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会牧养
-
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因地域有各自的文化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深刻地影响其信徒信仰塑造的过程,以及教会牧养的方式。了解这些环境的影响,以及社群文化的独 特性,对于认识并有效牧养华人教会,是相当重要的。笔者有幸在台湾牧会近9年,其后又在美国事奉近9年,在此不揣浅陋,曝献这些年(主要在北美华人教会) 的心得,与主内同道一同探讨思考。
-
本文仅是笔者牧会的心得,以及笔者所事奉的教会的事工经验。谨盼本文成为“认识华人教会80后事工”拼图中小小的一块。
-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在教会里服事的动机,如果是为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是对基督救恩的回应,迟早会遇到困难。当被人轻看、误会的时候,服事的喜乐就没有了。服事如果不是根于基督,没有跟神建立个人的关系,就不能持久。
-
有时听到传道人之间说:“你们的羊跑到我们的教会来了。”牧师也会接到多情的会友寄来谢卡,在署名处写“您们的小羊敬上”。这些说法恰当吗?
-
最近在教会关怀陪谈中,接触到了这样的一些弟兄姐妹(姐妹居多)。传统的关怀手段基本失效,你向他们提到圣经上的话、祷告交托等等,他们会很反感,他们更愿意你和他们分享一些经历,而不是道理。
-
日前再读苏文峰牧师公元二千年所写〈当务之急--评估海外中国学人教会〉(注1),心中思潮起伏,愿以个人自六十年代起参与美国华人教会事奉的一些体验,也试论当前美国华人教会的困境与出路,以供各牧长同道参考。
-
海外中国学人信主后灵命成长的困难,是许多参与这事工的牧长同工们极关心的课题。从 2001年起,加拿大校园团契和《海外校园》杂志的同工共同策划,在几次同工培训营中共收集204份问卷,广面调查中国学人在灵命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障 碍,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人,作深入的个别访谈,对每个人访谈平均用了15小时。特请天婴姊妹执笔,用小说的形式写成七个故事。
-
“灵命问题是我个人与神之间的事情,与其他人(包括教会和弟兄姊妹)无关。”这是在北美大陆基督徒中,流行甚广的一个观念。这一观念显然与笔者前文所述的传统 和背景,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既然个人可以居于教会(社会)之上,他当然能够不依赖教会而与神直接交流。然而,这是不是圣经所教导的意思呢?
-
有多少人在接受基督信仰时,也只是在接受一种外在语义体系呢?有多少人仅仅学会了言说而生命却无实际的改变呢?在北美华人教会中,“能说”是大陆人的一大特点。即使是刚来教会两三个月的慕道友,其捕捉教会惯用词汇的迅捷和使用属灵语言的熟练亦常常令人惊讶不已。
-
《祈祷出来的能力》、《讲道的艺术》,是对 我全职传道生涯影响极大的两本书。最近,我更意外地发现,两书都提到有人视祈祷、传道为过时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