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12.25
夏蔚
9月的蓉城,炎热不减。回乡的知微,却怀揣著一个重要的使命——这个使命让她在这喧嚣中,保持安宁和忍耐。
当年,耶稣问门徒:“人说我是谁?”祂希望人们能认清祂的身份,他也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向人揭示自己。今年的返乡之旅,给了知微一个机会,将这个问题带到人前。
在不同的场合中,她听到了不同的答案,看到了不同的态度,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亲人团圆
家人团聚,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大家等知微祷告后,才开始动筷子。他们因为知微,对信仰不再感觉陌生,有时甚至表现出一些向往,认为有信仰的人意志更加坚定,生活也更加有力量。
不过,对于基督信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耶稣是谁?我哪里顾得上这些!当下的生活,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这句话听起来务实,但也透出对永恒问题的忽视。知微不禁感到些许无奈。
“命运是上帝的安排。人有罪,这点从小孩的自私就看得出来。但耶稣是谁?祂是个外国人,跟我们扯得上关系吗?” 这番话听上去也不陌生。
“耶稣是犹太人吧?好像是个宗教领袖?反正挺重要的一个人物,像中国的孔子一样?”
他们神情笃定,对自己的见解理直气壮,甚至还带着一点对不信的骄傲。这让知微的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老友相聚
第二天,老友相聚,话题自然转向了信仰。
随着知微的探问,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在影视剧里见过教徒去教堂找神父忏悔,但不清楚耶稣是谁。另一位则认为,祷告不过是自我安慰,寻得片刻的宁静,心理作用罢了。还有人表示,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能面对一切,耶稣是谁并不重要。
还有人郑重提出:“基督教有两点让我无法接受:一是排他性,二是西方社会的优越感——虽然基督教起源于东方……”
最后有人总结:“基督教不过是世界上众多宗教之一,还是由个人去选择吧。”
知微听着,不由想起,当年耶稣得知民众对祂的各种看法——有人说祂是施洗约翰,有人说祂是以利亚,还有人说祂是耶利米或其他先知……
耶稣感到失望了吗?祂自然知道人们的回答都错失了靶心,但让祂欣慰的是,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 (《太》16:16)耶稣称赞:这不是属血肉的启示,而是天父启示的。
公园偶遇
9月下旬,暑气舍不得退去。知微在陵园办公区,脑子里思索着生与死的问题。这时,一个小姑娘走过来,身穿的T恤上写着:“When you can’t cope, Jesus offers hope!”
知微心头一震,便上前问她,是否知道衣服上英文的意思?听说过耶稣吗?
小姑娘摇头,表示不知。知微遂翻译给她听:“当你无法应对时,耶稣给你希望。”并告诉她,耶稣是救世主,人生有苦难,依靠祂可以找到力量和安慰。
随后,知微从包中取出一本基督教杂志,递给小姑娘。小姑娘笑着接受了。
追思仪式
这次回乡,知微和先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为信主的公公举办追思会。她为此事祷告多时了。
追思会当日,来了许多亲朋好友。几位素未生平的主内弟兄姐妹,自动组成了诗班,唱起《我知谁掌管明天》、《野地的花》和《奇异恩典》。歌声直入人心。
接下来是传道人的短讲,以及知微和先生的见证,向众人宣告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的神、生命的主。
亲友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基督教的仪式,感到心灵得到了洗涤。有些人被吸引,愿意去了解上帝。
知微告诉一位对道教有研究的晚辈,世上所有宗教,走的都是“自我修炼”的路径,靠修身养性或宗教实践,达到自我救赎或成佛成仙。唯有基督教,是上帝借着耶稣的牺牲,主动提供了拯救罪人的途径。
这位晚辈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基督信仰。
两座墓穴
临行前,知微去父亲的墓前告别。沿着墓碑望去,她意外地发现两座基督徒的墓穴。一座墓碑上,刻着圣经,上写《约翰福音》11:25-26节:“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另一座上,写着“约翰福音3:16”。
“有人认识耶稣!”知微心中一阵欣喜。她知道,这两位基督徒,与主永远同在。
耶稣是谁?认识祂的人有福了!
作者来自中国四川成都,现居美国田纳西州,从事幼儿融合教育以及翻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