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透视今日中国“空巢老人”的境遇(路声)

路声

本文原刊于《举目》19期

七旬老人法院自爆

        “轰”的一声巨响,江西省进贤县人民法院的法庭大院里一片狼藉,断肢残躯四处横飞。一位76岁的独居老人晏忠民,以这种自爆的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去年7月12日发生的这起自杀性爆炸,被媒体称之为赡养第一爆”。老人在向法院诉其在云南作生意的独子,对其六万元医疗费不闻不问而未果后,只身来到法院,支开身边所有的人,绝然地引爆了身上缠绕的炸药。

        上诉,不过是他“逼”儿子回家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方式。而自爆,更代表着垂暮老人对亲情的彻底绝望。

        更令人难过的是,老人住处附近几十米远,即是北宋大名鼎鼎的词人,官拜宰相的晏殊的家族祠堂。晏殊十四岁高中进士,以后在乡里大兴教育,开办学堂,教育子孙 知书达礼,至今那块“晏家祠堂”的金字招牌仍被擦得铮光瓦亮,高悬在那里。而晏家老人的独子,却抛下年迈体弱的老父,携妻带儿,远去千里之外的云南“淘 金”。任凭老人声声呼唤,五年间仅短暂回家过一次,便杳无音讯,只是定期寄几百块钱回家了事。

银发一族全球之最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民政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而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6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4.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自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所谓“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不少地区已出现了“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2001年,65岁以上的老人已达9062万,占总人口 的7.1%。由于绝大多数中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中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又普遍高于城镇。老龄化问题已不仅仅是家庭问题,也正日益成为众所注目的社会问 题。

        单以北京市为例,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80万,占城市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并以每年4-5万人的速度增加──到2025年,每3.5个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届时过“老人节”的人,将多于过“儿童节”的人。

空巢老人”情感饥饿

        “空巢老人”开始大量涌现。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2340万老人独守空巢。在城市老年家庭中,“空巢老人”至少已超过30%,在2010年将达80%以上。可以说“空巢老人”将成为今后“银发族”的主流。

        “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独生子女政策、儿女外出务工经商、时代变迁使得儿女独立另居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父母在,不远游”、“赡养父母,事孝至亲”的传统观念,正在分崩离析。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空巢老人”常体弱多病,生活无法自理,或因经济、医疗、生活照顾等方面无保障而缺乏安全感,且在精神生活及情感方面极度“饥饿”。

       《成都商报》2004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目前2340万名的“空巢老人”中,仅10.39%的子女,能满足老人们的精神需求。老人们疾病缠身,心灵尤觉空虚,许多独居老人终日以翻扑克牌度日,颤颤巍巍的身躯和写满皱纹的脸上,透出的是无奈和叹息。

        虽然中国已经开始花力气改善对老人的服务,增加各类设施,也在街道社区开始组织老人的活动,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仅以北京市为例,调查发现,较常参加小区或居委会组织的活动者仅为13.5%,偶尔参加的占12.5%,而从未参加的占了74%。大部分老人的精神生活,仍局限在看电视、听广播、公园散步、养花弄草等个人性的活动。而一旦疾病缠身,则几乎足不出户、与世隔绝。

        再以北京市来说,8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自理率不到50%,而平均每位老人在临终前,有近两年时间是卧床度过的。他们固然有经济、照顾、医疗等各方面的需要,但其精神方面的需求,却非物质所能填补,也是最容易遭他人,甚至子女们忽略的。

“常回家看看”的心酸

        数年前,一首歌曲一夕之间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那就是《常回家看看》。歌词简单却寓意深刻──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是的,老人迫切想要的,也许只是儿女们的一声问候、一次看望。而今天在滚滚红尘中忙碌的儿女们,却有着太多的“客观”理由,使得回父母家的路格外遥远,也使得这个本来是天经地义、最简单的要求,变得如此遥不可及,以致那首歌拨动多少老人的心弦,让他们潜然泪下……

        圣经明言:“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弗》6:2-3)“智慧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箴》15:20-21)。

        父母于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我们作儿女的无论怎样回报也不为过、也报答不完的。我们在赡养、照顾他们晚年生活需求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到他们情感及精神方面的需 要。定时的探望,经常的问候(哪怕只是电话的问候),主动的察言观色、嘘寒问暖,常能使长辈们感觉贴心,精神舒畅。这是做小辈们理当尽的本分,更是神喜悦 的,也必蒙神赐福。

         老人们的今天正是儿女们的明天。但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因为认识神、敬畏神,而活出神的心意,父慈子孝,相亲相爱。如此,则“建构一个合谐社会”,才不致流于空泛口号,而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

1. 新华:孤独让七旬老人法庭自爆,《成都商报》,2004.7.17。
2. 太原电:空巢老人人数超过2340万,《新华社》,2005.5.30。
3. 老龄人口,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将超4亿,《中国人口网》,2004.10.27。
4. 吴忠民:〈应当高度重视老年人问题〉,《南方都市报》,2003.9.17。
5.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民网》,2003.4.13。
6. 老年人与社会,《正清网》,2003.4.14。
7. 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市面临的老年人问题,2004.3.23。
8. 20年后北京过“老人节”的人将多于过“儿童节”的人,《中国新闻网》,2003.8.11。
作者来自上海,现为“播种者国际协会”中国事工部负责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