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后疫情时代
-
我们教会的核心价值中,有一项就是宽宏相待,就是放弃完美主义(Relinquishing Perfectionism),不在意彼此的不完美,在上帝的救赎故事里领受真自由。
-
许多已经习惯线上聚会的参与者,不容易回归实体;同时,又有许多等待实体聚会的参与者,蓄势待发地重新回归。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是否有更多属灵原则的考虑,可以帮助各教会再次评估,或许也成为许多牧长急切关注的议题。
-
如果华人教会采用“圣经辅导”门派的优点,摒弃它的缺点,同时也探讨、了解、应用上帝在普遍恩典启示的疾病成因与治疗机制,就可以对抑郁症的病人提供实际和有效的帮助,完成爱人如己的使命。
-
目前大部分的教会,在恢复主日实体崇拜的同时,提供同步线上直播,周间聚会仍然维持在线上进行的过渡模式。很难预估这样的模式会持续多久,教会的培育事工能否维持动力,或是产生其他新的动力,挑战又是如何?机会又在哪里?
-
心理健康产生问题,固然与外在环境息息相关,但要解除压力却起码有两个困难:1. 如果外在环境解决不了怎么办?如疫情与因疫情而来的失业、通货膨胀、孤寂等,都不是一时二刻可以即时解决的;2. 不是人人有强大的内心与足够的外界支持,相信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
-
相反地,我也发觉,疫情后,城里许多华人教会,主日敬拜多少显得有点乏人问津,门庭冷落,或许会众在家敬拜听道早己成为习惯,有的教会,甚至每月一度的圣餐也可以在手机或平板上领取,可谓方便极了——但这种“用者友善”的崇拜方式,显然很容易将人们“惯坏”。
-
代祷人不断加入,在很短时间里突破百人。守望的肢体从美东岸扩展到美西,又扩展到亚州、欧洲。网络平台从微信扩大到脸书,随后有一大队的代祷勇士从台湾加入进来,成立Line代祷网。
-
面对后疫情时代,我们已经迟了,但是不做会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