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時代的靈修實踐(新民)
基督徒的個人靈修,在很大程度上傳承了先賢們的美好傳統。讀經,默想,禱告,讚美,成為靈修的必備內容。有些認真的基督徒還特別學習古人早起的習慣,在天亮之前就起床靈修。 阅读全文
-
只要功夫深?──打造合“誰”心意的兒女(嚴行)
“望子成龍”的文化,讓中國父母成為世界上最奮力栽培孩子的家長。而“教子有方”、“孟母三遷”等,又讓中國人相信,孩子是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塑造,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式,以滿足自己的心願。 阅读全文
-
饒恕──基督徒新生命的見證(樓健)
彼得來到主耶穌面前,問了一個基督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太》18:21)不可否認,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人能寬容和忍耐的程度。 阅读全文
-
點亮燈塔——21世紀文字事奉者的呼召(莫非)
有位愛爾蘭聖經學者葛山(Dominic Crossan),形容後現代是黑夜中的大海,“在那裡沒有燈塔看守人,沒有燈塔,沒有岸。只有住在用自己想像所造成木筏上的人。” 阅读全文
-
過來人談家庭學校(陳愉文)
《舉目》55及56期,先後登了3篇有關“家庭學校”的文章,非常精彩、深入。筆者不揣淺陋,願意在這裡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做一點回應。我與先生育有一兒一女。他們都拿了獎學金唸私立大學,目前已畢業,有充實、愉快、有意義的工作。薪水不高,但可以自立。 阅读全文
-
唯獨改革宗?──一封困擾的讀者來信(某讀者)
有一事請教:我們這裡有幾個年輕的同工,極力主張改革宗的神學主張,認為家庭教會的傳統源於衛斯理的派別,有阿米念的影響,結果造成教會混亂,現在我們教會內部為此爭論不休,不知改革宗的方向是否正確? 阅读全文
-
在夾縫中,追求合一(方鎮明)
中國家庭教會在風雨中成長。由於各地家庭教會處境不同,對救恩的理解也出現差異。有些教會(特別是農村教會)只注重靈命的實踐,對聖經缺乏適切的理解,在神學上又固步自封,最終成為異端的溫床。 阅读全文
-
在神學之風中安然抵岸(陈濟民)
在基督徒成長的路上,充滿著各種迷惑和試煉。近年來,華人教會中還出現了神學之風。除了改革宗神學和阿米念神學的議題之外,還有保羅“神學”新觀、創造神學、職場神學、宣教神學……等,令人眼花撩亂。有些時候,好心好意的基督徒對聖經的理解和詮釋並不完全一致,卻都宣稱自己的主張絕對是出自聖經,大家都引經據典,甚至以“異端”的帽子扣在別人的 頭上,造成不小的困擾。 阅读全文
-
這是教會的立場──談教會如何避免神學之爭(林祥源 /談妮)
若將教會的整個信仰內容看成一個球。那麼,處在球最中心部位的,就是核心信仰,從核心信仰出發,往外的第二層,是在倫理立場,如: 靈恩、離婚,打胎,政治參與,同性戀,女性的講道按牧領導等。位於最外的第三層,是教牧實踐的選擇,如:是否採取長老制,是否設立嬰孩洗禮等。 阅读全文
-
回應四:真理,與對真理的認識——教會如何面對神學之爭
本文原刊於《舉目》59期 馮秉誠/談妮訪問與整理 簡介:馮秉誠現任威斯康辛米城華人教會差傳牧師,筆名“里程”,著有《遊子吟》等書。 針對教會內有不同的神學立場,導致彼此關係矛盾的時候,該怎麼辦?教會領袖要能分辨,若這些爭論,只是在面對基要真理以外,不同的神學觀點時,可以持守以下幾個原則: 1.上帝是超越人的邏輯與理性的。人無法僅僅藉著有限理性和邏輯,來界定對上帝的認識。 2.在牧會中,不宜把在神學院中,基要真理(所謂基要真理,往往就是各個教會的信仰告白)以外的神學爭論,拉進教會。(編註) 3.在教會中的傳道人,可以在基要真理以外,持有自己的神學立場,但不宜在公開講台或教導中,強調或堅持自己的這些在基要真理以外的神學立場,以致於造成教會中的混亂。 4. 牧養教會,是應該讓弟兄姐妹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聖經中啟示明確的基要真理上,不要因為其道理看來清楚,就以為簡單,而不再在這些真理上作深度的思考與學 習。因為唯有扎根在這些基本的真理上,我們才會更瞭解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大計劃,以及上帝對我們個人的託付。每個信徒都當找準自己的事奉崗位,好與其他弟 兄姐妹在主裡有肢體般的配搭,成為神國的團隊。這才是信徒委身教會,行走天路的重心。 編註:里程在著作《神的聖言(卷二):聖經的詮釋》(海外校園與使者,2007)中,提醒讀者 “應把真理和對真理的認識區分開”: 真理是絕對的、終極的。但人對真理的認識的某些層面則是相對的、暫時的,正像自然科學的認知是相對的、暫時的,不斷向上帝所制定的自然法則逼近一樣。 聖經清楚啟示的基本真理,如,上帝是獨一真神;耶穌基督是神子;世人都犯罪;耶穌基督的十架救贖計劃;主耶穌將再來審判世界……是絕對的,是信徒能夠準確把握和可以大膽傳講的。 但在人對真理的認識中,尚有不準確、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人不能把自己對真理的認知的每一點都絕對化。真理是不能被人“掌握”的;真理只能被人追隨或跟隨。 蘭姆說:“一個人若認為自己對聖經的解釋是正確的,我們不反對;可是我們反對,人忘記自己的卑微和人性的缺陷,而認為自己對聖經的解釋與上帝的啟示具有同等 的地位。”奧斯邦也說:“此處最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把神學模式當著永久不變。許多學者完全反對教義的定型化或終結化。…因為許多團體的確將他們承襲的傳 統和創始的先祖,當成幾乎‘不會錯’的對象來崇拜。” 如果把自己的神學體系絕對化,就會拒絕聖經對自己的體系說話,或對那些“不利”的經 文置之不顧,或按自己的體系強解這些經文。更易以對自己的體系的宣講,代替對上帝的整全話語的宣講。如此,神學家已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體系高舉到與聖經同 等的地位了。隨著體系被絕對化,體系的倡導者、擁護者也逐漸地、不同程度地被絕對化了,變成真理的標準和尺度;凡與自己體系的觀念不同的,無論有無聖經的 依據,都一言以拒之:“不講真理”或“偏離真理”。 (參第8章,應用──警惕神學研究的陷阱) 阅读全文
-
我的太陽 ──也談基督徒是否擁有真理(陳啟方)
上帝也是“公共物品”。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也是基督徒的上帝。亞伯拉罕說耶和華是他的上帝,但他不能說耶 和華不是別人的上帝。大衛以耶和華為樂,但他不能說只有他才能享受上帝。實際上,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的第一問答說,“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並以 祂樂,直到永遠 ”。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上帝為樂。一個人享受上帝,並不會減少別人享受上帝。 阅读全文
-
“聖職”、“俗職”與事奉(慶子)
顯然地,很多人認為,職場上週一至週五的工作,與“事奉”無關。心態如此,實際上也如此。大家覺得,只有牧師、神父、傳教士等“神職人員”從事的,是“全時 間聖職”事奉。一般信徒的職業則是“俗職”,每天忙的是“幹活”。只有和教會沾上邊的才是“事奉”﹗ 於是,有了“從俗職出來、進入聖職”的說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