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世界观
-
笔者希望自己能将圣经真理运用到生活的每个层面上,故而阅读了《前车可鉴》、《世界观的故事》、《使万民作门徒——以真理的大能转化不同的文化》,及一些相关书籍、讲章,现简略地跟大家分享。
-
2012年4月21日,监狱事工创办人查理斯.寇尔森(Charles Colson,朋友暱称Chuck Colson, 1931-2012),因脑溢血辞世,让世界顿失一盏明灯。
-
广义来说,每位信徒都是宣教士。只是宣教的对象,多半是相同地区、相同文化的人。然而,传福音给“自己人”,是不是一定“好说话”呢?不一定!除非他们和你是“同类族群”(homogeneous group),而且思想体系都和你的一样,否则,在传讲福音之前,你就不能不下宣教士当下的功夫──了解听福音之人的世界观。
-
我们若诚实地回顾西方教会历史,不可能对中古黑暗时期、罗马教廷的腐败专权无动于衷;我们若诚恳地关切当代教会时事,也必定被不时爆发的牧师、布道家的丑闻震动。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普曼笔下教廷的黑暗面、宗教领袖的丑恶脸孔,都不是空穴来风。
-
纳许(Ronald H. Nash)博士是我在神学院时的教授。他在《生命的终极问题》(Life’s Ultimate Questions)一书的开头,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
这一期的《举目》,我们要进一步阐述,正统的解经如何能够产生活泼有力的世界观,指引基督徒面对圣经与当代世界的冲突。
-
只要神不在一个文化的中心,这文明不仅会像汤恩比(Arnold Toynbee),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所说,必然会分裂、瓦解,乃至崩溃。套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话说:“If there is no God, everything is possible!(如果没有神,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
《举目》杂志将借着这个“思潮交锋”的系列,从社会制度、教育、法律、对生命的态度、科学主义、心理学、政治学、福音派的心理转换等角度,分析和检讨这些主要 思潮的历史轨迹,其世界观的交锋,和对社会的冲击。我们希望,第一,能够洞察历史的教训,第二,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并能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这或许也是所有讨论“文化救国”的人不可忽视的课题。
-
传统上,中国农村是鼓励多产的。多一双手就多一点做工的力气。因为农村生活条件不好,孩子能带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孩子就是父母的延伸,他的价值在于能光宗耀祖,昌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