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潮交锋”系列 ——基督徒的文化使命与双职事奉(熊璩)

熊璩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9期

传统的圣洁观

       对宗教信仰陌生的人,可能把基督教与一般的民间信仰等同,对教会里的神职人员缺乏尊敬。但是对许多认真的基督徒而言,宣教士和牧师是他们观念中最圣洁、最高尚的职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讲道高”的心态。其次是青年团契的辅导和福音预工者,再其次是医生、专业人士、家庭主妇(夫)、蓝领阶级。等而下之的大约是政治人物,律师和娱乐界了。

        总而言之,许多基督徒以为,我们工作的中心越靠近教堂就越圣洁,越靠近市场就越世俗,越不洁净。试看好莱坞(娱乐界)的堕落,专业工作上的凶狠斗争,再加上过去两年华尔街(商场)的丑闻风波,这种圣洁观实在不无道理。

         从这种圣洁观出发,全职事奉应当是最清高的职业(高尚而清苦);带职事奉是一种妥协(不够高尚但较不清苦);专职工作而不事奉则是大多数平信徒(平平常常的 信徒)的安身之处。因此服事上帝“专业化”了(professionalism)。它成为某些人的专职,而非一般人的通职了。但是,专业化有它正面的意 义,但也有其负面的效果。

        关于正确的圣洁观和职业观,已经有过许多的讨论。本文希望从圣经的观点,以文化使命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对带职事奉(又称双职事奉)这个观念作进一步的认识。

上帝在世上的工作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翰福音》5:17)

        我们知道神是一位作事的神。但是,我们对祂作事的范围或许并不很清楚。有些人以为上帝只关心我们的灵魂,所以祂只注重我们的读经、祷告和聚会。有些人以为上帝是我们追求人生幸福的手段,所以祂繁忙地满足着我们每天任性的祈求。

        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受造的一切都是本于基督,倚靠基督,也归于基督。而且创造的至终目的,就是要让神的儿子得荣耀(《罗马书》11:36;《哥林多前书》 8:6)。这并不是说,上帝是一个自我中心的独裁者。相反地,因为离开了那万善的源头,受造之物是没有希望的(《罗马书》8:19,20,22)。

        为了让神的儿子得荣耀,上帝在这世上至少有四方面的工作(注一)。所以,我们在世上的工作,也应当与上帝这四方面工作的性质相同。

神是创造者(Creator)

        神的创造性表现在祂使无变有,和从一本造出万物的两方面。从祂的形像里(《创世记》1:27),我们也承受了创造才能,这在我们具创作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例如,商业、艺术、科技、音乐等等。

神是供应者(Sustainer)

         上帝不但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且托住万有(《希伯来书》1:3;《歌罗西书》1:17)。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传》17:26,28)。 许多人以为,上帝是一个盲目的钟表匠,在做完钟表以后就退出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基督以祂全能的命令和智慧,引导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约伯记》38,39 章)。这种功用在人类维持社会运转中表现出来,例如,照顾家庭、政治、管理等等。

神是救赎者(Redeemer)

        神拯救的范围是与祂创造的范围同等的(注二)。因为亚当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但如今神的恩典,岂不成为我们永远得救的根源吗(《罗马书》5:15;《希伯来 书》5:9)?这种救赎的功用也在人类医治、修理等性质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例如,医师、牧师、心理辅导员、技工、律师等等。

神是完成者(Consummator)

        神不但是救赎者,祂更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以弗所书》1:10;《哥林多前书》15章;《启示录》)。这种把事情做个归结也表现在人类的教育、新闻传播、牧养等等工作上。

        所以,我们工作的内容,虽然不一定直接与救人灵魂有关,却仍然可以与上帝同工。工作内容往往并不能决定,它是圣的或是俗的,是高尚的还是低下的。凡是神所洁净的,我们就不可当作俗物(《使徒行传》11:9)。

什么是文化使命?

        相信每一个基督徒都深切认识到,上帝所赋予我们的“大使命”就是到世界上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我们不是在推销天国的入场券,乃是让人放下自己,来作门徒。这是我们从主所领受的第一,也是最大的使命。

        相同地,当上帝造男造女的时候,祂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1:28)。

         这种管理、看守世界的责任,包括了把这个世界(家庭、学校、社区)改变得更美好,还包括了在世上伸张上帝的慈爱、公理和公义。这就是人类的“文化使命”。这 个管理、看守的使命,并未因人类被赶出伊甸园而收回(《创世记》3:17-19),只不过堕落后的人缺乏了管理、看守的能力。因此,我们作基督徒的就有责 任发挥光和盐的作用,不但要在工作场所中作一流的雇员,更要作基督的见证人,使人从我们的言行认识我们所信的主。

        这种在世而不属世(《约翰福音》17:14-15),伸张上帝之国的思想,从奥古斯丁,加尔文,开伯(Abraham Kuyper),鲁益师(C. S. Lewis),薛华(Francis Shaeffer),一直到寇尔深(Chuck Colson)等等,一脉相承(注三)。他们都强调,基督徒不要只注重自己的救恩,对社会、文化也要积极参与,要有影响力。在这黑暗的世界,我们要像明光 照耀(《腓力比书》2:15-16),彰显上帝的公义、荣耀和慈爱。这个世界虽然充满了罪恶,但上帝并没有放弃这个世界。

        其实这两重使命是一体的两面。文化使命是我们生活的态度表现,大使命是我们的动机和活力。也因此,基督徒不该从政治、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舞台上退却。如果这两重使命被分开了,我们就会产生错误的圣、俗二分法,会对“世俗”(worldliness)的认识有偏差。

        今天许多基督徒与这个不信的世代缺乏共通的语言,面对同事、朋友而没有切入点,就是因为我们将传福音和社会责任对立化,把信仰私人化,将信仰和生活分割的结果。这是对文化使命缺乏了解的反映。

双职事奉的两种观念

        双职事奉(dual vocation)就是基督徒在这两重使命上服事神的具体表现。基督徒或者受到神的呼召,全时间做大使命的工作;或者,受到呼召,一方面在文化使命上服事 神,另一方面也在大使命上服事神。这个名词表明了,我们的职业不但是为糊口,它也是我们服事神的地方。圣经上,旧约中的尼希米和但以理,《使徒行传》中的 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都是双职事奉的。

        一种观念认为,我们工作的场所是我们最大的宣教工场。这里充满著失落的人群,特别是那些被盲目的野心和膨胀的自我所充满的人。那些跨国公司的领导阶层正是最需要救恩的族群。基督徒可以把希望、医治和健康带给这批同事,帮助他们认识神。

        第二种观念认为,我们工作的场所不仅是一个宣教工场,职业活动的本身(包括个人的、公司的、娱乐的、企业的等等),虽然充满了罪恶和解构的思想,仍在上帝赋予我们的使命中。

        第一种观念虽然很高贵,却可能会限制上帝在职业场所的工作。其实,上帝的呼召是我们整个人(包括心灵、身体和理性)的更新,而不仅是灵魂的得救。神愿意见到公理和正义在整个社会中得到伸张。上帝期望在人类社会达到文化和思想层次的更新,以及整个被造的救赎。

        因此,我们的使命不但是直接领人认识神,也是直接在工作场所上发挥功用,使它更能符合天国的模式。“那种以为福音只是为个人预备的,以为福音对社会、国家和文化只能有间接的功用的想法,不过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个人主义的产物罢了。”(注四)。

        同样地,“教会必需能掌握住公众道德的高原,我们的信息必须关乎上帝的国度,和祂在世上的掌权和治理。”(注四)

        双职事奉是所有非全职事奉者的共同呼召。我们要在职业上、在生活中荣耀上帝,我们也当在领人作门徒的事业上服事神。除了全职事奉和双职事奉,神并没有提供第三条路线。

        人类历史上充满了这种双职事奉者的影响力,像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对印度教育的贡献,威伯弗斯(William Wilberforce)对英国废奴的贡献,Shaftesbury爵士对英国童工、女工的保护立法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呼召与装备

        在韦氏大辞典里,职业(vocation)与呼召(calling)是同义辞。双职事奉就是我们对神呼召的反应。上帝的呼召有整体的和个别的。祂呼召个人, 不但为了拯救那人,更要那人跟从祂,效法祂。且祂看重这些被呼召者,过于所作的工,所以祂要将所召来的人,塑造成祂儿子的模样(《罗马书》8:29),使 我们成为祂荣耀的见证人。

        因此,认识呼召是我们了解每个人独特性的关键。只有当我们回应基督的呼召,我们才能成为(也认识)真正的自我 (注五),和明白自我人生的方向。我们双职事奉的工场是与我们的呼召息息相关的,在神的眼光中,科学家在学术上,专业人士在公司里,或是教育子女,或是在 家做家事,或是从事政治,或是参与社区的服务,若是响应神的呼召,就都是荣耀上帝,同样可贵,因为都是凭著信心做的。我们被呼召来从事目前的职业,也被呼 召作见证人,带领人作门徒。这两重使命是平衡的,也是统一整合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自己的呼召呢?

        神呼召我们做的工作,通常都与我们的恩赐相符合。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考虑自己的恩赐(特长)在哪里。我们若有特别的恩赐,不能自私只为自己的益处。我们应该是神的管家,用恩赐来服务众人(注五),服事教会。

        再者,我们的恩赐有其属灵的品质。它不但帮助我们认识服事教会的方向,它也帮助我们认识在职场上事奉的方向。因此,盼望我们尽量找寻机会,发掘、操练我们的属灵恩赐,在教会、家庭和团契中与人印证自己的恩赐。这是一个需要投入,需要付代价,甚至需要冒险的实践。

        一个畏首畏尾的人,将永远无法跳越自设的牢笼。我们的神是一位至大的神,从祂永恒的旨意和视野中,祂对我们的呼召往往远超过我们自己的度量。但愿我们勇敢地投入,跟随祂的脚踪行,寻求并响应祂的呼召。这样,无论是全职还是双职事奉,我们才能过一个有目标、有意义的人生。

注:
一、参考Paul Stevens 于2002年2月在PBC-Cupertino的一系列演讲�Ahttp://www.pbcc.org/dc/dgb/.本文多处采用此演讲的论点。Paul Stevens是Regent College的David J. Brown讲座教授,专长为市场神学。
二、Paul Marshall,“Heaven is not  My Home: Living in the NOW of God’s Creation”,December, 1999, W Publishing Group.
三、熊璩,〈基督徒的文化使命〉,《举目》杂志第一期,2001年。
四、Leslie Newbigin,“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Eerdmans, 1989.
五、陈达,〈呼召〉(Os Guinness:“The Call”读后感),《进深特刊》,第八期,2000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