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真
本文原刊于《举目》17期
旧约圣经“约瑟的故事”,该算是儿童主日学小朋友最熟悉的故事之一。约瑟有令人羡慕 的彩衣、约瑟会做梦、会解梦、以至于被哥哥们卖到埃及为奴。接着他被诬告、下到监牢,最后升任埃及的宰相。这个故事实在比格林童话的“灰姑娘” (Cinderella)更能带给儿童绮想和盼望。孩子们不仅对它“百听不厌”,“百说不厌”,更是“百演不厌”。安德鲁韦伯(Andrew Webber)的舞台剧“约瑟与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 Coat ),每次上演,场场轰动,可见一斑。笔者家中仍保有小儿子高中毕业时参加该剧演出的录影带。记得在那段排戏期间,天天听儿子在家唱着:”The Dreamer has to go! The Dreamer has to go!”
“约瑟的故事”是如“灰姑娘”故事一样纯属虚构?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这一直是圣经考古学家及埃及古物学者致力研究的热门课题。若不是约瑟在埃及的飞黄腾达,他的老父亲雅各也不会带了全家迁居埃及。因此, 约瑟故事的真实性与否,遂成了以色列人曾否寄居埃及地的“试金石”。那么,埃及官方史学家是如何记载这段史实的呢?
一、古埃及人的“除忆情结”
埃及原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自从这个国家有历史记载以来,他们不仅将历代法老的名字,几乎一个也不遗漏地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更将其中旧王国,中王 国,及新王国各朝代法老的接替、统治者东征西讨的战役、各品大臣的名字、宫廷庙宇的兴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尼罗河河水的涨落等,忠实地记录及保存下来。 其详细的程度可能超过当时其他的民族。然而,很不幸,在中王国及新王国之间,也就是埃及的第二中衰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 1800-1550 BC),这一脉相承的记载,竟然破破碎碎,几近中断。这三百多年历史资料的残缺失传,埃及历史家该如何解释?如何向后世交待呢?
圣经考古学家贺斯(Alfred J. Hoerth)认为这是一段埃及人“刻意”要遗忘的历史 (注1)。例如,在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塞提一世(Seti I, 1290-1279 BC)墓中所发现的“诸王谱”(Abydos King List)中,从埃及第一王朝的始祖米尼玆(Menes, 3400 BC)开始,直到塞提一世自己,共刻记了七十六位法老的名字与年代。这个王谱,提供了历史家极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若仔细查証,却发现自第十二王朝的亚曼尼 赫三世法老(Amenemhet III, 1817-1772 BC)后,到第十八王朝的第一位法老阿摩斯(Ahmose, 1550 1525 BC)之间,法老的记录不是空白,就是年代不明。这段历史正是埃及人不愿回顾的第二中衰期。
古埃及是一个祭拜多神的国家。埃及人将争战的 胜负、国运的昌隆,作为供奉诸神的祭物。若逢五谷未能丰收,土地被外族占领,他们将“无颜”面对诸神。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将那些使得埃及人没面子的无能 法老“除谱”、将有辱国体的事蹟灭迹、将征服者的名字涂抹、彫像“去脸”,眼不见为净,以泄心头之恨。历史家舒曼(Alan Schulman)将这种心态称之为“除忆情结”(damnatio memoriae)(注2)。这种对历史不忠的行为,近似于日本在第二次大战后,篡改历史,将侵略中国的血腥史实,淡描为“观光客”式的“进出”。简直是 自欺欺人!
在这段“国耻”期间,法老任期短、更替多、后宫秘辛层出不穷,在在影射内政的不稳定;尼罗河水位升降落差太多,影响农作物收 成;对东北方贸易受挫,国家经济弱势;正逢此时,希克索人(Hyksos)由东北趁虚而入。帝国在毫无准备之下,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由希克索人统治,是为第十五王朝。南方在无能的法老维持下,苟延残喘。
由此,埃及人对希克索人恨之入骨。埃及文“希克索”(Hyksos)的字义,“外来的统 治者”也。埃及历史学家孟尼多(Manetho)的描述:“在托提卡鲁士(Tutikraeus, 1730BC)在位时,不知何故,东方来了陌生人。他们驾着战车像弓箭般直驱入这个国家。当时国家毫无准备,埃及人措手不及,尼罗河上的巨人顿时成了阶下 囚。这些残暴的新统治者,焚烧 了我们的城市,毁坏了我们的神殿,滥杀无辜,又把死人的妻子掳去作奴隶。他们的王名叫萨利帝斯(Salitis)在孟菲斯称王,迫使上下埃及地向他纳贡。”道尽人们对这段时期感受的酸楚。
我们除了知道希克索人由迦南地而来,其他背景不明。只知他们入侵后很快的埃及化,用埃及的象形文 字,建筑具埃及的风貌。从1730及至1521BC被驱逐出境,其间找不到官方详细的记载。但那段阿摩斯法老将希克索人赶杀出境的历史,埃及官方及民间可 是有钜细靡遗的记载!从此埃及又恢复了完整的历史记录。经过了近一个半世记“没齿难忘”的羞辱,埃及人对东北迦南地区看法大为改观。
按照旧约圣经:“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430年(《出》12:14)”,及“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的480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王上》6:1)来计算:所 罗门王登基为公元前970年,倒算回去910年,大约公元前1880年,是雅各全家入埃及的时候,也正是埃及历史记载中断的第二中衰期。这样看来,以色列 人客居埃及的四百多年,在圣经中是《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中间的一段沉默期,而同时在埃及的官方历史上又是一段空白期。再加上埃及文与希伯来文在人名、 地名之间,莫衷一是的翻译及对照,使得考古学家对约瑟及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种种考证,遇上了雪上加霜的困难。
既然直接的记载不易获得,考古学家唯有沿着间接的考证,以取得可靠的数据。所幸近二十年来考古科技的进步、埃及文与希伯来文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突破,厘清并化解了不少有关圣经记载的争议。我 们就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间算起,首先判断约瑟任埃及宰相的最可靠时期,其背景是否和当时的埃及相吻合,随后再寻找雅各的儿子们在埃及地上留下的痕迹。
二、约瑟在埃及的年代
约瑟在埃及的时代,圣经考古学家及埃及古物学者们持两种说法,端赖他们对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间而定。至于出埃及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算法:分为“早出埃及” (High Exodus Date)及“晚出埃及”(Low Exodus Date)两种。前者是根据圣经(《列王纪上》6:1),推算以色列人应在公元前十五世纪(1446 BC 前后)出埃及。以此加上雅各的儿子们在埃及为奴约四百多年,约瑟任埃及宰相的时间,应当在公元前十九世纪,正值中王国第十二王朝法老瑟所提斯二世 (Sesostris II, 1897-1878 BC)至三世(Sesostris III, 1878-1843 BC)时期。“晚出埃及”派则认为兰塞二世(Ramses II, 1304 1237 BC)应是出埃及时的法老。原因之一是以兰塞时间向上推四百多年,正好是埃及人处于希克索人统治手中。身为迦南人的希克索,也许较会任用闪族人约瑟为宰 相。两种说法,见仁见智,各有其主观及客观的理由。基督教福音派的学者比较偏向于“早出埃及”的说法。原因除了忠于上述《列王纪上》及《出埃及记》的提示 外,(《士》11:26)也记载了当时以色列民已在迦南地居住了三百多年。如果要在法老兰塞与以色列王国开始(1000 BC)之间,再加入四百多年的征服迦南及士师时期,实在是很困难。考古学家亚宁教授(Charles F. Aling)在他所著《埃及与圣经历史》中,对他认为约瑟应是中王朝时期的宰相,提出他的看法:(注3)
“约瑟被带下埃及去。有一个埃及 人是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从那些带下他来的以实玛利人手下买了他去。”(《创》39:1)约瑟被卖到波提乏家。“波提乏”是个标准的埃及名字。若当 时尼罗河三角洲是在希克索人统治之下,一个希克索法老,没有道理任用一个埃及人作他的“内臣”,尤其是做他的“护卫长”。
法老遂即差人去召约瑟。他们便急忙带他出监、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进到法老面前。(《创》41:14)“剃头”、“刮脸”,这些都是道地埃及人晋见法老的礼仪,而非希克索人的习俗。
《创世记》中一再提到约瑟“治理埃及全地”(《创》41、42、45)。希克索人仅统治埃及北部,而第十二王朝的瑟所士屈斯二世及三世(Sesostris II and III)倒真是统治全埃及地的法老。
法老赏赐约瑟,“又将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为妻。”(《创》41:45)“安城”(On)就是“太阳城”(Heliopolis)。“太阳 城”的祭司当然是祭拜太阳神。希克索法老祭拜的是他们由迦南地带过来的“暴风雨神”(god of Seth),理当不会将太阳神祭司的女儿许配给约瑟。
三、富有埃及色彩的“约瑟故事”
近代考古学家,无论他们对圣经的历史性态度如何,大都认为“约瑟故事”所描绘的埃及背景是相当可靠的,而故事中的大局小节也十分地“埃及化”,绝非出自一个 外来人的手笔。例如约瑟的哥哥们是以20个舍克勒银子(《创》37:28)把他卖入埃及。而这正是埃及中王朝末期至第二中衰期前段奴隶贩卖的“市价”。到 了中衰期后半段,因为通货膨胀,价格升到30个舍克勒。(注4)
从前文“亚伯拉罕的故事”(见《举目》15、16期)所述,在亚伯拉罕时 期就有许多的迦南人,因着饥荒或从商的原因进入埃及。到了约瑟时代,从迦南及西乃半岛来到埃及的人为数更多。除了饥荒及贸易,更有和约瑟一样是被卖到埃及 来作奴隶的。从中王朝大量的民间文献看来,当时确已有许多闪族人散居埃及各地。图一所示为埃及中王朝晚期的芦苇草纸卷文献,时间约在中王朝的第十二与第十 三王朝之间。纸卷为一家族奴隶名单,计有79位奴仆的名字,其中40位是闪族人名,如施佛拉(Shiphrah,名同摩西出生时的希伯来接生婆)及米拿现 (Menahem,名同《王下》15:14迦底的儿子)等。而他们的总管名份是“管理家务”。约瑟在波提乏家,他的名份和职责也是“管理家务”(《创》 39:4)。
在整个“约瑟故事”之中,并没有明写约瑟拜官的等级。法老也没有用“宰相”这样的职称来封侯约瑟。但约瑟的地位与职责分明是 “治理埃及全地”,职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创》41:40)。从他的工作范围和他工作的性质看来,既便不是宰相,至少是内政、经济、农业部长。我们可 从考古发掘的埃及“墓画”,来看当时宰相封侯的仪式。埃及人爱面子,特别是贵族,总爱将他们生前的丰功伟业刻画在埋葬石室的墙上。图二所示就是一位宰相 (Vizier)封侯墓画:请看这位新官宰相,仰脸欣赏他被赐的手环,宫女为之穿上新衣,又加上一条既粗且宽而且极有份量的纯金项链挂在他颈项上。这幅墓 画,是否和(《创》41:42-43)中描述约瑟受官职仪极为相似:“法老就摘下手上打印的戒指,戴在约瑟的手上给他穿上细麻衣,把金链戴在他的颈项 上。”
我们不知道约瑟是不是埃及的第一个闪族宰相,但至少知道他不是最后一位。根据由埃及卡那神庙(Temple of Karnack)出土的文献报告,闪族人在新王朝时任职高官者大有人在。最近考古学家爱伦哲维(Alain Zivic)1990年的报告,他们的考古队在某处发掘另一位闪族宰相(Vizier)的墓画,时间是埃及恢复历史记载后的新王朝时代。这位闪族宰相名亚 佩尔(Aper-el),妻子为埃及人。他的事蹟写在芦苇草纸的档案上,十分详细(注5)。试想一位活在有这么详细资料记录朝代的宰相,尚且要等到20世 纪的80年代末才出土,那么要找寻第二中衰期没有档案记载的约瑟文献,就要继续耐心的等待考古队更长久、流更多汗水的成果了。
“约瑟死了,正一百一十岁。人用香料将他薰了,把他收殓在棺材里,停在埃及。”(《创》53:26)这段叙述是道道地地的“埃及化”。约瑟的身体被木乃伊化,这当 然是埃及地习俗,也是为了便于以后带回迦南地。约瑟死时110岁,却恰好是埃及人赋予他们的“先圣先贤”的理想寿数,不管他们真正的寿数为何。无怪乎后世 历史家稀奇于“约瑟故事”的作者必定有许多的“埃及经验”。若他们承认作者是摩西,而又愿意多读一点圣经,当就明白“摩西学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 (《徒》7:22)这一切也就不算“稀奇”了!
四、比塔找到约瑟了吗?
近年来澳洲考古队在考古学家孟非比塔(Manfred Bietak)领导之下,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区(Tell dl Daba Khatana-quntir),即圣经中的兰塞城,有了真正“稀奇”的发现,使我们对约瑟的故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注6)。
1996 年比塔队在兰塞城发现了一个属于第十二王朝时期迦南人的村落民宅。这些住宅没有防城,仅由简单的围墙来抵挡动物。房屋是泥砖造的,屋内的“四房”设计却是 典型迦南人房屋格局。最令人兴奋的是房屋内外挖掘出来许多破陶器。陶器是考古学者用以辨别年代的利器之一。第一、因为陶器笨重,携带不易,居民迁移时常被 丢弃在原出产地;第二、陶器的质料、形状、釉彩、彫饰、直接反映出制造时代的文化、习俗、经济背景。而兰塞出土的陶器,经鉴别确实是青铜时期中期 (Middle Bronze)的迦南式产品。这可能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在埃及地找到了以色列人寄居在埃及的直接証据。
考古队也在这个村落 的东南角空地处,找到以色列居民的墓地。墓的外表虽是埃及式建筑,内部的埋葬方式却完全依迦南习俗。男人的身上仍配戴者标枪、战斧,及短剑,和以色列人在 迦南地埋葬相同。特别引起考古学家兴趣的,是在这些民间墓旁,有一个特别大而建筑考究的墓,该墓看起来较其它的小墓在时间上略早一点。墓内有颇宽大的“埋 葬石室”。在通往该石室的“盗道”上(埃及人善于凿“道”“盗”墓),有一个被击破高达真人一倍半的石雕像。由其面孔上的黄色涂料,及香菇型的红色头发, 断定这是位闪族的高官。埃及人在传统上以这种颜色和发型来代表迦南来的闪族人。考古学家罗尔(Rohl)认为这必定是约瑟的墓(注7)。约瑟老来罢官回 家,很可能由宫殿搬来歌珊地的兰塞和他的家人同住。约瑟的棺木内,当然是空的。我们都知道他的木乃伊早已被摩西遵其嘱咐,趁出埃及时带回了迦南地(《创》 59:26;《出》13:19)。
就在这个朴素村落的上层,也就是距今时间较近的一层,发掘出较为复杂的宫廷建筑。其格式既埃及又迦南, 由遗迹中仍可看出当年的风华,居住者必然是从事贸易的高级官员。据考古家的推测,这很可能是希克索初期统治时的建筑物(注8)。希克索人的来到,不仅扰乱 了雅各儿子们和乐安居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原本的地位,也必因埃及人对希克索人的敌意而渐渐没落。如果这个推测是对的,则土堆下层约瑟墓的破坏者有两种可 能:一种可能是遭到这些突来的希克索人刻意的破坏。他们是存心要摧毁埃及官员的产业;另一种可能是驱走希克索人的新法老阿摩斯,因着对希克索人的仇恨,连 带嫁祸同来自迦南的雅各儿子们。因而约瑟及以色列人均遭池鱼之殃!
兰塞地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我们和辛劳的考古队一样,盼望在墓内能挖掘到文字刻划。如是那位“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出》1:8)中的“新王”,究竟是一位希克索法老?是阿摩斯法老?还是接替阿摩斯的法老?答案就可分晓!
参考资料
1. A. J. Hoerth, Archaeology and the Old Testament, Baker Books, Grand Rapids, 1998.
2. B. Kemp, Ancient Egypt: A Social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3. C. F. Aling, Egypt and Bible History, Baker Books, Grand Rapids, 1981.
4. K. Kitchen, Joseph,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Vol 2, Ferdmans, Grand Rapids, 1979-1988.
5. A. Mazar, Archaeology of the Land of the Bible, Doubleday, New York, 1980.
6. M. Bietak, Egypt and Canaan during the Middle Bronze Ag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1991.
7. D. M. Rohl, Pharaohs and Kings: A biblical Quest, Crown, New York, 1995.
8. M. Bietak, Avaris: The Capital of the Hyksos, British Museum Press, London, 1996.
图一:埃及中王朝晚期的芦苇草纸卷文献,为一家族奴隶名单,计有79位奴仆的名字,其中40位是闪族人名。
图二:一位古埃及宰相的封侯墓画。
作者曾任波士顿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她目前是美国校园团契的特约同工,负责欧洲事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