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宣教
-
差会领导告诉我,有10个国家可以考虑:智利、波多黎各、阿根廷、泰国、柬埔寨……当时我向上帝的祷告是:“除了柬埔寨以外,任何一个国家我都愿意去。”因为红高棉时期的大屠杀仍然使我心有余悸。
-
当“人人宣教”的“宣教3.0”时代到来z时,与其被动升级,不让主动更新。
-
新媒体成为人们认识我们信仰的重要途经,当然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宣教工场。
-
如果说时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那么过去30年“海外校园”成为我生命成长中最深交的灵友。她一直陪伴着我,与我一同欢笑一同流泪,接纳我的限制,理解我的软弱,倾听我心语,带我走出一段段坎坷不平的生命历练,也一同在流泪撒种竭力耕耘中欢呼收割。
-
亚伯拉罕以顺服“离开”为落实神呼召他的首要行动,他每一次的“离开”,在人、事物上的取舍,神都是在现场对他进行训练。
-
然而四点半的通话之约永远无法实现了,南特的手表后来被寻获,指针停在三点十二分,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奥卡人用长矛刺死了这五位来到他们中间的白人宣教士。
-
灵修是回应神的邀请,来享受与祂的相交;宣教是顺服神的差派,去作祂的见证。
-
其实在整本课程中并未特别着重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的区分,而且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引用“使命人生”指出胸怀普世的基督徒和教会可以有的4种生活方式:前往(Going),欢迎(Welcoming),差遣(Sending)和动员(Mobilizing)。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一位胸怀普世的基督徒该去哪里,参与什么事工,而在于个人与神为友、委身于神的宣教使命。
-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宣教,最重要的是抓紧一个原则:一切最终的目的是抱持着“荣耀神”的心志,参与“神的宣教”。
-
以往谈到宣教,通常是包括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但教会中一些会友参加过著名的宣教课程Perspective和Kairos后,回到教会,只认定跨文化宣教才是宣教,从事跨文化的宣教士才算宣教士。这种看法也影响到教会的宣教策略,只支持跨文化的事工和宣教士。请问:你如何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