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 2020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専栏2020.08.03
王星然
“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 ――《诗篇》104:24
后现代古风美食博主如何介绍一道番茄料理?中国第一网红李子柒告诉你,要从备土和整地开始。(注1)
种过菜的人知道土壤与作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番茄是一种非常耗肥的作物,缺钾,缺钙,缺镁,缺磷都长不好。养份不足,番茄就容易生病。
上帝的创造及护理
杜克大学研究神学与生态的Norman Wirzba教授,在他那本有趣的书《食物与信仰:有关“吃”的神学》(Food and Faith: A Theology of Eating)里指出,我们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世代!人们不清楚食物生产的细节,不再参与任何种植培育的过程,我们变成了一个个“无知”的消费者。
但食物能在桌上完美呈现,绝非简单之事。
李子柒让仅重视“结果”的现代人,重新看见整个“过程”的美好。
虽然镜头下,四川大山里的田园生活,仙气飘飘,唯美到太不真实。但不可否认,透过她的演绎,人与土地,人与作物/牲畜,人与生态,人与传统,人与文化,人与大自然,人与亲情,人与四季节令,都有了真实而鲜活的关系。
这种在“速食”文化里看不到的过程与细节,在“慢活”里竟是如此的美丽,疗愈,且饶富意义。当我们愿意放慢脚步来思想,这一切的背后直指上帝的创造及护理。
“他使草生长,给六畜吃,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诗篇》104:14-15
“吃”绝对是一件非常深刻的事。从出生开始,只要活着,人就需要食物,食物是上帝爱的赐予。
Norman Wirzba说:“食物是上帝赐给所有受造之物的礼物,为了生命的滋长、传承、庆祝。当我们奉主的名领受圣餐,吃成为永恒中上帝的饼杯之爱在地上的实现。”(注2)
但是对现代人而言,食物已被简化成超巿货架上或是网络上陈列的商品(commodity),每一个商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和标价,当消费者刷下他的信用卡,或是按下支付宝的键,可以立即获得满足。我们很难从这些商品里体验上帝的创造和护理,无从领会食物是上帝有温度的爱的赐予,而不仅是货架上冰冷的商品。
“我是生命的粮”
当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这段比喻其实有很丰富的神学内涵: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约》6:51-58
新约学者卡森(D. A. Carson)如此解释这段经文:
“这段画面血腥的语言,农业社会的人或能心领神会,但对于我们——这些买现成纸盒、塑胶容器、或铁罐头食品的现代人,却很容易忘记。我们活着,因为其他的活物死了。如果那些活物不死,我们就没有食物:那头牛,那条鱼,那根胡萝卜,那把芹菜必须死,否则死的是我们。我们吃耶稣,唯有祂死,我们能活着。”(注3)
被吃的,无论是植物或是动物,都必须要先死去,才能滋养进食者的生命,并且成为进食者的生命(常在祂里面)。现代人大概没有机会从羊圈里挑选一只活羊,然后宰杀牠的经验。古人能体会那只羊犠牲了牠的生命,来成就人的生命。
如果我们亲身参与研磨麦子的过程,再读这生命之粮的比喻,必能更深体会麦子必须被辗碎,必须犠牲才能制成面包。
而这个比喻,刷卡购物的现代人难以窥其堂奥。
栽种有时
我自己在脸书上有一个“栽种有时”的网页,纯粹分享种植的意义和喜乐。在栽种的过程里我有许多宝贵的体会。
举例来说,在农作中,我曾犯过很多错(我不是绿手指):修剪太过头、忘了浇水、施太多肥、在错误的季节里移植……但大自然让我深刻认识什么是“原谅”(forgiving)。
园艺世界里有一个英文字 “resilience” 能很传神地诠释“原谅”的概念,“resilience”意指:从苦难中复原的能力。我在“栽时园”里看见上帝赋予植物惊奇的自我疗愈能力,往往在一阵春雨后,在沉寂一个夏天后,生命总是找到它自己的出路。生生不息!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那位赋予植物resilience的上帝令人赞叹,而祂的恩典更是叫人敬畏。
田园之乐
《经济学人》最近有一篇颇有意思的报导(注4),美国人因为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严峻,每天被关在家,意外地竟重拾田园生活之乐,重新发掘种菜种花的美好。传统上国殇纪念日(Memorial Day)是美国人种番茄,种菜苗的时间,但今年国殇纪念日长周末大部份的菜苗早被抢购一空,连牛粪土也卖到缺货。百年植物种子老店Burpee,生意好到必须暂停单一客户的订单,许多园艺店老板笑咪咪地说:从未看过这种现象。
疫情中,大家厨艺都更上一层楼了!在美国,面粉和酵母菌素常常一上架就被扫光,许多人重回厨房,照着网络视频研究如何发面,学习做糕饼、点心、面食。疫情中,各种功夫菜摆上了餐桌,波上(po)了社群媒体…… 在园艺和烹饪中,人们开始懂得享受速食生活中长久被忽略的过程和细节。
这种生活方式的微妙改变其实是现象级的,却鲜少看到教会和机构在疫情中探究讨论。食物与信仰的关系、园艺与上帝的创造及护理、生态与神学……这些在教会里属于“世上小学”,似乎不值一顾,但却是Covid-19疫情中人们每天生活的重要部份,而《经济学人》关注到了。
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对田园生活也有深刻的体会:“全能的上帝从起初就打造了一座花园,无疑的,住在其间是人类最纯粹的喜乐,是人类心灵得复苏的最佳所在”(注5)
修理看守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就是不可切割的。根据《创世记》,人类的第一份工作是农夫,上帝是伊甸园的园主,祂把精心打造的整座花园交给人管理。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 使他修理, 看守。” ――《创世记》2:15
NKJV(新钦定版)圣经把修理译成tend it(关心,照顾),包括KJV(钦定版)在内的许多版本把它译成dress it(打理,呵护,整理),而NASB(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直接把它译成cultivate(耕耘),这个字本来就是贴切的园艺用词,所有和园艺有关的活动,包括整地、撒种、灌溉、施肥、除杂草、除虫害、收割……全都包含在其中。
而cultivate的字根cult本身还带有崇拜、事奉、狂热、迷恋的意思(现多用来指“异端”),因此一个农夫、一个耕耘的人,必然要花许多心思(近似狂热)在他的作物上,天天到田里关心照顾,小心栽培呵护,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植物能顺利成长,开花结果。现代人分工精细,我们已经不再清楚从上游到下游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过程都被忽略了。其实耕作(cultivate)的整个过程,就是文化(culture)活动的原型(注6)。
重新设定
Covid-19 开始时,教会的焦点多是:如何运用网络科技,线上查经,疫情中如何门训,如何传福,如何组织Zoom小组……想方设法把实体聚会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经过几番讨论,后来大家也疲乏了。我们很少去思考,上帝藉这疫情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饮食、消费习惯?又如何改变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颠覆了我们对“教会论”的认识?如何颠覆了宣教策略?而祂为什么这样做?
在Covid-19的网络世界里,每天各种负面新闻,令人沮丧崩溃;各种虚拟混沌,真假莫辨的消息,使我们抓狂。当我们愿意放下手机,离开那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那个不真实的Avatar(取自电影《阿凡达》指网络分身),重新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本尊,走进大自然,观察蜜蜂与植物生生不息的互动,就能看见螳螂与蜘蛛如何维持花园里的生态平衡,聆听虫鸣鸟叫感受生命的美好。
当我们用心去体会上帝的创造与智慧,祂的慈爱与护理,祂的恩典与供应,祂的权能及信实……我们里面的焦虑、困惑、忧郁,就能得着祂的医治。这正是受苦中的约伯与上帝对话,所呈现的画面(参《约伯记》38-41章)。
“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约伯记》38:4
我觉得上帝借着疫情,呼唤祂的儿女走向大自然,转向祂,体会祂,归向祂。
祂把我们从种种高大上,轰轰烈烈,急于证明自己的宣教策略中拉出来,从机械冷淡缺乏喜乐热情的事工重担中解放。
疫情前我们像一颗快速转动的陀螺怎么也停不下来,我们里面早已枯干,我们需要被“重新设定”。
而走向大自然,再次遇见上帝,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注:
1.见李子柒《番茄的一生》视频。
2.“Food is a gift of God given to all creatures for the purposes of life’s nurture, sharing, and celebration. When it is done in the name of God, eating is the earthly realization of God’s eternal communion-building love.”
3.卡森原文:The graphic language (of John 6:51-58 ) reminds us of what everyone in an agrarian culture knew, something we so easily forget when we buy food in cardboard boxes, plastic containers, and tin cans; we live only because other living things die. If no other living thing dies, we do not eat: the cow and the cod, the carrots and the parsnips must die; otherwise we will. We feed on Jesus: he dies, or we do.
6.人类社会要进步,在各个领域里要开花结果,都必须途经类似“农耕”的过程,要花费许多心思(狂热);要发展学问(办教育);要专心致力,(科研);要管理(政治);要分配有限的资源(经济)……这就是在《创世记》里上帝赐给人类的文化使命(Cultural Mandate):“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 们 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