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教使徒 —史文模(Samuel Zwemer, 1867-1952)(魏外扬)

魏外扬

本文原刊于《举目》17期

     2001年震惊全球的“911 事件”爆发后,普世基督教会才猛然醒悟过来,承认过去对回教世界的了解与宣教竟是如此不足。华人教会也不例外,回教福音事工突然成为热门的课题,相关资讯 大为增加,差传计画也纷纷出炉。因此在这时刻,我们来讲述“回教使徒”史文模的故事,应该是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的一课。

一、学生志愿宣教运动的先锋

        史文模的父母从荷兰移民到美国密西根州,生了十五个儿女,史文模排行十三。父亲是位牧师,儿女们受其影响,多半也蒙召承接圣职,其中赴海外宣教的,除了史文 模献身回教世界外,一个姐姐(Nellie)在中国服事四十年,一个弟弟(Peter)也前往回教世界,可惜不久就病逝于阿拉伯半岛。

       史文模在密西根州希望学院(Hope College)就读时,正值学生志愿宣教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兴起之际,他是第一批签下志愿书“主若许,我愿赴海外宣教”的学生之一。神学院毕业后,他与一位同学James Cantine向所属宗派申请前往回教世界宣教,未获接纳。于是他们分头拜访各教会,自行募款筹组差会,但反应十分冷淡,好不容易才能成行。直到几年后, 他们所属的宗派,才正式将回教世界纳入差传计划中,因此,开头几年他们得到的宣教资源是相当贫乏的。

二、阿拉伯的史文模

         1960 年代,有一部历史传记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大放异彩,拿下奥斯卡影展好几项大奖。早在劳伦斯(T. E. Lawrence, 1888-1935)为阿拉伯人的福祉奋战前,史文模已经为阿拉伯人的福音奔走多年。“阿拉伯的劳伦斯”与“阿拉伯的史文模”不但见过面,还使用过同一本 书。原来史文模曾在伦敦买下Charles M. Doughty著的《阿拉伯沙漠旅行记》(Travels in Arabia Deserts),爱不释手,反复阅读,后来他将这本书转售给劳伦斯。

        1890年,史文模来到中东,最初几年是以今伊拉克境内的巴斯拉 (Basrah)为据点,1896年他与澳洲来的护士Amy Wilkes结婚,婚后迁往巴林岛(Bahrain)。Amy所属的差会有一项规定,新上任的女性宣教士若太快结婚,要由男方付一笔金额补偿差会的损失。 史文模只好照办,并且自我解嘲:“花钱买妻子,这可是道地的回教风俗。”巴林岛也是史文模夫妇的伤心地,因为1904年七月间,两个可爱的女儿在八天内先 后在这里病逝。

         1905年至1910年间,史文模暂时离开前线,返美出任学生志愿宣教运动的巡回干事,带领许多年轻人加入回教福音事工的 行列。1912年,为了统筹回教世界的宣教事工,他来到开罗。这里有回教世界最有名的爱资哈尔(El Azhar)大学,世界各地的回教学者及留学生都来此取经。因此,就像保罗在雅典的心情,史文模把握每一个与回教学者谈道的机会。

         他的宣教策略首先就是充分尊重回教徒的信仰,不与他们争辩,只向他们介绍十字架的救恩。其次,他重视与回教领导阶层的交往,因为一旦他们改变立场,就会对许多回 教徒产生影响。第三,他十分相信福音单张的效力,常在公共场所分发,但这是有风险的作法,常会引起骚动,甚至遭致逼迫。幸而史文模天生一张微笑和善的脸 孔,加上谦逊的态度,对于化解回教徒的敌意很有帮助。

三、忠心的管家

        接受史文模的挑战,以回教福音事工为己任的年轻人为数颇多,其中之一的波顿威‧廉(William Borden),心系中国甘肃省境内的回族,然而尚未抵达中国,就病逝于埃及开罗,年仅26岁。

        波顿生于美国芝加哥,家境非常富裕,十六、七岁时就在父母的鼓励下,与友人环游世界。可惜旅行到中国的时候,在广州生病,被送到香港疗养一段时间,因此未能漫游中国各地。波顿就读耶鲁大学期间,父亲去世,由他继承庞大的遗产,成为年轻 的大富翁。他爱惜光阴,积极参与团契活动,学业与事奉都很出色,是众人心目中的模范青年。大学一年级时,波顿前往田纳西州那喜维尔 (Nashville),参加学生志愿宣教运动办的营会,听见史文模分享回教世界的需要与挑战,他深受感动,从此,向甘肃回族传福音的心志,也开始在他心中滋长。

        耶鲁大学毕业后,波顿入普林斯顿神学院接受装备。1913年初,波顿来到开罗,希望在这里学好阿拉伯文,并得以亲自向史文模这位 前辈学习。他每天出去分发福音单张,特别留意有没有中国来的回教徒,有一天他在日记里提到,终于在爱资哈尔大学见到一位来自甘肃省的中国留学生,觉得非常 兴奋。在波顿的推动下,几个福音机构和差会联手合作,在开罗展开大规模的发单张运动,得到不错的回应。

        不料平常热爱运动身体强壮的他,突 然罹患脑膜炎,于四月初病逝。最令人难过的是,从美国前来探望他的母亲,途中并未得到儿子生病的消息,直到抵达开罗,才知道儿子已经去世。波顿老太太深知 儿子对中国回民的心愿,后来捐款以波顿之名设立一所医院,就是位在甘肃兰州的“博得恩纪念医院”。内地会的戴存义师母也为这颗殒落的宣教流星立传,书名中 译为《忠心的管家》。对于波顿的遽逝,史文模至感痛心,在追思礼拜中,他以《提摩太后书》4:7-8节,来讲述波顿的生平,强调他是一个战胜财富的人,是 一个生活在圣经与祷告里的人。

四、回教使徒

         回教世界的宣教果效向来都不显著,史文模穷一生之力,直接带领信主的回教徒估计也不会超过一打,重要的是这位“回教使徒”透过宣讲、写作、会议等等方式,唤醒普世教会对回教世界的重视。

        以中国为例,西北、西南地区都有为数不少的回民,但中国教会长期以来并未重视他们的存在与需要。直到1917年史文模来华访问后,情况才有明显的转变。在 1917年的《中华基督教会年鉴》中(第113页),有这样的记述:“本年崔慕尔(按即史文模)牧师自开柔(按即开罗)来华,历游江苏、河南、湖北、山 东、直隶诸省,所遇阿衡,均表欢迎,以其既能操亚喇伯(按即阿拉伯)语,复深明以思喇母(按即伊斯兰),故其感人也深。崔君此行,可为多处教会开辟向回徒 布道之门径。”接着在第二年(1918年)出版的年鉴中,就出现两篇有关回族布道的论文:马逢伯的“对于回族布道之要点”,以及冯尚德、刘树德的“布道于 穆民”。由此可见史文模来访,的确带动中国教会积极向回族同胞布道的步伐。

        史文模生前已获得无数的头衔,例如各种荣誉博士、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等,他也被宣教史家形容为能写、能讲、能行,会推动、会组织、会募款的宣教全才。早期他在没有空调设备的阿拉伯小屋中,挥汗如雨,伏案写作,手肘上缠 著毛巾,以免汗水浸湿稿纸。晚年任教于普林斯顿神学院,仍写作不辍,经常半夜一再起身,随时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一生出版专书近五十种,还有上百种单张与 小册,其中许多资讯与见解,至今仍有参考的价值。1911年他创办The Moslem World季刊,由他自己担任主编近四十年,从来不曾中断或延误,而且这份高水准的期刊,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今日教会所面对的回教世界,就传福音的环境而言,较史文模所处的时代更加艰难险恶。就在我写这篇小传的时候,网络上传来一则代祷消息,在某个回教国家境内,一位本地的基督徒,因 为传福音而被游击队割断喉咙,游击队还警告在当地从事人道救援工作的外籍人士,不要趁机传福音,否则会遭到同样的下场。看来回教世界真是二十一世纪宣教的 最大挑战,盼望史文模最常引用的经文:“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创》17:8),也成为我们的负担与祷告。

作者从事教会历史研究多年,现任教于台湾中原大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