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刘志远

  • ,

    笼中的狮子

    本文原刊于《举目》59期 刘志远             维真大学的神学教授约翰‧史塔克豪斯(John Stackhouse Jr.),在他的近作Making the Best of It: Following Christ in the Real World里,引用了潘霍华的话:“对今日的我们而言,主耶稣到底是谁?”           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反省。潘霍华当时的教会,正面对黑暗──希特勒的掌权。对今日信徒面对的不同挑战,史塔克豪斯延续潘霍华的思路,接着问:“为主,我们今日当成为何样人?”          这是两个相连的问题:当我们真认识到主耶稣是谁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去思考第二个问题。 所谓“后基督文化”           我们必须承认,很不幸的,今日的教会有很多人为的墙。这些墙拦阻了福音国度的建造,让教会失去时代的见证。上帝终极的旨意是必然成就的。当人亏负了上帝的使命时,损伤的只是人自己。           教会普遍存在着无形的墙,有意无意地隔断了上帝与人的关系,也成为社会敌视福音的原因之一,形成了所谓“后基督文化”。           什么是“后基督文化”?“后基督文化”意味着基督教对社会影响力式微。在一些圈子里面,基督教已经成为众人揶揄,甚至攻击的对象。北美很多主流教会的聚会人数不断下降,就是其现象之一。           当然,也有人指出,北美华人教会不断增长、欣欣向荣。这纵然是可喜的,但这增长毕竟掺杂着政治、经济、移民和留学潮等因素。我们不要因此忽略后基督文化潮流带来的警示,要提高警惕,汲取教训,不要步一些北美主流教会的后尘。 “墙”的负面效果           要打破这些墙,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笔者就自己的观察,举出其中几类,让读者有些概念。 第一类           第一类墙,就是教会、信徒与社会、文化脱节。杨凤岗曾如此描绘北美华人信徒:           “中国基督徒中,总的说来开放主义者不多,基要主义者不少,而福音主义者仍基本停留在教会的围墙之内,没有发挥多少社会作用……他们不关心社会、不参与政治, 拯救灵魂和属灵生活是教会活动的全部。然而,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福音主义者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自限于教会之内。”(编注:参杨凤岗,《现代 性、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基督教在中国所面对的重大挑战》)            信徒躲在教会围墙以内,享受团契生活。除了上班和日常家庭生活,不问世事。 教会也不与社会或社区有什么交流,独善其身。之所以如此,或是归咎于生活忙碌:非不想也,乃力不从心耳;或认为教会以外的东西都是属魔鬼的,必须步步提 防,拒绝、排斥,免受污染。就这样把无形的墙建立起来,以保持教会整体和信徒个人的纯洁。          这是圣俗分明,甚至割裂的世界观。教会的一些措 施、传统,就是要维持这个圣俗分野。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分界线是好的:教会和信徒的确需要对世界分别为圣,让人看到我们属上帝的生命,就归荣耀给上帝。不 过,如果信徒因此有意、无意地产生属灵骄傲,让人觉得是自认高人一等的圣人,就拦阻了福音的传播。这种分割,也会使信徒、教会越趋内向,传福音缺乏动力。 第二类          第二类是建立在教会、派系之间的墙。自从宗教改革以来,新教宗派林立。这些宗派基本教义大致相同,差异多在次要的教义上,像灵恩的表现,洗礼的仪式,崇拜音 乐的风格,妇女在教会的领导地位等。其实这些问题,并非福音的核心。若能开广胸襟,彼此尊重,互相欣赏,这些差异不会构成问题,反而增加教会的多样性,反 映出上帝的多元创造力。 若是从狭窄的角度看这些事情,把这类议题的重要性无限提升,扩大到几与核心教义同等,就会在信徒、教会、宗派之间树起高墙,轻则自以为义,彼此排斥,不能合作,重则互相挞伐,破坏教会合一,成为世人不信主的借口。          相信教会里的墙还有很多,但这里的简述,已经让我们看到“墙”的负面效果。…

    阅读全文…

  • 本文刊于《举目》64期 刘志远 难以忽视的真相         自从2006年,前美国副总统戈尔(Al Gore,或译为高尔。编注)推出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记录片后,全球环保意识真可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网络的报导,戈尔这部电影联合了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国家领导人,和环保人士,齐心协力地对抗全球变暖这个公敌。“全球超过10亿的人,提高了对全球变暖这个议题的认识,并且愿意为此起来行动。”“5个国家把《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电影,列入他们的中学课程。”“在这部电影发行之前,33%的人相信全球变暖是真的,但在发行之后,这个数字增加到85%。”(参http://www.takepart.com/an-inconvenient-truth/film)          有些人更认为,这部影片是“末日审判前的最后警示”。又有人把影片名称翻译作《绝望真相》。假如你还没有看过这部记录片,仅此一斑也可以想像得到其内容的震撼程度。         这部记录片用极其传真的画面,再配上难以忽视的科学数据,从冰山的倒塌、园林的枯槁,到都市的洪水,把全球变暖的恐怖灾难,深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虽然也免不了些质疑和讥讽,但环保已被很多当代的思想家、政客、学者和科学家们,列为21世纪的重要议题。         2005年,联合国发表了一分来自1300个科学家的联合报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其结论就是“多个自然生态系统即将面临崩溃”(“the collapse of a number of natural systems is imminent”),而且都是归咎于人类的活动。         早在1988年,联合国已经成立了一个跨国的组织,专门研究气候的变化(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经过多年的研究,IPCC发表了多个报告,坚定了人为造成气候变暖(manmade climate warming)的看法。很多国际性科学机构也陆续声明,支持这个立场,认为正视这个全球性的环保灾难,是刻不容缓的议题。         基督徒应当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迫切的,关乎到地球的生态存亡的环保议题?当然环保的领域很广,不是单单的气候变暖而已,还有空气污染,物种灭绝,地下水的污染,森林消失等等。我们不禁要问,圣经是否给了我们这方面一些可活用的原则?本文尝试来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地球与基督教对簿公堂         在1966年底,有一个该让基督徒警惕的事件,是UCLA的历史教授林•怀特(Lynn White),发表的一篇演说:《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The Historical Root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这篇演说词后来登载在1967年的《科学》期刊上(Science, Vol. 155, no. 3767, 10…

    阅读全文…

  • 我发觉我们对毕士大池实在很陌生。再加上经文批判学把《约翰福音》第五章第三节的末了和第四节删去,于是我们对毕士大池的认识就更显糊涂。

    阅读全文…

  • “以义以忠” ──基督徒的职业伦理(刘志远)

    范仲淹身为朝廷重臣,一生报效国家百姓,的确可以用“以义以忠”四字来形容。 今日我们来谈基督徒的职业伦理,其内容也是这四个字。职业伦理范围很广,这篇短文只论及一般的职业伦理,而不包括特殊的职业伦理。

    阅读全文…

  • 那是一个下著微雨的星期天,早上崇拜后,我与妻子赶到墓园去,参加一个墓旁的丧礼。我们教会里的一位弟兄,在六天前自杀死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