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展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0期
来美十几年了,有好几位密友是台湾来的。因为他们多是“外省人”,我没有感觉到他 们有什么显著的台湾特点,顶多是某些地方用词不同而已。去年十月中旬,因为修台福神学院延伸制的课,我单枪匹马地进入台湾人中。两天的时间,除我一人之 外,其他五十多位同学全部是台湾人。听他们课间用台语交谈,跟他们同吃同住,真发现不少所谓台湾人的特点。
首先,这些台湾人热情好客。早在八月份联络报名时,就在电话上认识了召集人杨姊妹。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姊妹,性格爽快,为人热情。几句简单的自我介绍,彼此就热络起来。她邀请我在她家住宿,我临行前她又打电话来叮咛。
那天一大早,我就出发,结果还是多转了一个半小时。在十点半时终于找到了地方,进去溜边坐下。刚坐定,后面有人过来问“是不是张姊妹”,我应声答“是”,马 上有一杯热茶递过来。课间休息时,才知道她就是杨姊妹。她告诉我,在七点钟时打过电话去我家,知道我已上路了,就一直替我祷告,虽然晚了一节课,但还是平 安到达,感谢主啦。
前后座位的同学也过来打招呼,老师也戏称前面讲的都是不重要的,你来了才讲重要的。一天课程结束后,杨姊妹又开车带我去吃饭、买菜。晚上回到她家,又给我介绍有关的资讯。之后,在她的先生杨弟兄的带领下,我们三人一起安静晚祷。
其次,这些台湾人勤奋,吃苦耐劳。第二天是主日,头天临睡前,杨姊妹说:“明天七点半起床,七点五十吃早餐,八点半出发去教堂。”我说:“好!”杨姊妹家的 客房用的是鸭绒被,非常舒服,加上我奔走一天,也累了,倒下就睡着了。等听得楼上有走动的声音,一看手表,早上六点钟。再迷糊一会儿,听到杨姊妹叫,再一 看表,七点十分。
赶紧应声起来,十分钟内结束梳洗。去厨房,见杨姊妹已准备好早餐。一盘煎饺子,一人一份花生酱和红果酱三明治,一壶刚刚 煮好,香气四溢的咖啡。看我出来了,杨姊妹就叫杨弟兄下来吃早餐。我们就一起谢饭、用餐。我问杨姊妹是不是六点钟就起来了,她说是,多年的习惯,晚上十二 点睡,早上六点钟起,做一天的家事,再在走步机上锻练半小时。
早饭后,杨姊妹收拾碗筷,我和杨弟兄各自灵修。八点半整,我们出门。上车坐 好,杨姊妹很习惯、自然地开口祷告,求神带领一天的聚会和往返路途的平安。在路上,我得知杨姊妹来美三十年了,原是护士,现在在邮局上班。她信主后,决志 跟随主,效法主的仆人,过简朴的生活。她家至今没有手机,车子没有遥控器,所吃的、用的都是最简单的。
两天接触中,我看到杨姊妹做在先,吃在后;吃完在先,收拾在后。讲话干脆利索,做事动作麻利,对人宽厚,对己严格,典型的敬虔爱主的妇女样式。
还有一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上课期间,午餐是由台福教会的一个家庭准备的,是一百五十个粽子和二大锅汤。听说这位姊妹准备了三天。肉粽子,大个儿,一人两个。非常好吃。这些弟兄姊妹非常爱主,并且愿意为主的缘故,服事众人。
因为我迟到,又是唯一要学分的学员,所以老师用吃饭的时间,跟我谈一些要求。提供饭食的姊妹,就在旁注意我们的进展。谈话一结束,她马上就端上热饭、热汤,让人心中很温暖。
第三,这些台湾人既具有传统,又跟上时代。中国人讲“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又说“男主外,女主内”。以杨家为例,两天的观察,只见说话、做事、开车,全是杨姊妹;谢饭、领会、找不到路时去打电话问路、吃饭时宣讲研究成果的,都是杨弟兄。
以前听人讲,台湾受日本文化影响,男尊女卑很严重。但这次我没觉出来。杨弟兄为人很谦和,分手时一再问候我的先生和家人。讲课的男老师也很耐心、随和,平易 近人。周六和主日,还看到不少弟兄在教会服务工作。巧得很的是,这次的课题正是:“圣经与性别”,课堂内容和课堂内外弟兄姊妹的表现,成为彼此最好的证 明。
第四,这些弟兄姐妹在真理上很追求。以这次课程为例,这个不到二百人的台福教会,有五十人参加,占教会人数四分之一。听一个姊妹说, 台湾经济腾飞的早,台湾人来美留学、就业、移民也相应地早一些,经济上比较有基础。爱神爱主的人聚在一起,就开始查经班,继而发展成立教会。几乎每个大、 中等城市都有台湾人的教会。我去的这间台福教堂就是付清全部款项的。主日时教堂内坐的满满的,使我想起《使徒行传》中提到的“神的道兴旺起来”。
这次修课,让我了解到很多以前没有机会认识的事物,同时也结交了新朋友。这些台湾的朋友,虽然他们总是把“发”读成“花”,把“曾”念成“真”,没关系,我 们有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追求,在天国里是一家人。不管我们是从世界的哪一部分来的,只要是在主里,就是相通的。一起祷告,相互分享,实在是来自主耶稣的 爱,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
作者现居美国威斯康辛州Milwaukee城。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