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挑战
-
人的“所见”决定了所行,然而,不管人多么有智慧,终究“所见”是那么有限,
-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5.02.12 蒲正宁 ChatGPT及其他生成式AI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许多人习惯使用AI来产生内容或解答问题。然而,大多数AI模型,都是学习网络上的资料。这意味着,它们的知识库中,可能包含异端、异教以及其他错误讯息。 当信徒在ChatGPT上询问圣经或神学问题时,AI很可能给出错误的答案、教义。这是基督教会应该建立自己AI模型的一大原因。 为何要建立自己的AI模型 首先,教会自己的AI模型,可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使用经过审核的资料,例如注释书、神学院老师的教材、知名牧者的讲章及文章等,来训练这些模型。这样一来,当信徒向AI询问问题时,AI会优先从这些可靠的资料中找出答案,准确度较高。此外,这些AI模型还能提供答案的来源,让信徒清楚知道资料的出处,进而判断其正确性。 其次,教会的AI模型能更好地满足在地化(localization,当地化,编注)需求。 目前许多大型语言模型,主要以英文资料为基础,进行训练。这意味着,它们在处理中文问题时,可能出现错误、不适用的答案。例如,我在ChatGPT上询问:“便利商店店员问我是否需要载具,是什么意思? ” AI给出的答案是:“他是在问你,是否需要购物袋。” 这明显是错误的。在台湾,人人都知道,“载具”指的是数位发票的存储方式。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AI在地化的重要性。教会的AI模型,可以针对各个华语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训练,使回答更准确,更贴近信徒的生活。 训练模型面临的挑战 尽管建立教会自己的AI模型有许多优点,但训练模型的过程并不简单。 首先,训练AI模型的技术门槛较高,通常需要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近期,笔者所参与的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便开始计划训练更多教会专用的AI模型。然而,我们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经费问题。训练AI模型需要大量的运算资源,而这些资源通常需要昂贵的电脑设备和云端运算服务。因此,需要筹措足够的资金,支撑这些模型的训练。 第二个挑战,是资料来源。要训练出优秀的AI模型,必须拥有高质量的训练资料。我们需要与出版社、神学院、教会及其他相关机构合作,才能取得足够的资料,来支持AI模型的训练。只有资料共享,才能打造出真正帮助教会的AI模型。 简化制作的方式 虽然训练一个优秀的AI模型,听起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现有更简单的方式来制作客制化的AI模型。例如,ChatGPT推出了一个“客制化GPT”(Custom GPTs)的功能,允许使用者即使没有程式设计背景,也能通过一系列对话,来建立自己的AI模型。这些模型可以被其他人分享和使用,甚至免费用户也可以使用。 制作这类GPT的门槛非常低。使用者只需在创建过程中,告诉AI自己的需求、模型的用途、主要服务对象,及AI的回答模式。ChatGPT会通过对话,引导使用者,一步步建立模型。 模型建好后,使用者还可以上传高达20个相关的档案。这些档案,可以是圣经注释书、讲章、研究报告等资料。模型会根据这些档案的内容,来回答问题。 笔者最近也尝试训练了一个《创世记》和《诗篇》的AI模型(见下图)。虽然这个模型还在测试阶段,但初步结果显示,它在回答《创世记》和《诗篇》的问题时,表现得比一般的大型语言模型(如原本的ChatGPT)更好。 结语 教会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使用经过教会认可的资料,来训练自己的AI模型,让AI的回答不仅避开错误的教义和异端内容,也更符合教会的需求。这些AI模型,不仅可以协助牧者制作教材,还能回答信徒的日常信仰问题。由于模型所使用的资料,是经过教会精心挑选的,它们给出的答案会更为可靠。 在这个科技迅速变迁的时代,教会不能再忽视AI的存在。我们必须主动拥抱这项技术,将它转化为我们的有力工具。通过训练符合教会价值观和信仰的AI模型,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异端和异教在网络上的传播,保护信徒,并促进福音的广传。希望未来有更多教会和机构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努力,为教会的AI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台北林森南路礼拜堂长老,中华福音神学院资讯中心主任,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副秘书长。
-
成为基督徒后,人生仍会继续遇到难题与挑战,这时,我们往往希望有人告诉我们,漫漫长路到底如何左弯右拐?接下来这段路程何时会结束?
-
“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是父亲的缺失。”
-
从小,我们就会挑战父母的权柄,接着是老师的权柄,老板的权柄……即使在教会生活中,牧师也常常会被挑战,甚者更是挑战上帝的权柄。
-
本文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原刊于2020.07.07 佘亚弘 经文:“耶稣从那里起身,往推罗、西顿的境内去。进了一家,不愿意人知道,却隐藏不住。当下,有一个妇人,她的小女儿被污鬼附着,听见耶稣的事,就来俯伏在祂脚前。这妇人是希腊人,属叙利非尼基族。她求耶稣赶出那鬼,离开她的女儿。耶稣对她说:‘让儿女们先吃饱,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妇人回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耶稣对她说:‘因这句话,你回去罢!鬼已经离开你的女儿了。’她就回家去,见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经出去了。(《可》7:24-30) 从对上帝愿万人得救的角度来看,耶稣对这位希腊妇人的态度,让人看似无礼、不留情面,令人费解。难道耶稣真的歧视,甚至鄙视这一个身陷女儿灾病的母亲? 在簇拥祂的群众中,耶稣知道许多人是从自我角度,为了得医治、解脱,甚至只是看神蹟、巨星表演、凑热闹。但面对当时犹太规矩视为不洁净的这位母亲,祂知道她与众不同,在赐恩怜悯她与她的女儿前,祂挑战、测验这母亲的信心。耶稣所说“不好拿儿女的饼给狗吃”,正是此考验:如果你真的要得恩典,你信的过我吗? 信心的挑战在上帝儿女一生发展、成熟过程中是常态,信心因不断被挑战而得以拓展,那些源于上帝、看似无情的环境、际遇,是恩典的主扩展信祂之人信心的工具,结果是让你我藉信心,定睛可被信靠的上帝,超越环境、际遇,成为信心巨人。 祷告:主啊,谢谢你借着这个希腊妇人,教导我们何为真正的信心。谢谢你借着许多挑战,让我们的信心得以成长,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
-
这次疫情波及之广、影响之大,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它所带来的痛苦,也是我们未曾体会过的。希望我们不要再这样继续下去,要回到神的面前。
-
本文旨在探讨,在世俗化的大环境里,神学如何受其影响;同时,华人教会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会怎样受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或享乐主义的侵蚀,而走上偏离圣经的正途。
-
依我个人看来,中国人未来的20-30年所面临的神学挑战是艰巨的。那将是庄稼收割的时节,重任可想而知。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学人,如果看不到这样的异象,不为未来做好预备,则一切都将成为纸上空谈。
-
Editor’s Note: In the last few issues we have published articles on recommended preparations for persons who have decided to return to China. Starting from this issue, we continue to publish articles of returnee’s experience, to help us appreciate in real terms the problems they might face once returned, as well as their struggles.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