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心靈的校園——《海外校園》創刊詞(1992年11月1日)

蘇文峰  

編註:1992年11月,《海外校園》雜誌創刊,至今已30年。當時是基於何種情懷出版這份刊物呢?

身為海外中國知識份子,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些迫切的關懷。我們關懷個人的學業前途;我們關懷下一代的樂利幸福;我們關懷海外華人的奮鬥拼搏;我們更關懷祖國的生死榮辱。這些關懷,是因我們共有一份使命感,要探索三個最終極的問題:我從那裡來?我置身何處?我往那裡去?

 

我從那裡來?──

我們來自華夏中國。我們見聞了鴉片戰爭以來此起彼落的運動、主義、制度、學說。無論我們屬老中青任何一代,只因我們個人的遭遇都和國家休戚與共,因此我們也同嚐了追尋、希望、幻滅、徘徊的苦澀。但是我們卻相信苦難後的堅韌、徬徨後的豁明,原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寫照。帶著這種有實底的盼望,我們是一群有古今、有悲歡的中國人。

 

我置身何處?──

我們置身海外,寄居在北美、歐洲、亞洲、澳紐。我們是全球12億華人中極少數的幸運者。我們身處自由的天空可以任意遨翔,我們瀕臨浩瀚的學海可以隨意汲取。我們親眼見識了奠基於信仰源頭的進步科技和民主運作,我們也目睹背離上帝的後現代社會如何解體。我們是一群需要慎思明辨的海外華人。

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同在異鄉為異客的拼搏者。我們都經歷了在海外求學、求職、求生存的艱辛。有人仆倒,有人奮起;有人漂泊,有人已尋到心靈的家鄉。我們是一群需要同舟共濟的海外遊子。

《海外校園》創刊號封面

 

我往那裡去?──

我們正走向世界,世界正走向中國。我們已成為“地球村”的一員,與各國各民彼此串聯。當整個地球正在重建政治、經濟、環境、價值的新秩序時,我們看出中國在尋求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有一項更重要的追尋絕不容忽略,就是心靈的再造更新。歷史的規律已經證實,人不能楸著自己的頭髮,使自己離開地面。只有來自造物主的天啟,人有限的理性和意志始能與那無限的智慧聯結,中國的文化和民族性才可能脫胎換骨,我們才會走向愛的新眼界和能力的新境界。

我們期盼上帝的真光照透我們心靈的深層結構,重建人和造物主的正常關係。當中國人與上帝的位置重新調整後,人與己、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正常秩序才可能建立。我們必須是一群有真理規範的建設者。

基於這樣的體認,我們出版這份屬於海外中國學生學者的《海外校園》雜誌。我們是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及海外各地的基督徒知識份子。我們都曾經在追尋理想的漫漫長路中、在關鍵的時刻,做過人生最重要的一項抉擇──改變以人為中心的自我,承認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主權。

從那時刻起,上帝不再是一個研究探討的“觀念”,而是一個可以建立關係的“實體”。悟道的喜樂、生命的轉變、信仰的肯定,成為我們的新經歷。因此我們秉持這個共同的信念出版這份刊物──信望愛的福音是當代中國人的唯一盼望,生命的更新是一切改革的根基。

我們期盼在上帝的恩情和聖經的化育下,藉這份刊物介紹合乎中國民情現況的價值觀、人生觀、倫理觀、婚姻觀、科技觀,並將這些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也願藉這份刊物與誠心慕道的朋友在“信仰廣場”中間問答對話。我們更願意見證個人從懷疑到信仰、從追尋到尋見的“心靈之旅”。

我們歡迎一切具有使命感的中西讀者、作者共同參予本刊的出版。我們渴求言之有物、真誠親切的作品;我們需要鞭辟入裡、坦率具體的建議;我們期盼同心合意、集思廣益的支持。

但願這份刊物的創辦,能使海外所有中國知識份子的智慧整合起來,成為這時代良知的聲音和真理的見證。

 

此文原刊於《海外校園》創刊號,原文鏈接http://ocfuyin.org/oc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