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熊璩
-
万维网对商业的冲击给了我们一点启示,即传福音者反应要快,对变动的现实要有机动的回应,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而且正如对电脑使用者而言,电脑的简单易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传福音者也应当减少表达形式上的障碍,使我们的信息浅显易懂,容易认同。
-
熊璩 本文原刊于《举目》05期 一.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笔者2001年12月在北京,看到电视上介绍两本畅销书。一本是《不要“管”孩子》,一本是《孩子不可不管》。大意都是要尊重孩子,要讲理,不要动辄用权威来压制他们。相对于中国传统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观念,这种新论点真是一大进步! 无论在家庭或是学校,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现代化,中国教育方面的许多观念和方法都已被重估。这让笔者想起另一本书,就是1946年初版的《照顾婴儿与孩童的基 本常识》(The 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小儿科医生斯巴克(Benjamin Spock)这本一反传统观念的畅销书,至今已经翻译成三十九种语言,销售量超过五千万册。 该书引进了革命性的观念。他呼吁父母亲不要用 一刀切的(one size fit all)态度和权威性的方法来管教,要尊重孩童的个别性。他拒绝美国老式清教徒把儿童当作“蛮不讲理、爱干坏事、是应当学习礼数的小顽童”的观念。他要求 父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不断蜕变的精灵,需要大量的注意力。譬如,若是学龄儿童有偷窃的行为,他建议父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赞许、鼓励,甚至增加孩子的零用 钱,使他不必偷窃。 这种新观念到了1960-1970年代就更为“前进”。最畅销的育儿书(注一),要求父母们从严厉的“道德家”角色, 转换为同情的“医疗家”角色。不论孩子如何无理取闹,父母亲应当保持冷静,不下判语,用专业性的态度,帮助孩子厘清他自己的是非观。逐渐地,孩子的责任感 被不可剥夺的权利感(entitlement)所取代,孩子就是行为不当,父母的角色也不在于告诉他对与错,乃是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因着这种理论推行到极至,美国许多年轻人已失去了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 那么,这最近廿年又如何呢?实际情况是,不仅是美国的家庭教育处于困境,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更是陷在危机之中。 改善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布什总统竞选时最大的诺言。美国国会在2001年12月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布什统总在今年1月7日正式签署,这証明了公立学校教育 问题的严重性受到了大众重视。历年来,美国各级政府在教育上所投的经费,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然而在中学里,不但暴力与枪击事件为全球之冠(例如 Paducah, Jonesboro, Littleton等惨案),美国学生的教育水平可能也是先进国家中最差的。 在1983年发表 的一篇报告(注二)中,比较二十一个国家,美国高三学生的数学与科学水平排名第十九,物理学则敬陪末座。美国大学本科生对历史和公民的知识也是极其贫乏。 以优异的长春藤盟校来说,竟然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不知道发表葛低斯堡(又译盖兹堡)演说的是何许人(注三)! 反观美国训练师资的学府,其所 着重的并不是专业的知识,乃是探讨一些合乎政治风尚(politically correct)的课题。例如:性别和种族对学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我形像(self-esteem)、平等,等等。一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警 告一批年轻教师:“不要随便修改学生在拼音与标点上所犯的错误,让他们自我创新远比遵循法则为重要。”(注四)。难怪有人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习素质虽然低,但学生的自我形像却是全世界最高的! 难道这就是华人青少年教育将来所要依循的样板吗?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不可能以一篇文章来涵盖全面,让我们单单从其基本理念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二.流行教育理念的哲学基础 任何指导我们生活的指南背后都有其理论基础,都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延伸。 人们或许认为,进化论的影响仅限于生物科学。其实它对人文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若提(Richard…
-
国家的兴亡有理念的因素,理念有偏差,造成的后果非常巨大。也有制度的因素,制度完善,政治才可以有规则的运作,减少困扰。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当的文化环境,它是酝酿理念的温床。如果社会上充斥着行险侥幸、缺乏公德、没有共同信念的国民,那么一个国家就很难形成一股道德与精神的力量,再好的制度也很难执行。
-
同样地,许多从中国来的高级知识份子,他们深受自然进化论和唯物史观对宗教排斥的影响,虽然怀着满腔的热血,甚至情感上都已能接受基督教,但理性上就是无法跳越唯物论意识形态的框架。
-
福音派是一个廿世纪的现象。白冰滕(David Bebbington)用提纲法(essentialist)定义它为:一种正统的新教运动,它强调悔改(conversion),圣经,十字架,和社会改革(activism)。
-
《举目》杂志将借着这个“思潮交锋”的系列,从社会制度、教育、法律、对生命的态度、科学主义、心理学、政治学、福音派的心理转换等角度,分析和检讨这些主要 思潮的历史轨迹,其世界观的交锋,和对社会的冲击。我们希望,第一,能够洞察历史的教训,第二,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并能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这或许也是所有讨论“文化救国”的人不可忽视的课题。
-
过去二三十年来在美国社会产生最大争议,也引起最大情绪反应的道德问题,就是堕胎问题。自从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德州的反堕胎法不合宪法以来,它所引起的社会风暴,堪称是第十二级!
-
拿起1999年元月1日的报纸,上面报导了1998年年底的一个民意调查结果。克林顿总统当选为美国人心目中最受敬佩(most admired)的人物。教皇保禄名列第二,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师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