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以色列国中没有王”的时代(下)(陈庆真)

陈庆真

本文原刊于《举目》23期

(续上期)
三、示剑“灭门血案”

           士师治理 时代,以色列人除了要面对埃及与非利士人的外患,更有各支派之间的内斗,及同族间的争权夺利。接续底波拉任以色列人士师的是英明的基甸。他从米甸人及亚玛 力人的手中挽救了以色列国的命运,使以色列享有四十年的太平盛世。基甸的妻妾们共为他生了七十个儿子,其中一位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儿子亚比米勒,为了夺 取王位,不惜毁家,毁族,更毁了他自己。这就是记载在《士师记》八章到九章的“示剑灭门血案”。

           亚比米勒借着他的家族关系,以及父亲的余 荫,首先争取到示剑居民的信任,在示剑的巴力比利土(Baal-Berith,示剑人祭拜的偶像“盟约之神”)神庙处取得了大批的经费,雇了匪徒到他父 家,将他的七十个兄弟,除了基甸的小儿子约坦以外,全数杀死在一块磐石上。继而在示剑被示剑人及米罗人拥为王,并将其权力中心设立在巴力比利土神庙的祭 坛。残存的约坦气愤伤痛之余,在神人面前预言他哥哥及帮凶示剑人的结局:“愿火从亚比米勒发出,烧灭示剑人,和米罗众人。又愿火从示剑人和米罗人中出来, 烧灭亚比米勒。”(《士》9:20)

           亚比米勒的这种“灭门”行为,当然更不见容于耶和华神。因此,神让恶魔降在亚比米勒与示剑人中间 (《士》9:23)。三年之后,示剑人集体背叛。怒火填膺的亚比米勒,恨不得把造反的示剑人个个烧成灰。因此,“亚比米勒整天攻打城,将城夺取,杀了其中 的居民,将城拆毁,撒上了盐。”(《士》9:45)对城撒盐是一种咒诅,表示该城会遭到如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一样的命运,因着盐卤、火迹、从此土 地没有耕种、没有出产、连草都不生长(《申》29:23)。

         示剑楼的人躲入了巴力比利土庙的地下室,以期得到他们祭拜的巴力神的保佑。然而为复仇失去理智 的亚比米勒,放火烧尽了巴力比利土庙,焚平了城东门上的示剑楼,也烧死了躲在地下室的男女共一千人。亚比米勒的恨火意犹未尽,继续烧往邻城提备斯,却被城 楼上的一妇人抛下的磨石轧得脑浆四溢而死。约坦的咒语总算归到“血案”的元凶与帮凶身上。

          这个灭门灭族血案的现场,直到1956年终被考 古学家莱特(G. E. Wright)在示剑旧址(现在的Nablus)发掘出来。如图四所示:现场是一个约15英亩的大土丘。丘上挖掘出一个建立在青铜末期的神庙。神庙长 108呎宽92呎,墙厚达18呎。神庙中有一个巨大的祭坛。神庙地下室填满了坜青及焦炭。散落在废墟中的陶器碎片,可以被认定为典型的以色列陶器。这些碎 片也告诉我们,神庙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被烧毁,正值亚比米勒的时期(注5)。

四、“乱世佳人”路得

           以色列人在士师治理的三百年中,既没有“王”,也就没有“王道”;既不遵行“法”,各人当然是“任意而行”。在那个“无法无天”的时代,路得的故事,就如周敦颐笔下所形容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乱世尘嚣中的片刻宁静,是混浊社会中的一道清流。

           一千年前亚伯拉罕被神呼召,为建立一个敬虔圣洁的民族,并从中兴起祂给全人类的拯救。这位救主必须来自这个民族中一个敬虔、圣洁、君王的家族。没有想到,此一家族,竟然建立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伯利恒小城,波阿斯和路得所建立的小家庭基础上。
在 基督教“婚姻与家庭辅导”的课程中,波阿斯和路得的故事,常被引用来作为“交友与婚姻”的楷模。波阿斯慷慨、体贴、果断,讲义气的男子气慨,以及他负责 任、作事有原则的性格,为历代姊妹们所心仪;而路得的顺服、勤劳、孝顺、及感恩的美德,也为弟兄们所向往。因此,不仅《路得记》千万年被传颂,其男女主 角,也成为现代教会中适婚年龄男女择偶的标准与典范。

           路得故事的背景,忠实地反映了士师时代的社会大环境:例如书中作婆婆的拿俄米指点媳 妇路得,在近亲波阿斯的田场上拾麦穗(《得》2:22;3:18)该注意的事项;一位近亲在赎回或交易中,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来交给波阿斯,作为“弃权”的 証据(《得》4:7-8);以及在城门口商榷一切民事诉讼等等,都是以色列人按照传统社会的处世及定夺方式(《申》25:7-9)。

           书中 第三章述及路得晚间去找波阿斯,波阿斯留她住一宿,也是理所当然的安排。因为波阿斯的筛麦场,是在伯利恒城外。世师时代各地入夜后治安很坏,各城镇晚上均 关上城门,以防四处窜流的匪徒(《士》9:4;11:3;19:22)。因此路得必须等到天亮城门开时,才能回家。当时以色列各城的城墙,厚达十几呎,墙 内有分隔的房间,功能近似现今的办公室。因此城门和后来罗马及欧洲市区广场一样,是人民聚集、政府颁令、商业、行政和法治的中心。图五所示就是考古学家在 米吉多所挖掘出来,代表那个时代的城门(注6)。

          《路得记》故事的目的,在于第四章17到22节的家谱:路得与波阿斯生了第一个儿子俄备 得,俄备得又生耶西,耶西是大卫王的父亲。由此看来,这个外邦来的好女子,因着她的顺服与敬畏耶和华神,竟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一千多年以后,就在这块当 年路得拾麦穗的田地,伯利恒城的野外,天使将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报给一群看守羊群的牧人。

五、“日薄西山”的埃及
兰塞三世虽然成 功地削减了非利士人的威力,但也成了埃及史上最后一位英勇的法老。兰塞三世死后,埃及的第二十王朝及帝国在庸弱的君王统治下,已丧失权力。这些君王治理无 方,而尼罗河下游更发生饥荒。后期的埃及已无法如昔日般强盛,再也不能构成东北邻国的威胁。在迦南地人的心目中,此时的埃及已是明日黄花。这种心态,可以 从埃及卡那克(Karnak)神庙的文献中,特使温亚蒙(Wen-Amon)的出差日志,窥视一二(注7)。

           这个故事约发生在公元前 1080年,以色列士师耶弗他治理时期,埃及卡那克城阿孟神庙(Temple of Amon)特使温亚蒙,被差派到迦南地推罗以北的比布鲁斯(Byblos)去采购杉木,为阿孟神建造圣艇。神庙的大祭司给了温亚蒙不多的金银,以及一张阿 孟神像。很显然地,是希望这张神像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弥补所带金银的不足。

            温亚蒙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其间经过非利士人的多珥城 (Dor),不幸地,所带金银被歹徒抢夺一空,还差点丧命。当地的人不仅不帮助他,还把他当成乞丐赶走。呼天不应,呼地不灵,温亚蒙一路乞讨,总算到了比布鲁斯。等了19天才有人带他去见比布鲁斯王子。温亚蒙带了神像对王子说:“我是埃及派来的特使,盼望在贵城买杉木回去造圣艇。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在这里购买杉木。”王子不屑地说:“不错,你的父亲和祖父确实在本地购木,我们也提供了木材。但那是从前,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不是你的仆人,也不是你那张神 像的仆人,为什么要将木材给你?”

        温亚蒙在百般的羞辱之下,只好差人回埃及告以实情。最后由埃及运来镶有金银的器皿、大批细亚麻布、大卷的芦苇草纸、牛皮、绳索、20个大麻袋的扁豆、以及30大桶的鱼。王子这才将杉木给他。当最后一批木材上船时,王子立即下逐客令:“你就随这船给我离开,不要再找任何藉 口留在这里!”

           弱国无外交,自古皆然。温亚蒙可能也没有我国战国时代齐国特使晏子的好口才,受尽欺凌又辱国体。温亚蒙回到埃及后命运如 何,卡那克庙的文献没有继续记载。但从一个国家的特使,到外国不得不忍受屈辱的情况看来,这个国家的命运,却是显而易见的。此后的埃及虽力图恢复元气,但 是欲振乏力。埃及遂成为一枝压伤的芦苇,再也不会成为以色列国的威胁。

            这些都应验了先知以西结的话:“埃及地在荒凉的国中,必成为荒凉。埃及城在荒废的城中,也变为荒废。……使埃及因势力而有的骄傲,在其中止息。那时,日光必退去……我必将埃及人分散在列国,四散在列邦。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30:7,18,26)

           埃及国运式微,成为一个无人畏惧的国家。所以当大卫被立为以色列王之后,立即趁著邻国势力消退的真空,一举而扩展领土,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注:
5. C. Cornfield, Archaeology of the Bible: Book by Boo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NY, 1976, p. 77.
6. H. Halley, Halley’s Bible Handbook, Zondervan, Grand Rapid, Michigan, 2000, p. 211.
7. A. Hoerth, Archaeology and The Old Testament, Baker Books, Grand Rapid, Michigan, 2001, p. 238.
作者曾任波士顿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她目前是美国校园团契的特约同工,负责欧洲事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