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岁寒三友(心渔)

心渔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2期

         我认识了许多天使般的人物,有老、有少,有古人、有今人。其中一些人我有幸与他们相处几年,而有些人只是短短几天,还有些人是从书本中认识的,他们的生命塑造了我的事奉观。现为大家略介绍其中三位。

蔼宜

         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一搬家,就疏于与朋友联络。其实,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搬远了,联络多半随着时空的距离而减少。

        然而,譪宜在这方面可叫我开了眼界。譪宜是一所大教会传道人,负责教会初中、高中、大专、社青团契,外加妈妈团契、大陆事工……老实说,在那个教会与她同工 一年多,我还是搞不太清楚她究竟负责哪些事工,只知道她满脑子传福音,三句不离宣教。精力充沛是她的特征,宣教是她衷心所爱,看见有人经历神是她的乐事。

         由于老公工作原因,我们由加(加拿大)西搬到加东。我心里想,和譪宜的友谊大概到此得划下休止符。蔼宜的忙碌可是有名的,教会有好些人说,教会聘到譪宜真蒙福,一人抵三人用。然而,出乎我的预料,我与譪宜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更深刻。

         过去八年多,譪宜恒切关怀着我灵命的成长。由于加东的渥太华的属灵资源没加西的温哥华多,她每隔一阵子就一箱箱地寄包裹给我。拆她的包裹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我知道里面有灵粮,诸如﹕书籍、录音带、录影带、贴纸……,有的给大人,有的给孩子,她关心我们全家人的成长。我知道她待己很节省,但是,凡只要对我 灵性成长有益的,她总是竭力供应,八年多没停过。更称奇的是,每当我心灵受伤,甚至说也说不出口时,她的电话总是即时而到。每次我们一齐祷告后,我心里的 阴霾亦是一扫而光。而我不过是她羽翼之下,她所关心的人之一。

         譪宜很爱祷告,喜欢在主的面前倾心吐意。她手上事奉多,但亲近主的时间绝对 不少。有一次她带着我祷告,向上帝献上赞美、感恩,还记得闭眼祷告时大约下午三点多,天还很亮。刚开始时干涩得难以开口,但是渐渐在祷告中感受到上帝的 爱,不仅祷告不觉枯燥,更有一份甘美从心底油然而生。当敬拜告一段落,张开眼,天已黑了。现在回想起那次的体验,心中还有丝丝甜蜜的余味。

         我深知,她充满精力、活泼事奉的秘诀,在于每日肯花许多时间亲近主。在亲近主、赞美主当中,她享受上帝大爱的甘甜,而这份甘美的关系成为她事奉的动力。每日 亲近主,竭力向主表明心中爱意,是事奉绝不可少的一环。也惟有这样子定意以行动爱慕上帝,才能摸著上帝的心意事奉。这道理浅显易懂,却常受人忽略,尤其是 服事担子繁重的人,更容易头脑认知这项道理,却仍身陷“不顾弹尽源绝,人仍冲锋陷阵”的事奉型态中。

施伯母

          第一次见到施伯母,是以逃之夭夭收场。事情是这样的﹕我在教会遇见她,早听说她是牧师的丈母娘,来探访女儿。我对她微笑,打个招呼,没想到她眉开眼笑回应我,并且热情 地拉着我的手,操著浓浓乡音的国语,说﹕“来﹗我背圣经给你听﹗”她不是背一节,也不是背几节,而是背出一整篇。其实我当时圣经也看过几遍,但她乡音好 重,我听不出她在背什么,更别提搞清楚出处。

         这下可惨了!要是她背完后考问我经文内容,该怎么办?一身冷汗直流。终于她背完了,咧著嘴对我笑,我只有干笑以对。接下来,她又开始哇啦哇啦地讲一堆话,可能是在分享这段经文的内容,而我只有继续干笑的份儿。好不容易等她松了握住我的手,我立即落荒而逃。

          没多久,我们搬到温哥华,碰巧是施伯母住的城市。我们礼貌性地拜访她,没想到因而拓展了我的眼界。虽然我和施伯母参加的是不同的教会,再加上我工作忙碌,接 触并不算频繁。然而每次碰面,她总是精神抖擞地分享上帝的话语与上帝的作为。虽仍时有听不懂的地方,但次次见面都大有收获。

         久盼之下,我怀孕了,但前三个月流血不止。最后,连医生也不看好。而且搬到温哥华快一年,我老公连面试的机会也没有。而我被勒令躺在床上,数着分分秒秒过日子。这段期间几次情绪低落到黑暗的深谷,根本读不下圣经,连听诗歌也厌烦,祷告说不出口,生命是漆黑一团。

          不知怎么的,施伯母的电话总是在我最苦不堪言的时候及时而到。她一向不怎么问好,总是开口就说:“来﹗我们来祷告﹗”她的祷告充满上帝的话语(都是一句又一 句的经文),简洁有力,句句带着上帝的大能。每当她祷告完毕,我又有了心力,读经又有了滋味,也能来到上帝面前倾心吐意。她让我见识到,上帝的话语的确是 生命的粮(《约》6: 35、63)﹐是带着大能的,并且天天吃喝上帝的话语﹐也是事奉的动力来源之一。

班德婆婆

          班德婆婆是痳疯病研究专家保罗.班德(Paul Brand)的母亲,是一位令人难忘的奇女子。班德婆婆原成长于伦敦郊区,出身豪门,却跑到印度偏远地区宣教,丈夫在壮年死于黑水热,但她仍不改其志,继 续留在事奉的工场。六十九岁那年差会要她办理退休,她照办如仪。但退而不休,因发现还有些地方没有宣教士,又跑去传福音。在没有差会的支持之下,自己爬到 那些山区,盖了一间小木屋,又继续工作了二十六年。

          印度生活很困苦,她营养不良,患斑疹伤寒、痢疾、疟疾等病是家常便饭。她又因从马上摔 下来,头撞石头,导致双膝以下瘫痪。七十五岁那年,她在山区工作,又跌了一跤。臀骨破裂,躺了一夜才被人发现。她儿子力劝她退休,举出一堆理由,诸如:独居穷乡僻壤不安全,她平衡感不良,脚又瘫了,随时需要紧急治疗;脊椎、肋骨都断过,压着她的脊椎神经根部;又有过脑震荡、大腿骨折、外加手发炎得很厉 害……结果,她回答:“总的说来,神要我去的地方,我若不去,留着这副老骨头,又有什么用?”

          她仍然是骑着一匹老马,背着药箱,踏遍山 区,找出那些被遗弃的、不可爱的、病的、瞎眼的人,医治他们,向他们讲述基督耶稣的故事。这样又事奉了十八年,直到九十三岁,才很不甘心地放弃骑马,因摔 下来的次数太多了。热心的村民用吊床把她在各镇上抬来抬去,就这样她又作了两年的宣教士,于九十五岁去世。

         她轻看自己身体的需求,专注于基督的托付,这带给我很大的心灵冲击。尤其,我近两年身体大病、小病不断,几次落入黑暗中,往往满脑子想的就是自己的苦痛,虽不敢开口埋怨上帝,但心里偷偷犯嘀咕。她的见证,带给我活泼的力量,脱离自怜的苦海,学习专注基督,轻看身体不适。不少基督徒的事奉不能至死忠心,不就是因为失去了专一的心志吗?

         库克(Graham Cooke)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基督徒与上帝有很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却与上帝没啥私交。”人往往在积极事奉的当儿,失去起初对神真挚的爱心,也失去专一事奉的心志。于是,枝子离开葡萄树,只有渐渐枯萎的份。于是,要不生命像泄了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动,要不就是人际关系乱成一堆,纷争频仍。

          热心事奉的基督徒最易犯的毛病有二:其一是,偏重于在堂会与大使命的事奉,而忽略了内在每日爱神的事奉,以至于筋疲力尽,事奉的路走不远。其二是,受制于生活环境、身体状况、人的褒贬,或有个人野心、骄傲自满、眼目情欲……从而失去向神专一持守的心志。

          耶稣告诉我们,信祂就是做神的工(《约》6: 29)。并且也告诉我们,第一诫命是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太》22: 37),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 39)。传福音的大使命固然重要,在教会中弟兄姐妹彼此关顾、事奉也都很重要,但这些还都只是“爱人如己”。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每日亲近主,恋慕 主,爱慕上帝的话语(为自己读经,不是为事奉读经),并且求主光照自己,好能持守专一的心志。

         耶稣指出爱神是第一诫命,我相信并不是上帝非要人爱祂不可(虽然祂的确希望我们以爱回应祂),而是人若能爱神第一,自然可以持守爱人如己的诫命,也能靠圣灵挪走专一心志的拦阻之物,从而活出精力充沛的生命事奉。

         对每位信徒来说(牧者与全职传道人也不例外),每日首要之事,就是在诸般待办要事中,仍亲近上帝、向上帝持守专一心志。我相信人若是能定意如此,“至死忠心”大概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期盼。

作者现居加拿大渥太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