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靜
從2002年9月到2003年10月,我在英國遊學了一年。
這一年,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年。我從一個人人羡慕的上海都市白領,變成了一個在異國他鄉天天騎著自行車去上課的大學生。
我是不是到了鄉下?
一下飛機,我就愣住了。
伯明翰,號稱英格蘭第二大城市,它的國際機場卻又小又舊,遠遠沒有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氣派。坐上出租車去酒店,看到大街上幾乎沒有行人,冷冷清清,全都是低矮的房屋,竟沒有見到一幢高樓!
從機場到酒店,不遠的路程,“打的”竟花了18鎊,相當於兩百多塊人民幣!而酒店,也只是很簡陋的B & B,就是只有住宿和早餐,竟要50鎊!這個價格,可以住得起上海設施一流的四五星級酒店!
──這就是我初到英國的感受:這裡是如此冷清,遠遠比不上上海熱鬧;這裡是如此蕭條,遠遠比不上中國有生氣!
怎麼會這樣!?我真想馬上打道回府!有人說,愛國的最好方式就是出國,此話一點不假。那一刻,我的愛國之心強烈到極點,我甚至想寫一篇文章,就寫英國不如中國的地方,好讓那些崇洋媚外的人,知道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的圓!
不過,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刺激1995》,我對裡面的一句話印像極深:“你到一個地方,開始你不喜歡它,慢慢地你習慣了它,到最後你離不開它。”人也一樣。
在英國,剛開始幾天,我度日如年。還好,在我來英國的第一個星期五,就被帶到了伯明翰中華福音教會,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我們一起唱詩,那首《全新的我》,深深打動了我:
你說陰天代表你的心情,雨天更是你對生命的反應;
你說生活每天一樣平靜,對於未來沒有一點信心。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曾經,曾經觀看滿天的星星,
希望有人能夠了解你心,能夠愛你、賜你力量更新。
耶穌能夠叫一切都更新,耶穌能夠體會你的心情;
耶穌能夠改變你的曾經,耶穌愛你,耶穌疼你,
耶穌能造一個全新的你。
從那一刻起,我知道神的手在牽領著我走每一步的路,而我,也成了一個全新的我了。以後,我每個星期都去查經班,教會的生活讓我感到格外溫馨。
2002年11月24日,我接受了洗禮,真正成為神的兒女。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
我對自己在英國的遊學生活,制定了“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學習,三個基本點就是:書本、旅遊和生活,即是要從書本中學習,從旅遊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
書本,記得第一個學期的時候,我花了很多錢,買了老師指定的所有教科書。後來發現,這一大堆裝幀精美的書,自己真正讀過的,可能只有幾頁,幾十頁。
第二個學期,我的書都是複印的,或者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我發現,自己竟讀得很勤快。因為是複印的,所以可以在上面任意圈圈點點;借來的書由於要還,所以爭分奪秒。古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誠然!
還有兩本書,我每天必讀。
一本就是聖經,我越讀越覺得這本書的奇妙,並且發現,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聖經中找到答案。另一本書是《荒漠甘泉》,是一本幫助靈修的書,按時間順序,一年365天,每日一篇,受益匪淺。
課堂學習,也被我歸為基本學習的一種。剛開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發現,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我們系有一個教授,蘇格蘭人,帶著很濃重的口音。我的英語基礎還算比較好,卻還是聽不大明白。上帝藉著聖經告訴我:不要埋怨。
想想以前學英語的時候,老師就故意讓我們熟悉不同國家的口音,要知道,我們在國外,不是遇到的每一個外國人都說一口純正的倫敦英語的。於是我學會了積極去適應。後來我去蘇格蘭旅遊就受益了,能夠輕鬆地聽懂當地的口音。
上課的時候,尤其是一些小組討論課,叫Seminar,就是作一些案例分析,老師鼓勵大家各抒己見。當地學生常常很活躍,老師剛提出一個問題,他們就爭先恐後地回答。而中國學生卻沉默寡言。後來發現,雖然當地學生在場面上比較活躍,但仔細聽他們的回答,十有八九都是錯的,或者是不著邊際的。中國學生卻恰恰相反,不輕易開口,但只要一開口,都能切中要害,因為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就是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了。
我們都是上帝創造的不同的生命個體,要學會寬容,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差異而已。
作為學生,最大的考驗就是考試了。常常在考試前切切地禱告,希望取得好成績。然而上帝卻對我說,要百分之百地信靠祂,同時也要百分之百地努力。我的心裡一下子找到了平安。上帝不會幫助我不勞而獲,是“信靠”和“努力”讓我取得了好成績。
香格里拉並不遙遠
上帝寫了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就是大自然。
我喜歡旅遊。以前工作的時候,一個月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出差,跑遍了中國,經歷了很多事,也遇到了很多人。
我在西藏,和藏民們一起唱當地的歌謠;我給新疆蒙古包烤羊肉串的小夥子拍照,再把照片寄給他們。我到過富饒的地方,也到過貧窮的地方,住過五星級的大酒店,也住過很簡陋的帳篷。其實有的時候,旅行的過程並不是一種享受,因為常常要忍受一些很艱苦的境況,旅行的快樂是在回憶中。
聖經上說,人要學會能夠享受富貴,又能夠承受貧窮。這句話對旅行者而言,更是“至理明言”
在英國,我也常常去旅遊。我的腳步踏過英國很多城市。英國的城市,很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個性。共性在於它的城市建設與管理,非常協調統一。每到一個地方,都有給旅行者提供信息之處Tourist Information Centre,其標誌是一個大大的 I 字。而像劍橋、倫敦、愛丁堡這些城市,就有著很鮮明獨特的個性──還是那個理念:沒有對錯,只有差異。
記得以前去香格里拉旅遊,在車上,導遊問我們:你們想像中的香格里拉是什麼樣子的?有人說,有綠色的草原,清清的小溪;有人說,有成群的牛羊,嫋嫋的炊煙……到了香格里拉,果真如此,一派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
後來我在英國旅遊時,發現很多地方,其實都像香格里拉。我們坐在火車上,常常能看到成片的農田,藍天白雲,彷彿是上帝的大手筆。
其實,香格里拉並不遙遠,什麼是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神和諧相處的地方。
其實這裡只是開始
再談談從生活中學習。
我去英國之前,在家裡是從來不煮飯的。我每個週末回家,父母甚至都不要我洗隻碗。來英國後,我和一對北京夫妻以及他們6歲的女兒一起生活。每天晚上我們一起燒飯做菜。我一邊做一邊學。
有時想露一手,燒一個上海菜,給大家嚐嚐,就事先打電話給爸爸,讓他把菜譜告訴我。這樣,我竟然學會了燒很多菜,還會做燒賣呢!我把做好的菜用照片拍下來,傳給我媽看,她說看上去還真像!
這裡的生活和中國的十分不同。
我有一個同學畢業後不想回國,他說自己厭倦了國內爭名奪利的環境,而這裡,人人的心態都很平和。我也有同感。在上海,我住很好的房子,穿很漂亮的衣服,常常和朋友們逛街、去酒吧。
可是,我卻並不快樂。在上海,永遠覺得自己少一件衣服,房子不夠大,錢不夠多,心裡永遠得不到滿足。其實也不是我貪得無厭,而是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別人有的,我也該有。
聖經上說,今生的驕傲,眼目的情慾和肉體的情慾,這三樣是讓人與神隔絕的。
其實我是一個骨子裡很驕傲的人。我的驕傲表現在我常常沉默寡言,獨來獨往,不屑與人交流、分享。信主以後,我改變了很多。這些年來,我一直在不斷地審視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將往哪裡去?我的生命如何才能過得有意義?
在回國前的兩個星期,我一個人去旅行。
我來到英國的最西南角,叫做Land’s End,中文就是“地的盡頭”。那裡有一塊大礁石,在海水中矗立,任驚濤拍岸,它處變不驚,巍然屹立。我坐在懸崖邊一塊長滿青苔的岩石上,我對神說:上帝啊,我又走到盡頭了。我已經完成學業了,求你告訴我,接下去我該往哪裡去。
彷彿是一群一直在跑道上爭先恐後,漫無目的,永無止盡地奔跑的人,我們這些現代社會中所謂的“精英”,卻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目標在哪裡,方向在哪裡。我們身上背負著很多重擔:名、利還有各種糾纏不清的感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跟著別人跑,甚至已經停不下來。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卸下重擔,就像我這一年,來英國讀書,其實就是逼自己停下來,站在跑道外面,看看自己到底在哪裡,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而現在,當我念完了一年碩士的課程,該回國了,卻不知道回去以後的生活、工作會怎樣。
我問上帝,上帝對我說:“你要放下自己,甚至忘記自己。”
我一愣,這,難道就是上帝的回答嗎!?我怎麼能忘記自己呢?我是英國留學生,碩士,回去後我要大幹一番事業啊!然而神卻要我放下自己!
我怎麼也想不明白。於是就沿著蘭茲角的海邊走。
我看到一塊白色的里程碑,上面刻著從這裡出發到各個地方的里程:到最近的燈塔1.5英里,到錫利群島28英里,到紐約3147英里,到澳大利亞12000英里。這些數字,彷彿在告訴人們,不要以為這裡就是地的盡頭,其實,這裡,只是一個開始。
這時,我的心中有呼應說:“人的盡頭就是神的開始(The end of human being is the beginning of God.)。”我把這句話寫在明信片上,寄給了自己。我在剎那間明白了神要我“放下自己,忘記自己”的深意。就像我一年前放棄了工作來英國求學一樣,今天的我,要敢於忘記自己的身分,就是要忘記背後,努力向著標竿前進。
聖經說:“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人很難放下自己、忘記自己或是否定自己,然而,唯有做到,才能認識神在自己人生中的計劃,活出基督的樣式。
我的英國遊學生活結束了,然而這遠遠不是盡頭,而是一個起點,因為神的手開始牽引我,走以後的每一步……
作者來自上海,獲英國伯明翰大學市場營銷碩士學位。現定居北京。
本文原刊於《海外校園》歐洲版第1期,2006年6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