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纵横赤子情(卢洁香  )2024.12.23

卢洁香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12.23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编注:宋代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宣道者,如登山者,脚踪绝佳美。

奔逸绝尘先驱者

“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13:17-18)

这个时候的亚伯兰回应了上帝的召唤,毅然离开了吾珥。他将约旦河全平原的滋润之地让给了侄儿罗得,同时顺从上帝的指示迁徙到希伯伦幔利的橡树,表明自己确信上帝一直带领他走向一个充满力量、肥沃、美丽之地,更确信在上帝里面有永恒安息之处。他在这里筑坛与敬拜,烙下与上帝盟誓的记号。

也许亚伯拉吸取了父亲他拉半途而废的教训。本来他拉当日携家带口离开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但他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他拉名字寓意是“驻扎地”与“延迟”,从他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以“延宕的行为”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句号,最终死在哈兰。(参《创》11:31-32)

然而,亚伯拉罕有别于自己的老父,他以一往无前之势,如风樯阵马之勇跟随上帝走向未知之地。

有学者对亚伯拉罕这一迁徙行动感到费解的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通常是从贫困地向富庶地迁徙,而他的迁徙则与之相反,是因为他看到了更崇高,更为完美的应许,才离开自己的家园。(注1)

这不正是宣教士的眼界与行动吗?宣教士欣然离开舒适之家园走向未得之地,正是因为看到天国福音永恒荣美的价值。

相见无语灼灼火俱燃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创》19:27-28)

这场火光烛天,上帝用天火审判所多玛和蛾摩拉,动魄惊心的熊熊烈火,使已从亚伯拉改名为亚伯拉罕的他越趋炉火纯青。罗得一家受尽亏损,亚伯拉罕黎明即起,肃然起敬站立在上帝面前,相对无语却尽在不言中。忠诚与坦诚是福音使者最宝贵的品格和最有效的策略,主的公义永远长存。

宣教工厂的属灵争战从未消停,而最严峻的争战往往来自内部。在宣教团体内部有天使也有魔鬼,有公义也有邪恶,有正气也有阴谋,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忠诚也有伪善,有殷勤也有懒惰 ,有建造也有毁坏。不过,最明显的,宣教士必是撒但攻击的对象,但也是上帝最贵重的器皿。上帝的光必照亮黑暗中隐秘的事,上帝的烈焰必烧尽一切邪恶势力,上帝的主权也必保护祂所爱的仆人。

坐言起行丹心一片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创》22:3)

这是上帝给亚伯拉罕的一个考验,命令他将自己的独生爱子以撒在所指定之地献为燔祭。常言道父爱如山,但上帝却偏偏让为父者偕子登山葬送爱子。

圣经用3 次“起来”描述亚伯拉罕的行动,每一次都表明他在信仰中的成长:第一次“起来”是他在离乡上顺服上帝的指示走遍纵横之地(参《创》13:17);第二次“起来”是在生死瞬间敬拜、亲近上帝(参《创》19:27-28);第三次“起来”是在考验中主动行动(参《创》22:3)。可以说一次比一次难度更高、也更具挑战性。在这一次次行动中我们看到,亚伯拉罕对上帝坚定不移的信心与深爱的热情所激发起来信仰的行动,是一种渴望满足上帝旨意的行动,甚至甘心乐意漠视死亡,付出牺牲的行动。

有学者形容亚伯拉罕为“信仰的骑士”,他为了上帝不仅可以放弃自己的儿子,还可以放弃他的伦理观念。(注2)而上帝也以永恒的盟约来回报亚伯拉罕信心的行动。

“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6-18)

亚伯拉罕知行合一,在听与行上帝话语中淬炼出活泼和老练的生命。

宣教是信仰行动的一个具体诠释。但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影响,单方面偏重及固守在从里到外的改变,注重在静态中学习宣教课程,而缺乏在实际宣教工厂上操练。加上中国隐性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很容易在宣教上倾向于去做那些所谓擅长的事,并不假思索去做,形成宣教事工和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模式。在不知不觉沉溺在假宣教的陷阱里,走不出原有生活和服事模式的温床,在属灵上故步自封,画地为牢,或陶醉在神学知识的象牙塔中,教会生活也多停留在静态式的读经、祷告、默想,信仰难以落地生根。

宣道与生命的能力在于坐言起行知行并存,既需要“由内而外”的生命更新,同时也需要“由外而内”的行动与能力表现,在新的宣教经历中活出恒忍之爱与舍己谦卑的生命,见证出信仰的行动。

注:

1. 徐新,《犹太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电子版。

2. 保罗·约翰逊,《犹太人四千年》,(世界图书出版社 ,2021),电子版。

作者为宣教士,现任加神国际使命学院院长,创建金边基督教会恩典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