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事奉篇

  • 1973年,笔者读到一本小册,深受感动和激励。其书名是“When China Opens”(《当中国之门开启时》)。作者带着信心的远见,强调:不是“如果”中国的门开启,而是“当”中国这扇巨门打开时,许多在海外的基督徒,有否预备好自己,去面对这一片广大的福音禾田?

    阅读全文…

  • 我在新西兰受洗后不久,就读到一篇关于在中国宣教的文章,很受感动,巴不得立时就回国去传福音。但是,当我兴冲冲地打电话给一位属灵前辈时,她却平静地对我说:“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和神有一个恒切正常的关系。”

    阅读全文…

  • 从文化色彩的角度来看,欧洲大多为基督教国家;由宣教史来看,欧洲又是 宣教士发源地。因此,在近年来对华人宣教的声浪中,欧洲反成了被忽略的工场。

    阅读全文…

  • 如果用饮品来比喻东西方的文化,那么东方是茶文化,西方则是酒文化。从大陆到美国,经历了一次跨文化,努力使“茶”变成“酒”。如今重归故里,好像“洋酒”装进了紫砂茶壶中。

    阅读全文…

  • 佛教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节假日到名山大川去玩玩,弄不好那山就是四大佛山之一,或者是什么小的佛山。随手翻开红楼梦第一回,只翻过几页,就会看到一连串的佛教名词,什么“劫”,“空”,“度脱”,“警省”,“沉沦”,“火坑”等等,简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阅读全文…

  • 海外中国学人信主后灵命成长的困难,是许多参与这事工的牧长同工们极关心的课题。从 2001年起,加拿大校园团契和《海外校园》杂志的同工共同策划,在几次同工培训营中共收集204份问卷,广面调查中国学人在灵命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障 碍,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人,作深入的个别访谈,对每个人访谈平均用了15小时。特请天婴姊妹执笔,用小说的形式写成七个故事。

    阅读全文…

  • 理想的领袖是不但有异象,有担当,有能力,而且真心爱护同工,以身作则,能够站在圣经和真理的基础上来影响、说服他人,或反过来接受他人校正。领导团队中,常有急进的,也有保守的,教会领袖必须能够帮助团队共同等候、寻求,尽量争取共识。

    阅读全文…

  • 初信之时,对圣经所知有限,自讲不出个所以然来。遂学习,追求,毕竟为仆的要有“技艺”,才能更好地服侍主人。后来经读的多了,熟了,不觉地以一丝“舌战群 儒”之态进行“传教”了。结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伤了对方的心还懵然不知,甚至“振振有词”﹕“大概是上帝不拣选他们吧。”无形之中替神论断, 实在可怕。

    阅读全文…

  • 张伯伯说:“我早就希望你们事奉主凭信心,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但我自己是台湾大学教授,有一份固定的薪水,又凭什么要求你们这些初蒙召,才起步的年轻传道,付这么大的代价,凭信心跟随主呢?可是当你们自己主动提出凭信心生活时,我 被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同时我爱你们如同己出,知道校园团契的财务制度一修改,你们以后的日子必定十分艰苦,我心中真的很舍不得”。

    阅读全文…

  • 十分高兴看到《举目》第九期,专门以教会传统为主题,刊载不同观点的文章。我为之感恩,因为它使有志于属灵生命成长的基督徒,能用圣经的教导来分析、辨别,哪一些教会传统合乎神,哪一些既不能造就人,反会带领人追求形式、外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