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遇燕港聚会点(素子)

素子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6期

        不知道世界上最简陋的教会何等模样,燕港(这是改过的地名)聚会点是我见到的最简朴的教堂,对我的震撼非浅。

        这里没有神学家,没有牧师、长老,有的是几乎目不识丁的渔民和山夫。这里没有高大宽敞的礼堂,也没有公路和停车场,有的是低矮的山寨,毛石台阶和羊肠小道;这里没有高耸的十字架,也没有钢琴和风琴,有的是摸黑聚会时伴随的海潮与山风的呼啸……

        燕港聚会点位于中国华中沿海的一个风景区内。去年夏天,我们举家出游,在新辟的燕港浴场戏水之后,次日又上山观景。

        下山往回走时,居高临下,发现一山坳处有红瓦屋顶隐现于绿荫丛中,似有几户人家。走近一看,一家门上贴有对联:“春光无限、主恩永在”。没想到这深山密林也有信主人家。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卖冷饮老大娘,便与大娘搭话;“您信主吗?”“信主。信主好,信主后我的病全好了”。

        我看到冰饮大冰柜下有两条粗绳,便问:“这绳子干什么用?”“下班后将冰柜抬回家。”我惊奇不已,这冰柜少说也有二三百斤,这位年近六旬的大娘能抬回家? “每天都和我男人抬回家,主给我力量。”“您身体真好!”“这算不了什么呢,前面有一个一百零五岁的,刚走了(去世)。”大娘说。她还告诉我,这里很少人 生病,也没有医院,比起那位百岁老人,她算青年了。

        我问她:“能不能到您家看看?”她说:“当然可以。”我让侄女帮她照看冷饮摊,随她向 下面山坳走去。下了七、八个毛石台阶,经过一段羊肠小道,来到一座不甚规则的四合院,总面积不过一百平米。有卧室两间、厨房一间和两间储藏室。西向的一大 间约三十平米,竟然是信徒的聚会点。地上整齐地放了约四十张小板凳,做工相当粗拙;看得出,出自山民之手。讲台是一张约六十公分高的小桌。前墙上贴有“与 主同在”的条幅,左侧有一手抄“平安夜”歌词。

        我和大娘聊了起来:“平时有多少人聚会?”“四十几个。”“什么时间聚会?”“晚上。”“为什么不在白天?”“白天忙,大家多以捕鱼、海水养殖和织网为生。”“讲道的是什么人?”“当地人。”“什么文化程度呢?”“初中。”“您们大家满意吗?”“满意。”

        在这宁静的山林中,他们过著知足常乐的朴实生活,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繁华世界”,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滋病、同性恋。他们只知道救世主爱他们,这就够了。

        曾几何时,圣经收缴,教堂关闭,聚会停止。但逼迫无法使基督的爱与人隔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今信仰之树,枝繁叶更茂。

作者现住中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