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此“狗屁工作”30年(陈恩加)2024.03.18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03.18  

陈恩加 

网易新闻在2022年年底,推出了视频《致敬每一个扛住了生活的平凡人》。该视频集合了当年新闻热点中,不少发生在平凡人身上令人动容的故事(特别是开头由于严苛的疫情防控所造成的悲剧),配上歌手毛不易的《看得最远的地方》为背景音乐。 

看完后,我不禁潸然泪下。可惜刚发布不久就遭全网下架。 

进城务工者 

无独有偶,在2023年末,网易新闻再次推出短片《如此打工30年》,以合肥为例讲述了当地底层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 

短片中的“30年”,是指一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进城的务工者,已经将自己最佳的青壮年时期,奉献给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和祖国的经济发展。可惜他们无法住进自己亲手所建造的房屋,甚至有的连村里几百块钱的医保也交不起。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旁白是:“从小吃不饱饭,到吃饱饭了就开始干苦力,干完苦力就开始打工,打完工就老了,老了还得干。盖了那么多房子,但是没有一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由于当前国内经济萎靡,片中提到的劳务市场,周边有不少高龄农民工,因为经常找不到日结工作(即当天就付清工钱),只能望洋兴叹,不断徘徊。而找到零工的人,报酬也不多。 

一位来到合肥已经10多年,额头上刻满抬头纹的工人王兆喜说,自己还得再干10年,因为家里的子女,甚至是孙子,还在依赖他的收入! 

不出所料,这部不符合主旋律的短片再次被迅速下架。 

年轻“打工人” 

或许有人会说,受过良好教育、出入写字楼、就职于各种大厂,有车有房的白领、金领、中产,应该就没有上述这些农民工的烦恼了。实则不然。早在2020年就成为年度网络热词的“打工人”,到了2023年,仍然是不少上班族自嘲的标签。 

首先,上了年纪的务工人员找不到活干,年轻人也同样遇到类似情况。 

近几年来国内大公司裁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多人没想到自己成了突然被裁,,还欠著一屁股房贷的“最惨中年人”,更别说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惊奇地发现每一年都是“历史最难就业季”——毕业即失业。 

其次,片中年过半百的农民工本该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却还得继续打拼赚钱 

现在的年轻人在未来,同样有可能遇上类似的情况:老龄化的加重、当前收不抵支的养老保险,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大患——谁知道到了该退休的年龄,还能不能按时足量领到社保?  

最后,两类群体都面临着精神上的失望与迷茫。 

片中有人以为老板保证雇佣了自己,没想到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又被告知老板招了其他人。中途下车后,失望地连出租车的钱也不想付。更多的人则是干一天是一天,至于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却不容考虑也没答案。 

职场上的机械工作、时间压榨、PUA 等等,同样让许多打工人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出路。圣经中上帝对偷吃禁果的亚当的惩罚之一,便是“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创》3:19)。难怪“如此打工N年”,这“N”究竟要填哪个数字,谁也不知道答案。 

汗流满面,无人幸免 

底层打工者往往需要经历许多辛酸,并非是“中国特色”,也并非是某个历史时期中的昙花一现,更不会因为工作种类的演变而消失。上帝所说的“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全人类现象。至少有3本著作支持上述观点: 

第1本是2022 年 7 月出版引发热议的《毫无意义的工作》(Bullshit Jobs,又译《狗屁工作》)。作者是已故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 1961-2020)。 

为何一本讲工作的书会掀起强烈的讨论和共鸣?原因有二:一是工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几乎所有人都必须靠工作来养家糊口;二是近年来职场上的内卷和工作中的无意义感,在不断侵蚀著无数打工人的灵魂。 

那究竟什么是“狗屁工作”?在书中它被定义为: 

“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虽然要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即从事者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注1)。 

当我们与身边的同事深入沟通,加上平时听闻的许多报导,就会发现许多人就处于上述状态中;高管、码农、文职人员、服务业从事者等职业,都无法幸免。这一本书说明,“汗流满面”在终极意义上,并不会因为工作种类的改变而改变。 

这里的“汗”,可以是脑门上的汗珠,也可以是内心的焦虑与虚空。 

第2本叫 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暂无中译本)。作者是普利策奖得主、著名的口述历史学家 Studs Terkel(1912-2008)。这本书集结了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几位底层“打工者”的采访。 

Terkel开篇就提到一位37岁在芝加哥炼钢厂工作的Mike Lefevre。 

在采访中,Lefevre把自己形容为一头骡子,干的是严格意义上的体力活(strictly muscle work)——日复一日地重复“拿起、放下”这两个动作。当一个工头批评他态度差时,他心里的嘀咕是:“我的态度就是我对自己的工作提不起兴趣……毕竟,你怎么可能对拉钢材感到兴奋?”(注2) 

类似处境和想法的打工者,贯穿了这本将近500页的书。圣经上说“日光之下无新事”——70年代的美国如此,Z 时代、千禧一代也是如此。职场始终充满了内卷、倦怠和无意义感。 

第3本是美国作家乔治•派克George Packer, 1960-)的《下沉年代》(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 

该书的原名叫The Unwiding,直译并非“下沉”而是“解体”。其指向美国70年代后,由于经历了各种冲击(例如次贷危机),经济增长开始减缓甚至停滞,好像逐渐解体一样。 

作者透过4个不同阶层人物(创业者、硅谷高管、瘾君子的女儿、政客)的视角,呈现了30多年以来美国社会的沧海桑田。更是在为曾经近在眼前的美国梦的破碎,而感到惋惜——这些人原本以为可以和自己的父辈一样,只要拼命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可没想到自己只能随着时代一起下坠,就像那在出租车上,中途被告知雇佣取消,因此只能怏怏下车的农民工。 

“汗流满面”的背后,是那跨越时空、来自“打工人”的辛酸。 

劳苦愁烦的出路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与社会分工、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劳动保障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笔者无意探讨这些议题,其一是因为并非专业人士,其二是因为这些在宏观层面的制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善。 

在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需要向“上”找出路。圣经中的雅各,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雅各在逃离父母和哥哥以扫后,不再是一位“安静的男子”,而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打工人——在舅舅拉班手下打工,而且一干就是20年(参《创》31:38)。 

雅各的主要职责是牧羊。他的“职场氛围”看起来比前面提到的农民工,还要恶劣: 

首先是长期外部严峻的环境:“白日受尽干热,黑夜受尽寒霜,不得合眼睡着,常是这样”(《创》31:40);其次是受到老板拉班的欺骗:“10次改了我的工价”(参《创》31:41);最后是心理上的孤苦:“上帝看见我的苦情和我的劳碌”(《创》31:42)。 

雅各最后提醒他的老板,自己曾经处于工资被拖欠的财务风险中:“若不是我父亲以撒所敬畏的上帝……与我同在,你如今必定打发我空手而去。”(《创》31:42)。套用前面“盖房子却不属于自己”的说法,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雅各也很有可能会“养了那么多羊,但是没有一只属于他自己”的。 

虽然打工人雅各经历那么多艰难,但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对上帝同在的追寻,不管这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打工时期的风餐露宿,让他体会到了上帝的同在。“主动离职”后,又面临着以扫袭击的可能性,自己的财产甚至连性命都岌岌可危。 

但上帝却在这些“又少又苦”的日子中,与他同在。即使晚年经历了(暂时的)“丧子之痛”,在他即将离世的时候,却能够“扶著杖头敬拜上帝”(《创》 47:31)。因为原本列祖所侍奉的上帝,如今也成为了一生牧养自己的上帝(参《创》48:15)。 

信靠上帝,并没有减轻或者消除雅各的难处,但上帝的同在,让这位背井离乡的打工人,在生活的苦中经历了上帝应许的甜——带领他历经波折回到家乡,并养育出以色列12个支派(参《创》35:11-12)。 

或许你我如今也正面临着雅各青壮年时期的挑战,不管是工作还是养娃的劳苦,或是老了之后又会面临新的难题。但当我们像年老的雅各,回望一生的时候,会发现上帝正是借着这些“又少又苦”的日子,试炼我们的信心,并带来当时还无法明白的祝福。 

上帝不仅在“狗屁工作”中与我们同在,祂更牧养我们的一生:一生“打工”多少年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无论多少年,都有祂的美意和带领。在经济、政治、言论都在分崩离析的时代,上帝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人生的唯一盼望和依靠。 

注: 

1. 大卫·格雷伯,《毫无意义的工作》(中信出版社,2022.7),39。 

2. Studs Terkel, 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The New Press, 1989.5), 2. 原文是”My attitude is that I don’t get excited about my job…How are you gonna get excited about pullin’ steel?” 

作者码农一枚,热爱阅读、写作与健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