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吴蔓玲
-
里外一致 几天前,听了一则故事。话说从前,某师母去一位姐妹家探访。她们一起唱诗、祷告赞美上帝,不过,楼上主人养的鹦鹉拼命咒骂人,声音响亮。那些话都是这位姐妹平日在家咒骂自己丈夫的话,鹦鹉全学会了。 这位姐妹很尴尬。师母告诉她:“没关系,我家也养了一只鹦鹉。牠会背诵主祷文,只要让你家的鹦鹉来我家待二个星期,就会改掉恶习,学会说主祷文。” 两星期的时间一晃眼就过了。师母打电话来,说鹦鹉已经学会说主祷文,要带牠回来。于是,师母带着自己的鹦鹉和那姐妹的鹦鹉到那姐妹家。才进门, 姐妹的鹦鹉就开口说:“主啊,求祢救我脱离凶恶!”,旁边另一只鹦鹉应声说:“阿们!” 这该是篇笑话吧﹗但道尽了信徒们容易落入表里不一致的危险。 一次,与多年不见的大学好友见面,谈及信仰时,好友顿了一顿,直言﹕“我曾经在公司里参加几次团契,依我的观察,他们那些基督的生命没有什么可让我羡慕的。”我一时无言。自此,她这句话常跟着我,我常自问﹕“我的生命是否让人羡慕﹖” 我们读经和听信息教导,常不知不觉以为知识的认知就等于是得着,殊不知生命的建造是在于顺服圣灵的带领,心思意念更新,言行改变,日日活出更像基督的生命。
-
瘦瘦的日本人 七月底到日本京都旅行,读到日本厚生省最新调查结果指出,2012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高达86.41岁,全球第一。日本人的长寿绝非单一原因;不过据说日本人的肥胖率最低,应是所言不差, 我忍不住趁著在京都旅游,观察身边的日本人。用餐时,我注意到身边的日本人多半吃得很简单,一碗饭加一小碟醃萝卜,或是一盘面配一杯没料的汤水,丰富点的,顶多再加上一条半个巴掌大的鱼,就是一餐。尽管吃面时,他们往往发出呼噜声,但一口总要嚼上好一会儿,细嚼慢咽的。呼噜吃面声不是粗俗,而是文化差异,就像洋人吃饭时刀叉规矩多且不可出声一样。 不但如此,日本碗盘多半是浅浅的,份量并不多。普通饮品大杯是北美常见的中杯或小杯,就连咖啡也是一小杯。相较之下,北美讲求特大杯,以及花样多的任你食“包肥”(buffet),就有撑大胃口,增添肥肉的嫌疑。 思想着日本人吃饭习惯,灵光一闪,回想亚洲之行之前,心想有一阵子没禁食,曾询问主是否要禁食。主回答,不用禁食,但要操练节制。忍不住唉哟一声﹗短时间的禁食容易,天天饮食要节制难哪﹗ 又想起去年秋天和一群好朋友一起操练生活节制三个月时,主曾提点我细嚼慢咽是饮食节制的诀窍(这可是有科学佐证的,因为大脑需要20分钟才有饱感,而细嚼慢咽自然减慢用餐的时间和减少用餐的份量)﹔而我在操练3个月后,渐渐忘了,没有持之以恒。原来主借着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再次提醒我再接再厉培养饮食节制的好习惯。
-
理何在? 5月31日新闻揭露一本在佛罗里达州中学使用了3年的历史教科书,呈现拥伊斯兰教的偏差。该本教课书用一章36页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的教旨,并没有同等章幅介绍基督教或犹太教。 根据福克斯新闻进一步报导指出,该教科书不过用聊聊几句说到耶稣是,有些人认为他可能是救主,却用不少篇幅陈述穆罕默德如何成为上帝的使者,并且定义伊斯兰的宗教狂热的Jihad 一词,解释为“圣战”。不但如此,还强调伊斯兰教何等善待女性,对伊斯兰女性不平等待遇和杀虐行动一字不提。整本教科书没有一句圣经经文,却囊括了可兰经。 令人忧心的是Citizen for National Security组织进行调查结果,指出目前至少有80本教科书给予拥护伊斯兰教的偏差,正在全美各学校流通使用。也许你会和我一样纳闷著事情怎么会有这样的进展。福克斯新闻指出这本教科书的顾问之一是“宗教公民价值机构”(Institute on Religion civic values),而这机构的原名是“伊斯兰教育理事会”(Council on Islamic education),或许让我们能一窥背后的推手是谁。
-
“三层肉”的政治新闻 忍不住,大笑三声﹗不是开怀大笑,也不是嘲讽笑声,而是冷笑,外加些许苦笑。 一早,点阅政治新闻,看到报导施明德两个女儿开记者会,意欲为泰源事件重新定义历史定位。不过,新闻标题是“施明德次女貌似刘若英、气质清新”,而他的女儿分别才15岁和13岁。新闻重点锁定在她们的长相。哼﹗我噗嗤发出一声冷笑。政治新闻的重点应当锁定在何以必须为泰源事件重新定位。 短短一分半的新闻,有一半的时间播放了孩子们小时候和施明德先生三人所谓“三层肉”的趣味裸照,记者访问孩子是否会害羞,并且播放施明德说自己女儿外表像他年轻时的清瘦,而记者结论是在施明德眼中“孩子们万般皆好”。又是哼的一声﹗我再发出一声冷笑。施明德铁定以女儿为荣,但不是因为父亲眼中儿女万般皆好,而是为小小年纪的女儿们有独立思想,愿意为台独第一桩武装事件重新订立历史定位付出心力为荣。 诸多政治新闻中,我居然点阅了这则不是政治的政治新闻。不是为了想知道台独第一桩武装事件是否该重新定位,而是好奇想知道绝对不帅的施明德,怎么会生出气质新清的女儿﹗又是哼的一声﹗对着自己,几分讪笑,苦味夹杂。就是有我这样的好奇读者,才会有轻重不分的媒体记者。 思忖著,也许我该去查查泰源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台大女医师被酒驾撞死后,民意终于促使政府通过法令严惩酒驾,并警方严格执法。但心里仍有不少唏嘘,心里想着多年来台湾过去有多少因人酒驾开车肇事而破碎的家庭,难道因着他们的学历不够高、或后台不够强,尽管新闻一报再报,但是仍然不见政府有所改善行动,驾驶者仍旧没有喝酒绝不驾车的共识。这回,我告诉自己,该满意了,政府有行动就是好事。
-
《领导杂志》(Leadership Journal)早在2005年3月号上,就发表过“基督徒与性”的研究。该研究对680名牧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7%的牧师认为:会友对色情影片和书刊上瘾,是当前教会牧养中,最具破坏性的问题。
-
菲劳便当事件(二):还我一个媒体晴空! 菲劳便当事件中,还有一位台湾立报郑姓记者脸书上PO了另一篇的便当文。为了掩饰自己的造假,他还欺骗上司,找人假扮便当店老板。最后情势所逼,他向报社坦言文章造假,因此,即日起被解职,并刑事局将传唤。这种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新闻,在台湾也不是头一遭了。只是这位新闻工作者踩到地雷,成为杀鸡儆猴的好案例。 其实,美国有些主流传媒有时也是任其政治立场做为判断事件的标准。举个例﹕目前还沸沸扬扬的班加西丑闻事件,美国三大电视网(CBS,ABC,NBC)几乎没有播报,而两家有线电视CNN播报了一些,只有偏向保守派的福克斯(Fox)大力追踪报导。这类新闻要是出现在20年前,铁是众媒体争相挖的新闻,但由于欧巴马团队和克林顿团队与至少三大电视网其中两家的高层主管有密切的关系,这新闻就被压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打压的媒体中,还是有新闻工作者以个人身分站出来说话。 尽管有失望,但仍有盼望。前述所提的郑姓记者上司,为负责任引疚辞职。为他的负责任喝彩﹗期盼早日见到媒体晴空﹗
-
菲劳便当事件(一):说实话,是最好的策略﹗ 就在台菲争议期间,这位“董小姐”在脸书上自称目睹了菲劳遭便当店老板羞辱一事,在网友间引起热烈讨论。由于这篇文章造成台湾在国际恶劣的形象,并且增加台菲紧张关系的张力,警方遂着手调查事情原委。 董小姐说明自己本意是好的,但也承认自己是道听途说,并用第一人称PO文。这样不诚实的行径,在警方侦讯后,依违反社维法裁罚。 联想到有时传福音做见证时面对的一个试探,就是太热情,太想上帝作为显大,于是帮上帝一个小忙,在自己的经历上帝的故事里加点油、添点料,让见证更精彩。殊不知,这一来反帮倒忙。小谎被揭发后,引人反感,甚至连原本故事中上帝美好作为也被一笔注销。严重的情况,还惹人对基督信仰满心憎恶。 说实话,是最好的策略﹗
-
尊重你、我、他 台大医院女医师车祸重伤致脑死,媒体大加追究是救护车来得慢,还是急救不得当。消防局和救护人员救伤之余,还要应付媒体追究责任。 我只是想不通,为什么媒体不用同样的力气,大加口诛笔伐那位酒驾闯红灯、撞人后,还想溜的肇事凶手呢﹖那些喝酒仍坐上驾驶座的人何时脑海才清醒,明白人命关天,明白生命比一时不便(先搭小黄隔天再回来取车)的价值更可贵﹖ 我还记得学开车时,教开车的老师语重心长地一再提醒﹕“尊重人的生命﹗”不仅是你自己的生命,更是他人的生命。
-
蕾塔‧帕森斯(Rehtaeh Parsons)原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4月初自杀身亡。探究她自杀背后的原因,激起加拿大人的愤怒。一年半以前,她被四个同校男生强暴,并且他们拍下她被强暴的照片,在学校和居住的社区到处传送。她还没时间处理强暴的惊骇和伤痛,就必须面对网络霸凌,再加上同校学生的霸凌,她接到不断的text信息,男孩子约她做爱,女孩子们骂她婊子。没有人同情她,更没有人为她仗义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