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透视篇

  • ,

    芝麻和西瓜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李如山        以维护婚姻为题材的基督教电影《消防员》(Fireproof),2008年在美国上映,大获成功。我向一位好朋友推介了这部电影。过了些日子,我给他打电话,问他:看了吗?回答:看了。问:觉得怎样?答:挺好!        “可是,”他说,“我觉得,这部电影把那个消防员挽回了婚姻全归功于基督教,是不是有点牵强啊?我觉得不信基督,一个人也可以做到这些啊!”我一时语塞,竟想不出用什么来回答他。        放下电话后,他的这个问题仍旧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影片中的消防员卡利波,如果不照着圣经去行动,真挽救不了自己的婚姻吗?        影片一开始,卡利波的婚姻就拉起了警报。这位消防员能在熊熊烈火中,奋不顾身救人性命,面对自己冒烟的婚姻,却想袖手旁观。在火场,他信奉“永远不要把你的同伴丢下”,面对婚姻困境,却只想抛下妻子,一走了之。        卡利波的爸爸,一位品尝过恩典滋味的基督徒,请卡利波40天后再考虑离婚。他给了儿子一个本子,里面记录的是,他当年如何在40天里,一步步地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卡利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40天的努力。过程中他多次想放弃,坚持到最后竟发现,靠着基督信仰,不仅他的婚姻得挽救,他自己也被挽救了。 婚姻的“第三者”        我和妻子自2007年移民加拿大以来,感情一直有些问题,生活中的压力让我们气喘吁吁,夫妻关系问题重重。我们二人虽然已经受洗成为基督徒了,可是并不知道如何把信仰和生活联系起来。        参加了教会的夫妻小组,让我们的夫妻关系有了转机。小组带领我们学习圣经有关婚姻的教导,也带我们看《消防员》这样的电影。我们逐渐认识到,配偶是自己的骨肉至亲,因为圣经说,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做的,是亚当“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参《创》2:23)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头等重要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又明白了更多。我们知道了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关爱,我们知道了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参《雅》2:19),我们知道了应该说“造就人的好话”(参《弗》4:29),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夫妻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在自己的教会——蒙特利尔西岛华人恩福堂,做过一次见证。在见证中,我说:如果要搞好夫妻关系,必须有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就是上帝。只有两个人和上帝关系都好,他们的婚姻关系才会好。通过爱上帝,我们才会爱人。        想起那位朋友提出的问题:“这部电影把挽救婚姻全部归功于基督信仰,是不是有些牵强呢?”不,不牵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没有从上帝而来的爱,我们不会爱人。 最后一个硬币         我们夫妻致力维护和改善关系的时候,学到了一个“存款”理论──夫妻双方都要时时进行感情投资,往对方的情感账户里存款!         我见过许多劳燕分飞或貌合神离的夫妻,他们其实都很想挽回感情,拼命地向对方伸出手,也拼命地搜索自己的口袋,想找出最后一个硬币,投进对方的账户里,但结果仍只是渐行渐远。        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的情感账户里,已经没有钱了,已随着人的罪性、各种原因,被消耗掉了。自己都没有钱了,还怎能往对方的账户里存款呢?只会索取、无法存款,感情怎么可能好呢?        只有上帝能够做到“无中生有”。当我们把自己和上帝联接的时候,当我们把上帝放在夫妻关系之上的时候,我们的情感账户里就开始有钱了,我们就有能力往对方的账户里存款。因为上帝是爱的源头,当我们爱上帝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对人的爱,而且这爱是源源不绝的,足够抵挡人世间的风雨。 结语        《消防员》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本想求芝麻,却得到了西瓜”的故事──男主人公本来只是想挽救婚姻,没想到自己整个生命得到拯救;他本来只想求一段快乐的时光,没想到还得到永恒……         看这部电影的人,如果仅仅学到了夫妻相处的技巧,忽视了当中蕴涵的生命的粮、真理的光,未免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得到这西瓜的关键,在于首先扔掉手里的芝麻——丢掉旧我,勇于改变。这样,得到的就是那最宝贵的救恩。 作者目前在加拿大从事保险行业。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婷婷不语 除非你想看星星 不然不需要坐在黑暗中 黑暗是必须的 但星星本身一点也不需要黑暗 ──安妮‧狄勒德(Annie Dillard )         这首小诗,勾起我对去年夏天的很多回忆。   如此美丽的夜        露天阳台的对面,是和天空一样深沉幽蓝的Coeur d'Alene湖,有一两点灯火在闪烁。风吹动树梢,又从湖面卷过来,凉幽幽的,带着水气。        郊外的夜,宁静得让人忘记思考,只是那么自然地就融入周遭的一切,成为其中温柔的一部分。        我身边是我信仰上的带领者,一对美国夫妇:W和G。我们一起在躺椅上,偶尔低语几句,然后又沉浸在头顶那片无垠的星空里。         我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夜。浩瀚无边的天幕,拥你入怀。那深邃的墨蓝,仿佛有一种安定人心的神奇力量,而漫天闪烁的星星却又带着欢雀──就像平安和喜乐,从来都是共生而和谐。         那么多、那么亮的一片星,离我那么近,仿佛伸手可及。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愿意离开。此刻,思维不需要,理性不需要,那浮躁的自我也不需要。我的眼里只有那些闪烁著光芒、令人无比向往的星子,和变幻莫测、飘来飘去的云朵……         突然之间,一个想法冒出来:在这片广袤的星空背后,地球之外,宇宙之巅,上帝是否也正用祂慈父的眼睛看我?甚或在创世以前,祂早就为我预备了这样一个夜,为我预备了身边的人,只等我缓缓赴约?   黑暗是必须的        为了这一片星空,家里所有的灯都关掉了。屋里一片漆黑,阳台也是。关灯的一瞬,我的眼睛是那么不适应,必须摸索著才找到躺椅。可,黑暗是必须的。只有在黑暗里,才看得见星星的光。        星星不需要黑暗。无论是暗或明,是晴或雨,星星永远在那里。可是我们的眼睛,却会被绚烂的灯光遮蔽,而错过最美的风景。        黑暗可憎,可我们有时却需要黑暗。这是不是很滑稽?就像在得意的日子里,我们容易遗忘上帝。而在困境的痛苦中,我们才会深切呼唤,才会回到天父的怀抱。        我常想,爱我们的上帝,怎么忍心将苦难和挫折加到我们身上?至少,这些苦难是祂默许的吧!我于是怀疑、抱怨、背离。        可是上帝真的不爱我吗?祂连祂的独生子都赐予我,赦免我的罪,给我重新和祂建立关系的机会,能拥有永恒的生命。祂,又怎会不爱我?        回想种种,每当我在华美的灯光下洋洋自得的时候,也是我将上帝遗忘的时候。我祷告,可是却渐渐忘了怎么去依靠祂。我祈求,也只不过是藉祂的名披上圣洁的外衣,为了满足自己深层的欲望。        我想上帝站在我这一边,努力为自己添法码,证明自己是对的,却不知道我应该站在祂那一边,因为祂才是公正、仁慈、永恒、真理。我已经忙碌得忘记怎么去祷告、怎么去寻求祂的引导──或者,我听见了祂温柔的指引,却自欺欺人,选择忽视。终于,祂对我“咆哮”,用强烈的方式引起我的注意,免我行差踏错。   那闪烁的星光        主啊,你对孩子的爱多深!我不再抱怨,因为我突然明白了你透露给我的奥秘。这奥秘的意义,远胜过那些微不足道的 “快乐”。在这奥秘里是平安,是喜乐,是你存在的证明。我所谓的“得到”或者“失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是否在你的怀里,如同孩子在父亲怀里;是否将所有的焦虑、担忧、徬徨都交给了你。        人生里的每一场相遇,都绝不是偶然,而是你完美的、在我出生以前就有的计划,哪怕是痛苦,也是你给我的祝福,让我去反思、去修复、去增进我和你的关系。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是比这更重要的祝福?        就像,就像孩子的眼睛容易被遮蔽,只有借助暂时的黑暗,才能看见星星的光。你要给我的,不是黑暗,而是那闪烁的星光。你要给我的,也是提醒我,永远不要忘了仰望天上。就像G说的:Don’t lose vertical focus.…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崔衍        中国有四大微博网站,其用户年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用户,多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的用户,则更多集中于30岁以上的人士。        这是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研究揭示的一个现象。        调查显示,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的用户,多集中于20-29岁,均占据各自用户年龄构成的60%左右。而腾讯用户中,24岁以下的人群占据其整体的40%。        可以说,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新浪、腾讯微博,集中了互联网的年轻族群。        “我们一起去咖啡馆,然后各自拿出手机刷微博。”这几乎成为年轻人约会的常态。他们随时随地更新微博,却几乎没有意识到这是上网。 他们在微博上干什么?         年轻人生活行为的新趋势,起源于他们的根本欲求,即“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效应,来伸张自身”的欲求。不断实施自我表现行为的人的比例,在90后中,占到了63%,而70后则只有36%。         对于微博,他们的行为主要是“寻找”、“表现”与“传递”。         62%的90后认为“即便没有购买需求,也会广泛寻找相关资讯”。事实上,他们随时随地在寻找感兴趣的东西,不需要有目的。        在自我展示上,90后倾向于“用加工的方式表现”,例如52%的90后,会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加工照片,然后张贴在微博上,人数比例是70后的3倍多。90后爱“晒”,这种“晒”,除了自我形象,还有日常生活。他们渴望展示全部自我,并非只着重于特殊经验。 90后的微博行为        通过研究90后的微博行为,不难发现有三方面特征:休闲相关、以年龄群体为中心,以及注重风格。        他们通过娱乐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导致戏谑与反讽的文化产品的更受关注,如,大V的言论和戏剧性事件。(编注)对于这类文化产品,他们进行选择性的挪用与团体使用;透过特殊的消费仪式和风格(如解构),传达禁忌的意义(即,违抗权威)。 文化消费        在此基础上聚合的群体,是一种流动性的“后现代部落”:偶尔聚合,然后解散。而文化消费,正是后现代部落之归属仪式,以表明身份、划分疆界。有趣的是,“正能量”的话语和真诚的生命,同样被视为他们所接纳的风格之一,却并非是唯一。        微博的消费活动不再局限于以往知性、感性、体能为主的活动,起而代之的,是个性化、随性、自我表现。比起“向着理想和憧憬的未来生活蓝图迈进”,当下的年轻人则更享受“通过交流各自的兴趣和价值观来相互影响、丰富彼此的生活内涵,从而不断发现更多的新生活”。         因此基督徒青少年事工者,不妨这样考虑:在分享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的同时,要触发他们提升自我存在价值之力,以及感染和凝聚他人之力,将福音传递出去。 本文数据除注明外,均来自“博报堂生活综研”之调查报告《生活者“动”察2013》。 编注: 新浪微博为推广,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在实名认证后,于用户名后加上一个橙色 “V”,以示与普通用户、微博达人的区别。之后,又邀请了媒体工作者,并有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亦开通了官方微博,认证后在用户名后,加上蓝色 “V”。 “大V”是泛指那些粉丝众多,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者。 作者来自南京,资深编辑,现正进修神学。

    阅读全文…

  • 请为埃及的基督徒祷告 8月14日,埃及军政府以武力镇压前总统穆尔希(Mohammed Morsi)的支持者,造成5百多人的死亡,3,000多人受伤。 自前总统穆尔希下台以来,他的支持者穆斯林兄弟会(the Muslim Brotherhood),就指控基督徒有分于穆尔希下台,因此开始对基督徒的攻击和迫害。随着周三的镇压,对基督徒的迫害更加剧。 Erick Stakelbeck,一位CBN(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的反恐分析师预测,穆斯林兄弟会绝不可能因镇压而屈服,情况只会更糟,因为他们原是回教的一个恐怖组织,深信暴力和圣战,他们很可能会号召一场圣战来对抗埃及军政府。 请为埃及境内的少数基督徒代祷。

    阅读全文…

  • 我当安静自己的心,让它从风头浪尖归于宁静,就可以把重担交在上帝的手中。

    阅读全文…

  • 电影《生命树》(The Tree of Life): 2011年,获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最高荣誉。 2012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提名。 获选美国《今日基督教》杂志2011年“十大年度佳片”第一名。 获选美国《今日基督教》杂志2011年最具救赎意义电影(The Most Redeeming Film)第二名。

    阅读全文…

  •        从“服事”、“服侍”到“做事”,在这一串丰富的联想中, 事奉就等于是“马不停蹄地做事”吗? 庆子 本文原刊于《举目》56期        “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 12:26)         基督徒的成长过程,是灵命塑造、生活见证与事奉经历周而复始的操练。其中任一环节,或在认知上有误解,或在实行上有差错,皆会导致成长停顿、发育畸形。        如果让一个信徒在初决志后,即挑起重大的事奉,一旦遇到困难,初萌新芽的生命易被压伤,甚或夭折。比如在欧洲,教会人少,一旦有新信徒加入,马上就被派上阵。这是教会初信基督徒“伤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当提到“事奉”,很多人立刻想到“服事”。 从“服事”、“服侍”到“做事”,在这一串丰富的联想中, 事奉就等于了“马不停蹄地做事”。就如伯大尼的马大一般,手脚忙个不停,嘴里埋怨不断,这自然无法得到主的赞赏。        即便如此,马大忙忙乱乱,也是为主及门徒张罗吃住,总算是作在主的身上。有些现代“马大”,却更认为只要是为教会的事忙碌,灵命就超过了那些被服事的,渐渐生出属灵的优越感。        许多教会在选执事时,也未必遵循使徒时代“圣灵充满、智慧充足” 的标准,而是以在教会事工忙碌的表象和程度为衡量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是事奉? 事奉的定义       《出埃及记》记述了耶和华上帝差遣摩西,将以色列百姓带出埃及的故事。当时埃及的法老王百般阻扰,不愿让以色列人从奴隶变成自由民。耶和华上帝一再吩咐摩西去 说服法老,重申祂救以色列民的目的:“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参《出》7:16等); “容我的百姓去,在旷野向我守节” (参《出》 5:1)。以色列人要“往旷野去,祭祀耶和华我们的上帝” (参《出》 5:3)。        耶和华上帝把以色列民领出埃及,固然是为了拯救他们脱离为奴之地,更是因为痛心百姓在埃及多偶像的环境下,随波逐流,渐渐忘了自己祖先敬拜的耶和华上帝。        摩西在临终前,三申其令,劝导百姓:必须离弃偶像,单单事奉、敬拜、祭祀耶和华。        “事奉”、“敬拜”与“祭祀”这3个词,在希伯来文出自同一字“Avodah”,意思也相连。当祭司在会幕或殿里事奉、献祭,是为百姓赎罪、感恩。当燔祭的脂油香味冉冉上升时,上帝的心得到了满足。这是献祭,是敬拜,也是事奉。        主耶稣在旷野斥责撒但时,用的是《申命记》的话:当“敬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使徒保罗也在《罗马书》中,情词恳切地劝信徒,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而且这样的“献祭”,才是理所当然的“事奉”。         可见新、旧约圣经所教导的“事奉”,就是按照上帝的心意,从事祂所喜悦的“敬拜”、“祭祀“、“奉献”及“服事 ”等圣工 。 事奉的目的         基督徒是属灵的以色列民。主十架的宝血,把我们从被罪辖制的为奴之地,带进了应许地。事奉,是得到释放后,满怀感恩的自然流露,借着敬拜与奉献,让上帝的心得到满足,让祂荣耀的名高举。         在这道德相对化、信仰多元化的世代,当年摩西、以赛亚、以西结等先知所见的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荣耀,因人类世世代代所犯的罪,受到了亏缺。世人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来荣耀祂。        上帝却早自始祖犯罪后,就开始了祂救赎恩典的大计划。“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 (《赛》9:2) 这就是预言光的来到。 以赛亚后的700年,耶稣来到世间。耶稣说:“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阅读全文…

  • 陶婷婷 本文原刊于《举目》56期        希望上帝带领我在职场上的心灵成长经历,可以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上帝在我们工作上的祝福,并做到身在职场,心中无名利场。 野心勃勃受挫折        13年前,我以秘书的身分,进入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科技部门。我和前后4任领导,都合作得非常好。很快,我开始管理一个部门,也在技术领域里找到了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         随着职务的晋升,我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注重名利、争竞,开始不满足、放不开。        两年前,我野心勃勃、意气风发,主动要求从集团调到下属的一个产业总部,管理一个部门,打算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不到一年,这个产业的领导就换了。新领导上任后,开始整合组织。不管我将自己负责的业务理念说得多么合乎情理,都没有得到新领导的认可。海归背景的领导,还对我曾经的秘书背景颇有微词。        我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是我工作10余年在职场遭到的第一次变故,有些心灰意冷。几个月后,我又调回到集团。虽然很多人认为,这对我是个好事,但是我原先在集团的工作已被人接手,我只能重新拓展业务。一切归零,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生活更加忙乱了         在如此灰色的心情下,朋友介绍我去教会。真有上帝吗?上帝可以帮助我吗?我想试试。 我频繁地去教会。和教会的弟兄姐妹在一起,我感到非常温暖。我开始祷告,想看看上帝可以帮助我什么。几次祷告得到奇妙的应许后,我对信仰越来越热情,越来越相信上帝的能力。        于是,我把精力从职场“转战”到教会。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重要,我对工作,对领导、同事都失去了热情。既然早晚要上天堂,我只需要修炼属天的生命即可。我计划辞掉工作,全职传道,为上帝奉献。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开始对工作不专心,差不多就好。我热情地到处宣讲福音。耶稣不是说过:“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太》16:24,《可》8:34,《路》9:23)这样一来,我的生活更加忙乱……         我开始怀疑,上帝真的要我全职服事吗?还是说,那只是我自己的意愿?只有全职服事才算爱上帝吗?如果大家都不去工作了,上帝造的天地万物又由谁来管理呢?        我祷告、求问上帝:“上帝呀,请你给我指明道路!”上帝真的通过布道会和牧者的证道启示我,我开始学习祷告,学习安息在上帝的里面,而不是外表看起来敬虔,和一味追求属灵的恩赐。        我渐渐明白,职场也是上帝的呼召,也是重要的禾场。我的职业不是自己白白得到的,也是上帝一步步带领的。 涟漪不起心安稳        我开始专心工作,祈求上帝赐给我更多的职场智慧和力量。我在公司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查经班,在每周五中午,和初信的同事分享圣经。我也开始一对一地传福音,结合圣经,将生命的感悟分享给同事。圣诞节时,送同事们一些有信仰含义的小礼物等等。        作为集团兼职讲师,我给集团新员工上培训课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将作者的属灵气息带给大家,帮助大家心灵成长。我也不再强迫灌输圣经知识给别人,而是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和喜乐感染别人。         我在教会主日学服事,在服事中学习爱和付出。我学会凡事祷告、求问上帝。我的部门有一个新业务需要招人,我就求上帝帮助我找一个信耶稣的。上帝真的就应许 了。新同事来之后,我才知道他妈妈是基督徒,小时候他就去教会。不过,他对信仰有很多困惑、不理解。在后来我们日复一日的分享中,他渐渐学会亲近上帝,最 后受洗。         同事在我身上看到了喜乐,都愿意接近我。我的工作也得到上帝的祝福,新的业务开展顺利。领导又给我增加了很多重量级的任务和职能。一切似乎回到2年前的样子,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心有上帝的同在,不会再有涟漪。 心中再无名利场        有时候我会反思,我信主后,在职场有哪些奇妙变化。过去我同大多数人一样,在乎我在公司中的地位。周围的人对我来说,有的是竞争对手,有的是合作伙伴,有上 司,有下属。我要逢迎上司,还要平衡下属,也要和同事处好关系(因为可能有求于他们)。对于潜在的竞争对手,我会心里抵触,偶尔也会在领导面前说一说他们 的不好,或抬高自己。有时,我还会和同事一起批评公司、论断领导,并传播公司的内部消息。        因为这样看重名利,我内心经常有很大起伏,动辄心情受影响。现在不同了,我安心于现有的位置,因为那是上帝给我的。上帝让我看到了公司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及孤独的灵魂,我要为上帝做工。         感谢上帝,让我一年来,无论经历什么,都没有偏离祂的道路,并让我在属灵生命和属世职分中找到平衡。我虔敬爱上帝,愉快工作,一切为了荣耀上帝,做到身在职场,心中无名利场。         朋友们,如果你还有职场上的困惑和徘徊,我们一起来祷告吧:上帝啊,谢谢你带领我们,磨练我们。请原谅我们信心的不足,原谅我们的论断、批评和猜疑。请给我 们改正的力量,让我们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影响周围的同事。请让我们有你的品格,并用喜乐的心接受你安排的一切、荣耀你!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作者来自深圳,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目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阅读全文…

  • 理何在? 5月31日新闻揭露一本在佛罗里达州中学使用了3年的历史教科书,呈现拥伊斯兰教的偏差。该本教课书用一章36页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的教旨,并没有同等章幅介绍基督教或犹太教。 根据福克斯新闻进一步报导指出,该教科书不过用聊聊几句说到耶稣是,有些人认为他可能是救主,却用不少篇幅陈述穆罕默德如何成为上帝的使者,并且定义伊斯兰的宗教狂热的Jihad 一词,解释为“圣战”。不但如此,还强调伊斯兰教何等善待女性,对伊斯兰女性不平等待遇和杀虐行动一字不提。整本教科书没有一句圣经经文,却囊括了可兰经。 令人忧心的是Citizen for National Security组织进行调查结果,指出目前至少有80本教科书给予拥护伊斯兰教的偏差,正在全美各学校流通使用。也许你会和我一样纳闷著事情怎么会有这样的进展。福克斯新闻指出这本教科书的顾问之一是“宗教公民价值机构”(Institute on Religion civic values),而这机构的原名是“伊斯兰教育理事会”(Council on Islamic education),或许让我们能一窥背后的推手是谁。

    阅读全文…

  • 1992 年,正在惠妮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宣布下嫁在乐坛上素有坏小子(吸毒又花心)之称的巴比布朗(Bobby Brown),这一段婚姻家人是反对的,舆论也不看好。虽然,惠妮说自己吸毒的事不该责怪巴比,全是因为她自己意志力薄弱的缘故,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基督徒该选择一个能在生命上同负一轭的婚姻伴侣,否则一生都要受亏损;而婚姻的亏损,别人不能替你承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