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腻,谈恋爱(陈世贤)2022.06.20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2.06.20

陈世贤

今年复活节,是我跟妻子的结婚周年。

晚上,我们一起重温婚礼录影,心中对上帝充满感恩。回顾过往,我觉得有一事对我们的关系有极大帮助,那就是两人的每周读书分享时光。

认识妻子是我在神学院进修时。毕业后我们分别去了不同的教会作传道人,之后才从原本的“没有特别的好感”进入开始考虑是否交往。我们求问上帝,也咨询神学院老师的意见。老师们鼓励我们先不急着约会,而是每周一次读书分享,以此了解彼此,再做决定。

我跟妻子都不是特别爱看书的人(至少不会把读书当嗜好),但为了更多了解对方,我们遵从了老师的建议。没想到,之后两年中,书一本接一本地读,读书分享更串联了我们整段“寻求”(上帝旨意)、交往、备婚、婚后的时光。

忙碌生活中的精心时刻

读书分享的方式很简单:先约定一个时段,专门留给对方。对我们来说,周日晚上是最理想的时间。

地点,我们选了咖啡厅,安静悠闲,但有旁人在附近。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对话的品质;二来,能防止我们太快陷入浪漫的两人情调中,糢糊了读书会的目的——好好对话、认识彼此。

每次,我们各自先读完的书中1-2个章节,然后一起讨论:可以谈收获,也可以提出看不懂的地方。有些书本身已经提供了讨论的题目,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分享完成后,一起作个祷告结束。

令人惊喜的读书分享

两人读书分享有非常多的好处:

1. 加深两人关系

首先,加深两人的关系。我们平时都非常忙碌,一周中常常就只有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见面。暑假教会活动多时,我们甚至整整一个月都见不到。不过,因为有持续的读书分享,我们对对方以及自己,认识都愈来愈深。

2.更深了解彼此

在《四种爱》中,鲁益师(C. S. Lewis)用“肩并肩”形容朋友之间,用“面对面”形容恋人关系。然而,我的弱点是:纵然我与人面对面了,我还是不太知道如何认识对方,也不善于表达自我。幸而,许多好书会抛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远超过我个人的深度,凭我自己是想不到、问不出的。

例如,谈到金钱:对方对金钱的观念是什么?有没有储蓄的习惯?是否有负债?若有,对方对负债的态度是什么?对对方来说,哪些事是值得花钱的?哪些事是能省则省的?这些观念,跟我有何异同?

关于人生目标:对方是否觉得,自己的一生有某种使命?这会如何影响对方的生涯安排和选择?

至于人际关系:对方在人际关系中,是否反复重复某种冲突模式?这模式是否也正在我们的关系中循环发生?若有,两人能否愈来愈妥善沟通处理,还是冲突一次比一次更激烈?

许多这类问题,是我们两人平常不会问的,现在却被书本引导而讨论。我们因而更深了解彼此。

3. 大师在身边相助

读书分享有助于关系中的人生命成长。我身边没有任何心理学大师给我提供咨询,我也没钱找人咨商。然而通过阅读,我仿佛得到了许多有信仰深度,且兼有敏锐心理洞察力的大师相助(而且还是免费的),生命因而成长。

例如,过去当我认为对方不够体贴我的需求时,我会愤怒;愤怒时,我既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又不想放弃这段关系。于是我就生闷气,偷偷期待对方发现她的理亏(我认为的)、发现我生气了,因此主动来关怀我,最好道歉……

如果对方没有这样做,我会更感挫折、更为愤怒。最后,变成我要求对方承担我两倍的情绪!人家何苦呢?幸好,通过读书,我明白:作为成年人,我有责任说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别人没有义务去揣测,进而服侍我。我不该期待对方能读空气!

随着我放下错误期待,学习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后,我俩的关系也进步了。

4. 参与和预防

读书分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方可以参与我改变的整个过程。我们甚至可以讨论:若她发现我又犯了老毛病,她可以怎样提醒我、帮助我进步。

读书分享也实践了“预防胜过治疗”。分享中,会讨论到他人的冲突,是我们还没遇到的冲突,这就让我们打了预防针,将来出问题时,双方就知道怎么依照书的建议解决问题了。
例如,我们从书中学到“界线”的观念,知道不能强求对方改变,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状态。

当读到沟通中的“积极聆听”,我们学到,处理冲突时,一方讲完,另一方最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以确保精确接收到,并给予同理的支持。

这一点,我们后来成功地运用在个人自己身上——有一次我们发生了极大的冲突,我几乎要放弃了。好在我冷静下来,思考所学的,知道除了放弃,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不善言词的我,用2000多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受、所渴望,交给女友。不善文字的女友,阅读后当面复述,跟我确认我的意思,并口头回应了我。

经过此事,我们的关系不但没有撕裂,反而更深认识对方。而且,我也愈来愈能用口语表达自我。

如果不是先前在书本里学过解决冲突的办法,我一定会将一切搞得乌烟瘴气。

经营关系需要刻意学习

也许有人觉得,男女交往还要读书讨论,既制式又不浪漫。

我也这样认为过。然而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原本就需精心建立,更何况是我很重视的恋爱关系!那自然要用最大的努力来经营了。

我对自己的能力是很没有自信的。我不觉得靠自己就可以把关系经营好。基督信仰也时时提醒我,我是罪人,罪人的一个特性就是自私。例如,我往往期待对方来满足我,却未想多多付出、满足对方。

了解了自己的自私,我更小心谨慎了。

我反复告诫自己:若要学一门专业,需要花上多年的时间读书,读完大学后还得读硕士、博士。若要胜任一项工作,除了原先所学,还得不断充实自己,在职进修……对专业与职业,我们尚且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婚姻大事影响到终身幸福,岂不更重要?我们怎又可以不刻意学习呢?

陪我们走过不同阶段

当然,学习经营关系,除了读书分享,还有很多种方法。不过毋庸置疑,如此的读书分享,使我们不断检视两人关系发展得如何,不断从属灵大师处获取帮助。甚至当我们婚后有了孩子,两人安静面对面的时间变少了,读书会的频率变低了,但借着习惯以及累积的基础,我们仍能保有很好的夫妻沟通模式。

在此附上我们感情各阶段所选读的书单,供各位参考:

寻求是否交往时

1.提摩太•凯勒、凯西•凯勒,《婚姻解密》(希望之声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这本书从信仰的角度,清晰地介绍了婚姻,使人知道,在感情路的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朋友经我推荐读了之后,觉得这本书实在太棒了,甚至拿着书去拍婚纱照!

2.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台福传播中心)。

婚姻中多数的问题,都是界线问题。这本书介绍了人际界线的原理与重要性,很适合借着讨论,认识对方的为人。书中也罗列了诸如金钱、儿女教养、工作、友谊、与上帝的关系等议题,不仅可借此了解对方,更可了解自己。

交往时

1.史考特•史坦莱,《承诺,婚姻的保鲜膜》(校园书房)

书中有许多婚姻破碎的例子,强调“承诺守约”在当代的重要性。交往阶段的两人,可借此书认识彼此的原生家庭,了解对方对婚姻的期待或担忧。

2.霍华德•马克曼、史考特•史坦莱,《捍卫婚姻,从沟通开始》(爱家基金会)
这本书提供一套积极对话的沟通方式,帮助两人在冲突中不停留在表面事件,而是处理关系中的深度关卡。婚姻中免不了冲突,此书帮助人提前做好准备。

3.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母亲情结——了解母亲的影响,走进更美的生活》(更新传道会)
这两位作者共著过《过犹不及》,此次再度携手合作。该书描绘了不同类型的母亲,让读者看到:儿时的亲密关系模式,如何影响成人后的亲密关系。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自己及对方为什么会有某些反应(疏离、攻击、易受伤等等),进而处理这些问题。

婚前

1.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德,《为婚姻立界线:下个男人/女人真的会更好吗?》(台北:道声出版社)
这本书是《过犹不及》的婚姻版,专门针对婚姻生活谈“界线”。

2.艾德·惠特夫妇,《浓情蜜意》(原名《闺房之乐》,校园书房)
顾名思义,这本书谈生理与性爱。从基本常识到初步技巧都有。如果筹备婚礼很忙的话,婚前务必读完4-6章。

长辈建议,这本书的讨论方式,是“把它当课本,假装你在给对方讲课”,互相传授男女生理知识。

作者毕业自中华福音神学院、普林斯顿神学院,目前在台湾康华礼拜堂牧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