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会服事
-
为“双标”的原因何在?我们该如何面对?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笔者见过不少类似的情况,却不敢妄加判断,只是把些许思考晾晒在这里,供大家评判。
-
有位弟兄信主之前,已积极参与教会活动;信主后,更是教会重点栽培的“明日之星”,组织并带领各种聚会。然而,一两年之后,他却沉寂下来,提起事奉就心惊胆跳,甚至变成一个不冷不热的基督徒。
-
在神国度中的建造也常是如此,没有一个服事比另一个服事更重要,也没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重要,而是在神的恩典中一起学习、一起领受、一起成长。
-
几年前,在本市联合教会聚会中,有一天我领诗。聚会结束后,一位别的教会的领诗姊妹走来,一开口就说:“你麦克风太大声,为何不事先调好?事奉不忠心!”旁边的人当场目瞪口呆,而我只有嘴角挂著勉强的微笑。其实,我大可解释,教会没有回声的扩音器,我在台上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全靠音控的弟兄姊妹调音。但我选择静默,因为我知道音控的弟兄姊妹已经尽心了。
-
我们都了解“有人的地方都一样”:都有七嘴八舌的问题,教会也不例外。所以任我们怎样议论分析,仍难堵众人悠悠之口。所以若要挽回人才,减少事奉同工的阵亡率,倒不如帮助弟兄姊妹对事奉有个心理装备:事奉路上,恩赐和热诚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条件,而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这包括调解纠纷,处理冲突,容纳软弱肢体,接纳批评,和饶恕伤害你的人。
-
他们在谈话中,常不约而同地表示,对华人教会中一些普遍的论断批评不满,包括教会中常听到的“你这样做会令人跌倒”、“你这样做不属灵”、“你这样做是靠血气,不是靠神”等等。面对这些论断,他们如履薄冰,步步为营,无法安心自如地在教会事奉。
-
在这以华文为主干的教会结构下,英文部事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中、英文部 彼此成员背景、年龄、文化和沟通方式的差异,是否会影响教会的同心和工作的推展?如何帮助中、英文部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增进彼此了解?
-
座落在洛杉矶唐人街的“罗省第一华人浸信会”,建立于1952年。当时是由几位老华侨和几位从香港来的信徒组成的,广东话是主要的语言。由13个人开始的事工,后来发展为逾两千人的兴旺教会。
-
前不久曾在两处教会参加特别聚会,会后有机会与两位牧师闲谈,他们都以当天聚会的诗歌敬拜为话题,说了一些心里的感受。
-
在教会中惟一不可与人妥协的,只有基督的真理,其它的,如不是什么重大事件,彼此能退让的就退让。毕竟教会是众弟兄姊妹的属灵家庭,每个人都有参与、表达意见,与被人接纳的权利。因此,彼此尊重,彼此接纳,就至为重要。