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巨人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02.19 亞比該 12個探子打探迦南,10個探子在那裡看到的是高大的亞衲族人,而另外那兩個探子——迦勒與約書亞看到的卻是“我們足能得勝”(參《民》13:25-33)。10個探子看到的是事實,兩個探子卻仰望那位超越事實的造物主。 一箱紙尿褲 面對生命中的“巨人”時,我常像那10個探子。 婚後,我們夫妻選擇過志願者的生活(在某NGO宣教機構從事志願者工作)以來,每月的生活費用就如同“巨人”,也像一座山,壓在我們的肩頭。月初是我們支付各種帳單的日子,本就捉襟見肘的我們,明天還要接待一位遠道而來的姐妹。她趁著假期,帶著兩個孩子,一來探望我們,二來體驗一下東南亞的風情。期待她們到來的同時,接待的費用無形中使這巨人看起來越發高大。雖然與它已經交手無數次,當再次面對它時,我仍然憂愁、緊張、困惑。 記得女兒剛出生時,由於服事的特殊性(與門訓的學生同吃同住,沒有工資,卻需交生活費),除了每月上繳給學校的生活費之外,我們常常所剩無幾,甚至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回想起來,我们那時一次只能購買一小包紙尿褲給女兒。抱著那幾十片紙尿褲回家,我常常感恩上帝沒有讓我作難。 偶然一次機會,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她的兒子小我女兒半歲,看到她整箱整箱囤紙尿褲時,我心裡那根不知名的弦被撥動了一下。當天晚上我在上帝面前禱告,思緒萬千,我求上帝可以讓我“放縱”一把,眼睛不眨一下地買上一箱紙尿褲。禱告後,看看空空如也的錢包,只好作罷。大概一個星期後,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個電話,來自我的一位學生。她在電話中告訴我,上帝感動她要為女兒買一整箱的紙尿褲,現在就買,她需要我的地址。掛了電話,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上帝真知道我的每一個意念,每一個需要。 今在的上帝 記得還有一次,我們的生活費告急,在焦灼中也曾想過要不要向弟兄姐妹求救,但囿於我們夫妻的約定,不將家庭的經濟需要與人分享,決定還是繼續禱告仰望上帝。“上帝是那位今在、昔在、以後要來的上帝”(《啟》1:4,新譯本)。經文為什麼要強調“今在”呢?因為使徒約翰被流放至拔摩海島時,他不能與教會的弟兄姐妹相聚,無法與他們共禱,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哪一日。那個時候,上帝的教會被逼迫,信徒有殉道的,有坐監的,眾教會不知明天將會如何。 在絕望之中,上帝啟示約翰祂是今在的上帝,祂是活著的上帝,一切都在祂的手中。是的,祂是活著的上帝,這句話鼓勵著我們夫妻,以禱告來等候祂。第二天,又一個神跡發生了。一位主的僕人在禱告中,上帝三番五次地提醒他我的名字。他心想,或許這位姐妹需要代禱,可禱告後,他心裡仍有催促,聖靈提醒他我們的需要。他毫不猶豫地將錢打到我們的銀行帳戶,那筆錢足以支付我們一整個月所需。 此類的事件,在我們家中真是不勝枚舉呀,可就算如此,在面對這位巨人時,我仍然軟弱。常痛恨自己的無能。這不,今天這個巨人再次站在我面前時,我一時慌了神,因為它已好久不“光顧”。它嘲笑我不過是那10個探子!聖靈卻提醒我有選擇的自由,我還可以選擇成為迦勒、約書亞。我不否認拮据的事實,但我更相信一切都在這位“今在”的上帝手中。 擊敗巨人的甩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巨人。 對於丈夫來說,在眾人面前說話是他的軟肋。他是一個不善言辭、性格內向的人。然而我們的工作卻常需要他在多人面前發言。為了一次公眾講話,他曾需花上幾個星期作心理建設,甚至偶爾還會臨陣脫逃。單親家庭長大的他對聽眾的反應極其敏感,他的脆弱常在那彈指一揮間。 後來丈夫決意接受巨人的挑戰,他先學習接納表達不清的自己:“我講不好是應該的,講得好則是上帝的恩典”。他又訴諸於行動,把要講的內容清晰地寫在紙上,先照著讀,繼而脫稿三分之一……就這樣他靠著上帝的恩典,越挫越勇。如今的他雖不能說是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但那呼吸急促,面紅耳赤的樣子已經成為過去,現在的他也沒那麼在意別人的評價了。 耳熟能詳的歌利亞是以色列面前的巨人,他能被大衛擊中離不開大衛平時牧羊時的“訓練”。小羊被獅子或熊捉去時,大衛就追趕並與之爭戰,直到得勝。一次次拯救小羊帶來的豐富經驗成為大衛戰勝歌利亞得勝的要素之一。生命中的危機,正視它並仰望主,必定會成為轉機。 讓戰勝每日難處得來的秘訣成為面對巨人時的那塊甩石吧! 行文至此,雖巨人還在,但心裡有股力量在燃燒,發覺好長時間沒有發自內心地讚美上帝了。在無法禱告時,我會試著聽一首讚美詩歌或讀一篇詩篇,讓自己安靜下來,讓詩歌化作禱告。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13:30) 是的,面對巨人,我們足能得勝! 作者目前在NGO(非政府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