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不过是回家(古墨)2022.08.17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2.08.17

古墨

 

《天堂:圣经里的天堂真貌》的作者兰迪•爱尔康,一直是我喜爱和关注的作家。他以擅长写天堂与永恒的文章、书籍而著称。他也是“透视永恒事工”(Eternal Perspective Ministries)的创始人。该事工为许多面临死亡、在死亡中挣扎的人,带来了鼓励和盼望。

 

通往无尽欢乐的大门

2022年3月28日,爱尔康的妻子南茜,在患病四年后,离世归主。值得感恩的是,他平生所教导和践行的“天堂与永恒”神学,让南茜在临终前,得到了极大的平安。

爱尔康在纪念文章(注1)中写道:

“周一(28日)早上,南茜和耶稣在一起了……她对耶稣的依赖,和对上帝至高无上的计划和爱的绝对信赖,让我感到自豪……感谢上帝的恩典和耶稣的应许,我们将永远与祂生活在一个没有诅咒的世界里。祂将擦去所有的眼泪。所有上帝的孩子,从此都将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不是童话,这是耶稣用宝血换来的应许。”

爱尔康还提到司布真在1886年3月21日的一篇讲道:《死亡就是回家》。当时,司布真的朋友,查尔斯•斯坦福牧师去世才3天。他鼓励会众将死亡视为回家、与基督完全联合在一起。他说:“死亡来临时,不要让怀疑介入,不要让忧郁包围我们。死亡不过是回家。”

爱尔康说,耶稣来,是要救我们脱离对死的惧怕,“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不过,耶稣也不让我们把死亡浪漫化,因为死亡是有能力的毒钩。那些信靠耶稣的人应该意识到:“死亡是通往无尽欢乐的大门。领会圣经关于天堂的教导会改变我们的重心,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天堂离开我们的生活视线。”

 

天家里的母亲

听闻爱尔康的妻子离世的消息,我虽然为他难过,但更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信息何等振奋人心!

同时,我相信,我过世的母亲,也正享受着天父所赐的永恒的安息。两年前,我的母亲因病住院。当她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对永恒有了更多的渴慕。住院期间,我常常握著母亲的手,为她祈祷,为她讲述那个即将永住的天家。

母亲住院几个月后,病情开始恶化。我们尊重母亲的意愿,决定不再做积极治疗。母亲回家后,许多亲友、邻居相继来看望她。母亲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来看望她,和她说话,感到很知足。

亲朋好友也看到,母亲的脸上多了从上帝而来的安宁,少了疾病带来的哀愁。死亡面前的悲戚,仿佛被忘却了。

母亲离世,我虽然有颇多遗憾,但看到她能够坦然面对死亡,能够和熟悉的人告别,我亦感到欣慰。

更感恩的是,在母亲的追思礼拜上,亲朋好友听到了那能胜过死亡的好消息。他们有很多人还未信主,母亲的葬礼,实际上成了向他们分享福音最好的时机。

 

不是否认,而是关注

现代社会中,死亡有一种隐蔽性。例如中国人避讳死亡,视作大忌。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时,也避免讨论这种扫兴的话题。医学和科学,也尽力使人摆脱对死亡的恐惧——现今的大多数人,是在医院和临终关怀室里,远离他人的视线,衰弱死去。平时人们除了在葬礼上瞥见打开的棺材外,看不到任何人死去,看不到一具尸体。

《诗篇》作者呼吁人,“数算我们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参《诗》90:12)。然而人更倾向于成为愚拙的人,人类会否认自己的死亡。当然,从理性上,我们都知道自己会死,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力图否认死亡,表现得好像我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

因此,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我们会感到恐慌,会变得愤怒,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应对死亡,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扭曲的期望。

马克•阿什顿是一位知名的英国牧师。2008年底,62岁的他诊断出胆囊癌,且无法动手术。他因基督信仰而来的喜乐,使他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并期待回天家。

在接下来的15个月里,他与所有的人轻松自如地谈论著即将到来的死亡。然而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正如阿什顿所写的:“我们的时代在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缺乏盼望,以至于这个话题已经变得难以启齿。”

他去了伊斯特本的一家理发店。和往常一样,女理发师问他过得怎么样。他回答,他只能再活几个月了。于是闲聊就停止了。

无论他多么努力地想和女理发师说话,但“在接下来的理发过程中,我再也无法从她嘴里挤出一个字来。”这可以看出,人只是避免和否认那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不是接受事实、做好准备(注2)。

于此相对的,是基督徒先辈的做法。在教会的历史上,从沙漠教父到清教徒,基督徒一直对死亡进行默想。在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中,圣人的画像里常常可见头骨,代表着他们对死亡的警醒。

教会传统中,大斋期第一日被称为“圣灰日”。神职人员把灰抹在信徒的头上,说:“记住你出于尘土,你也必归于尘土。”

我们现今这个时代,竭尽所能远离死亡的气味和声音。然而先辈不仅承认死亡,而且注意死亡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这是一个貌似奇怪,其实非常适当、健康的做法!

 

赢得了这场决斗

现代人似乎没有时间关注死亡,但是死亡却始终在那里。与胰腺癌抗争的提摩太•凯勒牧师,谈到死亡:

“今天许多人……认为没有上帝、灵魂,没有超自然的维度,所以,这个物质世界就是一切。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决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意义,它都必须是这个世界上某种形式的幸福、舒适或成就……但是死亡摧毁了所有这些。”(注3)

好在,虽然现代文化没有给我们什么来处理死亡问题,但基督信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圣经说:“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

从圣经可知,罪与死亡是孪生兄弟,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上。

罪和死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组成部分,也是统治我们的力量。罪从整体上影响了我们,不仅腐蚀了我们的身体,带来了肉体上的痛苦和死亡,更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当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他们就把自己与上帝同在的能力切断了。我们孤独且空虚,被罪和死亡所辖制。整个人类被罪的欲望和死亡的坟墓所困。

当死亡快要把我们压倒,当关系的破碎和混乱扭曲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会期待一位英雄,牺牲自己的生命,救我们于水火。好莱坞大片都是这样演的!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上帝的儿子真的这样做了!

耶稣来到人世间,不仅仅带来怜悯,更胜过了罪与死亡。祂作为弥赛亚来,是“送死”的!祂既是无罪的上帝也是无罪的人,借着祂的死和复活,才能击碎死亡嚣张的毒钩。

保罗说,死亡是所有敌人中最大,也是最后的仇敌(参《林前》15:26)。人类无法控制它,只有上帝才能战胜它。基督就是为此而来,并且祂荣耀地复活,赢得了这场与死亡的决斗。

 

不是因为罪有多好

只有那些在基督的光里打开了眼睛的人,才会因罪被光照而高兴——不是罪有多好,而是看到上帝的恩典有多大。

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人喜爱《奇异恩典》,却不明白这首赞美诗真正的意思。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英文的直译是,上帝的恩典“救了像我这样的可怜虫”。

写这首赞美诗的人,是奴隶贩子——奇异的恩典,是上帝看到了我的邪恶不堪,却没有丢弃我!也就是说,奇异的恩典并不是走在成功神学的路上:上帝赐人间的福气多多!变了味的“奇异恩典”,会让人无法想像自己是可怜虫。

最近这3年的受难周、复活节都很特别:正值世界遭受新冠疫情的死亡威胁。受难周、复活节年年过,多少有些流于形式。而当下的疫情、战争、空难等大事件,都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死亡。

与其生活在对死亡的回避和恐惧中,不如认真地去认识死亡。当死亡频繁地在我们身边发生时,我对天堂充满了期盼。想起将来和母亲的重逢,想到天堂里有家人等着我们,这是何等大的安慰啊!当身边的亲人,尤其是母亲离世后,我这样的体会最深。

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为黑暗的世界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因为祂,一切都不同了,包括我们的疾病、悲伤、死亡。祂以道成肉身,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摧毁了我们的罪和死亡。因此,我们以信心与复活的祂同在。这也是我们在死亡面前,找到平安的唯一途径。

带着耶稣基督的应许,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回家的路上。

 

作者是大陆传道人,音乐学专业毕业。

 

注:

1. 参https://www.epm.org/blog/2022/Mar/30/dying-going-home

2. Mark Ashton, On My Way to Heaven:Facing Death with Christ,(Chorley, UK: 10Publishing, 2010),7-8.

3. Timothy Keller, On Death( How to Find God), ( Penguin Books :March 3, 2020), 1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