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忠心
-
在主后第二世纪初期,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境内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扩张。皇帝特拉建 (Trajan)任内(主后98-117年),虽然帝国继续逼迫基督徒,但是基督徒的数目有增无减。
-
库克(Graham Cooke)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基督徒与上帝有很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却与上帝没啥私交。”人往往在积极事奉的当儿,失去起初对神真挚的爱心,也失去专一事奉的心志。于是,枝子离开葡萄树,只有渐渐枯萎的份。于是,要不生命像泄了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动,要不就是人际关系乱成一堆,纷争频仍。
-
在我们朋友当中,有人或称我陈弟兄,或呼我陈伯父,也有人叫我陈老师。其实,现在的我,只是一间食品公司的普通员工——一名职位卑微的清洁工。“老师”只是我从前在上海的工作。
-
范仲淹身为朝廷重臣,一生报效国家百姓,的确可以用“以义以忠”四字来形容。 今日我们来谈基督徒的职业伦理,其内容也是这四个字。职业伦理范围很广,这篇短文只论及一般的职业伦理,而不包括特殊的职业伦理。
-
薛玉光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4期 四福音中记载主耶稣和门徒在一起唱诗,似乎只有一次,就是在共领圣餐后和进入客西马尼园之 前。他们唱多久?唱哪些诗?我们无法知道。我想他们不会唱很久,可能是唱诗篇中关于争战的诗章。唱诗时,谁的声音最响亮?想必是彼得吧。他的个性外向,这 一型的人通常比别人更喜欢音乐。唱完了诗,他就对主夸说即使与主同钉死也不会否认主。当时可能是他的心情受到诗歌的鼓舞,自以为比谁都站得更稳。 可是,就在本章(《马太》26章)结束之前,彼得竟然三次否认主,创下门徒背弃主的惊人记录。这种情形,令我们联想到今天教会中那些最会唱诗和祷告,最属灵 的基督徒。他们常常唱:“全所有我献与耶稣”,而实际上对圣工却是一毛不拔;有的唱:“到遥远的地方传福音,我必去,我必去……”,而表现出来的都是“我 不去,我不去”。类似此种唱而不行的事还有很多。 今天在遥远的非洲、印度、南美洲,有很多年老的宣教士还不能退休;正因为没有更年轻的宣 教士去接替他们所守的岗位。多玛肯培的诗:“众人涌进主的国度,十架少人负。”仍是今日教会很真实的写照,若我们聚会时所唱的诗,所献上的祷告很属灵,但 生活却十分属世,岂不是欺神又欺人吗? 我们若是真的爱主,唱诗与祷告应当是出自心灵与诚实的敬拜。彼得虽然跌倒三次,他仍能爬起来再向前 走,这是因为他向主说话是出于一片真诚。他的失败乃因太过相信自己,以为靠自己丰富的情感和一时的决心可以撑得过去,他还不懂得应当完全靠主的恩典与圣灵 能力才能得胜。犹大平日也会唱诗,但他背弃主之后,竟然一去不回头。 有人说,主耶稣是世界上最大的失恋者,因为有数不清的人在主面前立誓 愿爱主到底,但不旋踵却都背弃他。有人向主祷告:“主啊!我愿为你而死。”过后却只为自己的名誉地位卖命。有人写诗时,慷慨激昂,过后却只顾服事玛门。加 略山的道路,不是单凭情感冲动就能走得上去;乃是有血有肉的长期战斗。 当日主的门徒们唱了诗,就往橄榄山去。我们也在主面前唱诗,唱完了往那里走呢? 本文转载自1984年4月号《校园》杂志。《校园》杂志是一本“深思信仰,对应时代”的杂志,由台湾校园出版社出版。欲订购者,本刊可代转。 作者曾为菲律宾圣经学院院长,曾在六十岁后前往非洲宣教,现退休住在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