救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信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委身教会、参与服事,似乎是额外的要求。然而当国度的 概念被淡化以后,教会又何尝有意义呢?

          因此,更新我们的世界观,使我们的思想重新回到圣经的教导里,认识到人不仅仅是被神所造,也是为神 所造,从而建立以神为本的正确救赎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人才能在喜乐中以神的国度为念,并通过委身教会,来成全神对个体性的救赎。正如奥古斯丁 在《忏悔录》(Confessions)里所写的:

          “神啊!你搅动我的心,使我以赞美你为乐,因为你为了你自己的缘故创造了我,我的心永远狂躁不已,直到在你里面得享安息……”(注7)

          我们看到世界观的每一个基本构成部分,都和人的生活与信仰有很大关系。在我们信主以前,我们的世界观早已在这个堕落的世界,被罪所扭曲。那时,我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弗》2:2-3)。

          如今,我们靠着神的恩典,因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得以从罪恶死亡中被拯救出来。保罗接着在4:21-24节说:“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在脱去旧人和穿上新人这一过程中,心志的改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葛尼斯(Os Guinness)在《一生的圣召》(The Call)一书中写道:
“只有明白自己被造的特殊目的,以及蒙召奔赴的目标时,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回应造物主的呼召是生存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存在意义的最终源头。”(注8)
          心志的改换就是世界观的转变,是透过圣灵的帮助,把我们被罪扭曲的世界观转变成真实的世界观。在这个真实的世界观里,我们会因认识这位独一的真神而被祂的爱 所感动;我们会因羡慕神永恒国度的真实而被祂的荣耀所吸引;我们会因明白神永恒旨意的奥秘而向祂所设立的教会委身;我们会因知道神绝对公义的标准而远离罪 恶;我们会因认清自己被造的目的而努力过一个得胜的生活。这才是一个新人所当具备的心志。          有了这样的心志,我们才能明白,从身分上说,我 们是全时间作基督门徒的;而从职分上说,神按照祂自己的旨意,把一些人呼召出来成为全职传道人,而把更多的人安置在不同岗位上,在科技、政治、文化、家 庭……等每一个社会层面,成为基督的见証,一同完成福音使命。因此,我们可以改换不同的职分,然而,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和基督门徒这一不变的身分相称。

注:
1. Ronald H. Nash,“Life’s Ultimate Questions”,pp 15-17.
2. James Boice,《全权之神》(刘逾瀚译,美国更新传道会),第10-11页。
3. C. S. Lewis, “The Wright of Glory”, p 26.
4. John Frame, “The Doctrine of the Knowledge of God”, p. 2
5. John Frame,《卫道学概论》(廖和美译,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第123页。
6. Cal Thomas, “The Death of Ethics in America”, pp 33-34
7. Augustine, “Confession”, Book One, 1.1.1
8. Os Guinness,《一生的圣召》(林以舜译,校园书房出版社),第14页

作者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师,现居佛罗里达州。

附:“世界观”参考书目 (吴鲲生提供)
1. 寇尔森,《世界观的故事》,台北:校园,2006
Charles Colson, How Now Shall We Live? Tyndale, 2004
2. 那荣诺(即本文中的纳许博士),《思潮中的争辩》,香港:天道书楼,1995
Ronald H. Nash, Worldviews in Conflict, Zondervan, 1992
3. 陈庆真,《世界观的交锋》,美国:海外校园,2002
4. 史普罗,《基督徒的人生观》,台北:橄榄基金会,1992
R.C. Sproul, Lifeviews, Fleming H. Revell, 1986
5. 雅各色尼,《别有洞天—–基督徒与现代思潮之比较》,香港:种籽出版社,1999
James W. Sire, The Universe Next Door, IVP(USA), 1976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