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吹去灰尘,重阅圣书——读《圣经好好吃》(书癫)2022.01.1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2.01.19

书癫

 

A弟兄认为圣经充满了属天的智慧,是人生和生活的指南针,他喜欢从中寻找各种指引,以帮助自己活得更加讨神的喜悦。如,人要相信上帝、跟随耶稣,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又如,他根据《箴言》知道不能轻易给人作保,这样帮助他避开了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为此,他心存感恩。

B弟兄相信圣经是正确教义的来源,离开了圣经的根基,正统教义就成为了无根之木,为了帮助自己的信仰稳固,并且能够分辨和抵挡各种异端邪说,他非常勤奋地阅读经文,并且从其中归纳出各种各样的正统教义,他知道《约翰福音》第一章和耶稣的神性有关,他也知道《加拉太书》和因信称义的教义有莫大的关系。

与B弟兄不同,C姊妹认为,与其将圣经视为教义书,不如将其类比成上帝写给人类的情书,内容常常叫人感动不已,甚至泪流满面。所以她每次读经都非常期待有不一样的感动,希望上帝给自己一些新的亮光……

诚然,圣经充满了属天的智慧,能够帮助读者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圣经也是信仰教义的根基,基督徒需要透过一遍遍地阅读经文,来匡正和校准自己的教义系统;圣经也类似于一封情书,其中充满了上帝对人类的深情厚谊,甚至超过男女之爱。只不过,依据毕德生在《圣经好好吃》中的看法,以上观点都不够全面,因为圣经的启示,是要引导我们进入上帝的世界,并且帮助我们活出上帝的形象。

《圣经好好吃》的第一部分指出,基督徒在读经的时候,有时候会陷入“非位格化”的危机之中。非位格化就是忘记圣经是一位有位格的神所赐下来的启示。

我们在阅读一封信的时候,不单单只是和信件中的文字打交道,更是在和写信人进行个人化的、人与人之间位格化的交流。同样的,当我们在阅读圣经的时候,也不单单只是在对文字与资讯进行解码,而是与赐下经卷的上帝进行沟通。

如果我们在读经的时候,仅仅是为了获得指引,或者只是为了生命得到鼓舞,那么从根本而言,这种行动都是非位格化的——是为了自我服务。

圣经是三位一体上帝的启示,即自我揭示。因此,无论读者是否有个体性的经验,都不影响启示本身;不管读者是不是以一种非位格化的态度来阅读圣经,也都不影响经文作为启示的本质。

但是,当读者采用非位格化的态度读经时,却会影响圣灵的“光照”——在圣灵的工作下,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启示的内容。多数情况下,圣经经文的含义是唯一的,但是其应用可以是多样的;光照不会产生新的含义,只是把正确的意义呈现出来。非位格化的读经,将成为光照的拦阻,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信徒,他对所有经文的理解都是以“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作为切入点的,虽说这种理解角度不算有错,却极大地掩盖了经文本身的丰富性,以致拦阻圣灵在自己生命中的光照和更新工作。

如同毕德生所说的,圣经是一个超故事,一个丰富、庞大、无所不包故事。这个故事邀请我们进入具体的场景之中,它充满了各种情节、关系、位格、具体而直接的互动,而非将我们化约为一个符号或类别。

当我们进入圣经所展示的故事时,我们就不是在自己的故事中见到上帝,而是将我们的故事置身在上帝的故事之中,是我们进入上帝的故事中。这个故事的创作者和设定者都是上帝,不是我们。因此在其中并非事事都叫我们感到舒服或顺心,可生命的改变就在此种处境之中发生。

 

在第二部分中,毕德生教读者以祷读法来读经。祷读法分为4个步骤:阅读、默想、祷告、默观(活出经文)。

1)读经,不是将自己的意思强加在经文之上,而是让经文自己说话,并让经文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2)默想,不是创作,而是反刍、沉思,进入上帝用圣经所描绘的世界之中,自在地与圣经中的人物交流沟通。3)祷告是非常关系化的行动,为了更好帮助我们在祷告之中关注与上帝的关系,毕德生建议用上帝的经文向上帝说话。4)默观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活出经文。这是神圣却不脱离现实,以放下自我跟随耶稣来回应上帝的启示,在地上过顺服上帝的生活方式。

这4个步骤不一定是线性的,更多的时候可以是以螺旋的方式不断重复出现。

祷读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抗我们作为罪人的自我操控感。

就人堕落的本质而言,我们都不喜欢处在被动之中。我们喜欢自我掌控,只要出现意外,如疾病、天灾、失业、车祸等,我们就会极其焦虑,拼命把事情往回扳,希望事情能够一切照旧。可是,祷读法就是要带领大家进入一个广阔无边、非由自我掌控的世界。对我们而言,那个世界是陌生的,但更加真实的。

记得我初信之时,常陷入以教义理解经文的危险之中:丰富、有血有肉的经文,往往被我理解成为抽象、干瘪的教义,就如同鲜美、汁水丰润的牛排被脱水成为一块牛肉干一样。虽然说各有各的特色,但始终缺少了诗人所说的“饱尝了骨髓肥油”的满足感。直到后来在不情不愿之中,被迫学习一种新的研经法,才彻底学会让经文做导游,引领自己进入经文的丰富之处。

 

在第三部分中,毕德生认为今天的读者需要充当翻译者的角色,想办法让经文和在今天的生活连接在一起。

基督徒有时候会表面上高举圣经,但在实质上却将经文视为陈词滥调;或是因为圣经译本的表达方式,而与日常语言之间出现了理解的鸿沟。因此,读经之人需要清除附在文本之上的层层“灰尘”,让文本再次鲜活地表达出来。

C.S.路易士曾经指出,“绅士“这个词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如实地表达它原来的含义了。”“绅士这个词一旦被灵性化、纯净化,脱离了它原来粗俗的、客观的含义,指的几乎就是说话者喜欢的人,所以,绅士现在变成了一个无用之词……假如有谁(比如说,在历史著作中)想要在过去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他就必须作一番解释,因为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发生改变,无法再表达它过去的意思。”(注1)

显然,各种词汇在文化变迁中,含义会慢慢被改变,以至于与起初原有之意相去甚远。圣经译本的词汇也同样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因信称义”的“因”,在和合本翻译之时,“因”有着“借由、借着”的含义,但是对于现在通用的含义而言,“因”主要含义是“因为”,如果不跨过这种鸿沟,可能我们会对圣经有所误解,或者将圣经视为没有实用价值,只能束之高阁作为观赏用的古董。

就此而言,使用一个准确而新的圣经译本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帮助读者更方便地翻译和筑桥,而不是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就算因为在公共崇拜之中,大家更加习惯使用“权威译本”,至少在私下研读之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新的译本。

 

基督徒被称为圣书的子民,因为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源自于上帝的启示,上帝亲自引导我们进入他的世界,让我们活出他子民的风范。当然,上帝的话语有时叫我们欣喜,有时也叫我们坐立难安,经文带领着我们进入上帝的真实之中,而这种真实并非为要满足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而是要改变、打破、更新、建立我们的生命。

让我们吹去覆蓋在圣经上的灰尘,用祷读的方式再次“吃”这部伟大的经典吧。

注:

  1. C.S.路易斯,《返璞归真》,汪咏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1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