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门徒训练
-
圣经中的门徒造就,不只是一系列的课程,不只是一系列的训练教材,而是上帝借着祂忠心的仆人,以成熟的属灵生命带领生命,就如耶稣以生命领导跟随者。
-
教会里的每个基督徒,都被呼召来跟随基督。教会不是狂乱世界的避风港,不是暂时的庇护和安慰,而是预备门徒进入这狂乱世界的宣教士训练学院。
-
我们这些灵命的“太极雷公”,在世界面前还败阵得少吗?要承受生命之道的实在,活泼和超越,除了投入属灵的争战,别无他法。
-
疾风虽然“先天不足”,却“后天不失调”—— 教会携同工经历了上帝带领的奇妙。主亲自看顾祂自己的教会,先后感动几对成熟又愿意栽培年轻同工的夫妇来到疾风。一些愿意委身教会的学生同工,也在毕业后,顺利在本地找到工作,并且抽中H-1B签证,故而为疾风留下一批骨干,为软弱的牧师、 师母分忧解劳。
-
真实、持久的悔改,来自与真理和恩典的相遇。教会中的道德魔人,需要从审判台上走下来,揭下虚伪的面具,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挣扎,才能真正成为基督的身体,向放荡在外的浪子见证上帝的爱和福音的恩典。
-
教会不是工厂,而是上帝的艺术创作室。保罗以上帝的作品来形容门徒,每个门徒都是在基督里创作的艺术品(参《弗》2:10)。教会不是要机械地制造出一批批门徒,而要参与上帝的创作,雕塑出一个又一个门徒。 在上帝雕塑祂子民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信徒都当参与其中,一方面接受雕塑,另一方面也参与上帝对他人的雕塑。
-
以应用美德论的伦理取向塑造出的灵命,可以帮助我们能够更像主,从容地行使恩典;纠正我们里外不一致的毛病,避免假冒伪善;并在21世纪诸多的道德伦理冲突中,圆融地运用智慧去面对。
-
教会是上帝所召聚的百姓,是基督的身体,是圣灵的居所。门训和宣教不应视为教会的两个事工。教会也不是为了推动门训和宣教而存在。 莱特提醒我们,教会本身就是上帝宣教(God’s mission)的结果,也为上帝的使命(God’s mission)而存在。教会要在这个破碎化的时代,忠于上帝的使命,以及上帝造人的目的,见证上帝的心意。
-
本文原刊于《举目》76期。文/高智浩。团契的定位影响了团契的文化与风格,导致了不同的工作方法,也造就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让教会变得更加丰富。
-
笔者信主30余年,在多个教会参与过事奉,发现大多数的教会存有3种现象,可以用3组问题来表达: 第一,教会生活忙不忙?忙什么?效果如何? 第二,教会有没有清楚的异象?教会五花八门的事工,是否有助于达成教会的异象? 第三,教会异象是否清晰地勾勒出,属灵生命从慕道、决志信主,到成为门徒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