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年轻人

  • 在荣辱文化的挣扎中,塑造亚裔青年的身份(宁政)2024.09.18

    羞耻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环境、身边人、传统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和表现自己,甚至假装成另一种人,以符合社会的标准,避免受到评判和批评。

    阅读全文…

  • 为主赢得这世代的年轻人!——记一间特别的教会(希雅)2020.03.14

    愿他们的故事激励我们,为主,赢得这个世代的年轻人。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崔衍        中国有四大微博网站,其用户年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用户,多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的用户,则更多集中于30岁以上的人士。        这是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研究揭示的一个现象。        调查显示,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的用户,多集中于20-29岁,均占据各自用户年龄构成的60%左右。而腾讯用户中,24岁以下的人群占据其整体的40%。        可以说,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新浪、腾讯微博,集中了互联网的年轻族群。        “我们一起去咖啡馆,然后各自拿出手机刷微博。”这几乎成为年轻人约会的常态。他们随时随地更新微博,却几乎没有意识到这是上网。 他们在微博上干什么?         年轻人生活行为的新趋势,起源于他们的根本欲求,即“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效应,来伸张自身”的欲求。不断实施自我表现行为的人的比例,在90后中,占到了63%,而70后则只有36%。         对于微博,他们的行为主要是“寻找”、“表现”与“传递”。         62%的90后认为“即便没有购买需求,也会广泛寻找相关资讯”。事实上,他们随时随地在寻找感兴趣的东西,不需要有目的。        在自我展示上,90后倾向于“用加工的方式表现”,例如52%的90后,会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加工照片,然后张贴在微博上,人数比例是70后的3倍多。90后爱“晒”,这种“晒”,除了自我形象,还有日常生活。他们渴望展示全部自我,并非只着重于特殊经验。 90后的微博行为        通过研究90后的微博行为,不难发现有三方面特征:休闲相关、以年龄群体为中心,以及注重风格。        他们通过娱乐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导致戏谑与反讽的文化产品的更受关注,如,大V的言论和戏剧性事件。(编注)对于这类文化产品,他们进行选择性的挪用与团体使用;透过特殊的消费仪式和风格(如解构),传达禁忌的意义(即,违抗权威)。 文化消费        在此基础上聚合的群体,是一种流动性的“后现代部落”:偶尔聚合,然后解散。而文化消费,正是后现代部落之归属仪式,以表明身份、划分疆界。有趣的是,“正能量”的话语和真诚的生命,同样被视为他们所接纳的风格之一,却并非是唯一。        微博的消费活动不再局限于以往知性、感性、体能为主的活动,起而代之的,是个性化、随性、自我表现。比起“向着理想和憧憬的未来生活蓝图迈进”,当下的年轻人则更享受“通过交流各自的兴趣和价值观来相互影响、丰富彼此的生活内涵,从而不断发现更多的新生活”。         因此基督徒青少年事工者,不妨这样考虑:在分享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的同时,要触发他们提升自我存在价值之力,以及感染和凝聚他人之力,将福音传递出去。 本文数据除注明外,均来自“博报堂生活综研”之调查报告《生活者“动”察2013》。 编注: 新浪微博为推广,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在实名认证后,于用户名后加上一个橙色 “V”,以示与普通用户、微博达人的区别。之后,又邀请了媒体工作者,并有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亦开通了官方微博,认证后在用户名后,加上蓝色 “V”。 “大V”是泛指那些粉丝众多,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者。 作者来自南京,资深编辑,现正进修神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